王敏潤
一、善用時空結合方式,增強對人地系統(tǒng)的綜合認識
時空結合的思考方式是提高學生綜合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面對復雜的地理地球環(huán)境以及不斷變化的人類活動,地理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時空結合方式采用變化的眼光從多個角度對地理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和考慮[1]。
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學活動為例,在講解全球變暖的環(huán)境問題時,教師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一方面引導學生站在全球的宏觀角度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進行分析,另一方面要站在時間維度上,從工業(yè)化開始到現代社會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環(huán)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從全球整體對全球變暖的原因進行分析,對改善全球變暖的相關措施進行探究。引導學生由全球到國家再到個人分析如何才能夠改善全球變暖問題,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地協調觀,為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只有當學生按照相關的時間和空間序列對地理問題進行分析時,才能夠對當下自己身處的地理環(huán)境的現狀進行深入理解和認知,逐漸提升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二、巧用角色扮演,調動積極情緒
地理教學以理論性知識為主,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地理教師要抓住高中生的年齡發(fā)展特點和心理特點,了解高中生的喜好,為學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地理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fā)學生了解和探索人地知識的欲望。在打造魅力課堂的過程中,角色扮演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極大。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自由、愉悅的環(huán)境中對地理知識進行了解和學習,而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森林的開發(fā)和保護”教學活動為例,地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表達自己對于雨林開發(fā)和利用的態(tài)度。學生可以自由分組,自由選擇喜歡的角色。有的學生選擇扮演原住民,有的學生選擇扮演政府官員,還有的學生扮演商業(yè)伐木企業(yè)老板,也有的學生扮演經濟學家或者環(huán)境學家。學生選好各自的角色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扮演的身份對雨林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表達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輪流體驗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的看法。經過思想的不斷碰撞,學生也從內心深處深刻地意識到雨林資源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的方式充分地體現出了學生的個體化特征和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自由表達自己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實現學生人地協調觀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后期參加高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結合生活經驗,強化感性認知
高中地理教材中設置的素材比較豐富,其中不乏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人地協調觀的素材。對于當代的高中生來說,有些地理知識不僅抽象,而且距離比較遙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即使能夠勉強理解,在高考的過程中也不能夠對其進行靈活應用。
以新人教版“地球上的水”教學活動為例。地理教師在講解水資源的利用時,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fā)倡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比如洗漱完之后要及時關掉水龍頭。利用家里的淘米水澆灌植物,利用洗菜水、洗衣服的水沖廁所等。同時也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一些農業(yè)節(jié)水灌溉技術,工業(yè)廢水回收再利用技術。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節(jié)約用水措施。將實際生活與地理知識關聯起來,意識到人地協調的重要性,并落實到個人行動上,積極改善周圍的環(huán)境,有效實現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
地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人地協調觀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著手,拉近學生與人地問題之間的距離,強化學生的感性認知,從而建立更加和諧的人地關系,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地協調觀。
四、開展實踐活動,豐富人地體驗
開展實踐活動也是培養(yǎng)高中生人地協調觀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方面地理教師可以借助校園宣傳工具,通過相關地理知識的宣傳實現人地協調意識的有效滲透[2]。同時也可以宣傳有關于國家出臺的與地理環(huán)境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以及熱點的環(huán)境話題等,讓學生意識到地理環(huán)境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蛘咭部梢赃x擇一些典型的人地不協調案例進行播報和宣傳以此來達到警戒學生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世界環(huán)境日、植樹節(jié)等節(jié)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活動,可以發(fā)放宣傳冊、張貼宣傳畫,也可以向大眾普及一些人際協調的相關方法措施。通過以上實踐活動開展就可以讓學生對人際協調觀的重要性進行親身感悟,對學生的思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將人地協調觀進行全面貫徹和落實,為學生的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內理論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外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丁繼昭.聚焦“協調”,增進對人地協調觀的理解[J].地理教學,2022(3):17-19.
[2] 張鑫.人地協調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培養(yǎng)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中),2022(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