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
【摘? 要】基于新課改發(fā)展的要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童話故事所占的篇幅有所增加,但是學習的效果卻不盡理想,主要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目標側重傳授知識、在童話學習的過程中,很少能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感,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提出通過轉變教師的思想、重視童話教學,組織童話閱讀活動,借助外部工具輔助、組織學生自主地進行總結反思、創(chuàng)設關于故事情節(jié)的童話情境等措施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發(fā)現(xiàn)童話之美、開展游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等解決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問題;價值分析;有效策略
童話故事中經常會具有明顯特征的人物形象、故事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有趣幽默,還有發(fā)人深省的故事結尾,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里童話故事常常被人們認為是學生的“課外讀物”,所以當童話故事出現(xiàn)在課本的時候,經常會出現(xiàn)不被人所重視的情況。其實這樣的認識是亟需改變的,因為童話故事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所以童話故事能夠很快地抓住學生的眼球,讓他們集中注意力,還可以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提高思考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既然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中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那么我們具體該如何實施呢?接下來,筆者先從剖析現(xiàn)狀入手展開論述: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
(一)目標主要是傳授知識
由于對童話故事的認識程度不夠,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主要放在了給學生傳授知識上。教師看重的是通過這篇童話教學,學生們從中認識了哪些生字、學會了多少詞語和句子,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學到了什么道理,最后就是抓考試點,以防學生考試丟分。這些重點看似重要,但其實是本末倒置了。
(二)學生參與感相對較低
班級授課制的一大缺點就是教師要面對一對多的情況,而且就像是主宰了整節(jié)課堂一樣,教師憑借一己之力教授童話故事,學生就只能“被牽著走”,這樣不僅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機會,而且限制了學生的思路,導致最后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培養(yǎng)發(fā)展想象能力
其實童話故事大多都是通過人類的大腦幻想出來的,最后通過擬人的寫作手法呈現(xiàn)出來,故事情節(jié)緊湊、有很強的趣味性。而小學生由于年齡還比較小,他們對于童話故事中夸張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當學生真正地參與進來后,極有可能會把自己幻想成童話故事中的某個人物形象,更能體會人物性格,最后還可能隨著自己的意愿繼續(xù)想象創(chuàng)造,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基本上都是通過這些手法塑造出來的——想象、夸張、象征等,反映人們的實際生活。語言通俗易懂,人物鮮活生動。所以在閱讀學習童話故事時,就像是觸動了學生的某種“機關”,讓他們滿血復活,充滿激情。興趣就好比是一種“興奮劑”,不僅可以讓他們熱情飽滿,還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容小覷,非常重要。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轉變思想,重視童話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占主導地位的往往是教師一個人,教師會根據(jù)教學目標順著自己的思路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會注入教師的一些思想,這就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了,因為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而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就需要教師要轉變思想,建立正確的教學思維,首先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fā)揮。其次就是提高對童話故事教學的重視度,不能再把教學目標制定為讓學生學會哪些具體的語文知識,而是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童話故事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體驗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重視童話給學生帶來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能夠主動轉變思想,更改原有思路,側重學生在過程中的收獲,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
(二)組織童話閱讀,發(fā)現(xiàn)童話之美
童話大多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由作家撰寫的,比如《安徒生童話》等,以《安徒生童話》為例,主要是表達兩個方面,一是歌頌勞動人民,贊美人們善良純潔的優(yōu)秀品格;二是揭露和批判貴族的貪婪和殘暴。第二類是由人們口口相傳,而后經人整理書寫的,比如《格林童話》,其中包含耳熟能詳?shù)摹栋籽┕鳌贰缎〖t帽》《灰姑娘》等,以《格林童話》為例,書中主要呈現(xiàn)的特點就是——語言通俗易懂、貼近人們實際生活、文字幽默詼諧。雖然學生們在入學之前已經有過接觸童話故事的經驗,但是大多缺乏引導,沒有組織性,不能更好地學到童話故事中的點睛之處。步入學校之后,教師就應該擔當起這個角色,最大程度地多組織童話閱讀活動,通過教師的正向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庫,還可以把不同類型的故事放在一起讓學生自行通過閱讀進行對比評判,讓學生們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童話的魅力,最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
(三)培養(yǎng)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水平
無論是在哪種類型的童話故事中,只要是出現(xiàn)在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里,人物的相貌特征、性格特點都是具有很強的鮮活性的。比如我們看到,在描寫“白雪公主”的時候,作者是這樣寫的:“白雪公主頭上戴著紅絲綢發(fā)卡,非常的醒目漂亮,她還有淡褐色眼睛,讓人著迷,小小的鼻子和涂著紅色口紅的櫻桃小嘴?!蓖ㄟ^作者這一句簡單的描寫卻刻畫出了白雪公主具體的形象:“小小的鼻子”“櫻桃小嘴”,這樣的形象一出現(xiàn),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我見猶憐的心理,對她產生很強的保護欲,擔心她會受到傷害,時刻關注她的處境。但是當巫婆出現(xiàn)的時候卻是:“皮膚蒼老,臉上布滿皺紋,顫抖的雙手和雙腳,嘴巴里的牙齒已經掉光了,光看著張嘴卻不知道她說了些什么?!蓖ㄟ^這段文字,巫婆惡毒、狡猾的性格特點隨之浮出水面,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提防她傷害白雪公主,對她產生厭惡的心理。就是通過這樣的對比觀察,在童話故事中不僅可以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還能通過形象的對比,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學會認識人群中的“真”“善”“美”以及“假”“惡”“丑”。
(四)開展游戲教學,創(chuàng)設童話情境
學習任何知識最忌諱照本宣科,這樣是一定不能夠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的。課本就像是劇本,而童話故事就應該像話劇一樣,直觀、形象、具體地展示給人們,才能更加生動地演繹故事的情節(jié),人們在觀看話劇的時候,經常會被演員的情緒所帶動,會跟著笑或者跟著哭,這其實就是觀眾已經被拉入了故事情節(jié)中了,“當局者迷”就是這個意思。由于走進了故事,所以會有切身的直觀感受,更能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話劇結束后,也會由衷地發(fā)出感慨,其實就是對故事的總結與反思。而課堂中的童話故事也可以像話劇這樣進行開展??梢赃x出幾位同學扮演故事中的某個角色,有的負責布置場景,有的負責獨白,有的負責聲效,每個同學各司其職,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童話般的故事場景,把童話故事演繹出來,就是這種游戲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同學們對于童話故事情節(jié)的記憶,還能促使他們對于整個故事引發(fā)總結反思。比如演繹完《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他們會感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認真思考、觀察入微,才能解決問題與困難,而且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一定要首先想到保護自己,只有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最后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五)借助外部工具,加深直觀感受
童話故事主要還是利用語言,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表達出來,學生們在讀的時候,也就只能通過文字來想象人物的具體形象,缺乏豐富性。就像是“你來比劃我來猜”整個游戲,一個人通過肢體或者無關答案的文字進行形容,另一個人只能通過自己的已有認知經驗來進行猜想,這就很有可能與答案有所偏差。所以,我們在閱讀童話故事的時候,為了將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具體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外部工具加以輔助。比如在閱讀《海的女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小公主的形象,可以直觀地看到小公主有著藍色的眼睛、身上的皮膚就像是玫瑰花的花瓣一樣光潔水嫩,不過小公主沒有腿,只有一條長長的魚尾。展示王子的圖片,可以看到王子長相英俊,就像美人魚花園中的雕像。隨后,教師可以播放《海的女兒》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更加由衷地感嘆:隱忍是無法滿足自己真正需求的,如果喜歡就要憑借自己的努力大膽勇敢地去追求,而不是做一些無謂的犧牲,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事物,到最后別人還并不知情,這就叫作“得不償失”。通過外部工作的協(xié)力輔助,學生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直觀感受,就像是觀看電影后的讀后感,故事情節(jié)歷歷在目,得出最后感受的時候就會更加深刻、具體、鮮活而有生命。
(六)組織反思總結,利于滲透德育
我們經常會詢問學生,通過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道理呢?其實這就類似于總結反思。比如在閱讀完《豌豆上的公主》我們認識到真金是不怕火煉的,我們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真正有知識、有能力、有內涵的人,不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他的本質也不會發(fā)生改變。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細節(jié)中往往隱藏著真相,懂得觀察細節(jié)的人,常有意外收獲。而這種總結反思是有利于展開德育教育的。比如告訴學生要加強自身建設、善于觀察,做一個表里如一、觀察細微的人。再比如在閱讀《糖果屋》的時候,我們要相信人世間的美好總是存在的,人們不要灰心,不要絕望,要堅信只要通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獲得滿滿的幸福,光明的未來。滲透到德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信、堅強、勤勞努力的性格。所以,童話故事看似一個“故事”,卻能夠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總結,教師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總結思考的品質,還能有助于提升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品質,實在是“一舉兩得”!
四、結束語
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這就警示著我們要善于尋找童話故事中所具有的重要價值與意義,考察童話故事的內涵與獨特價值。所以,教師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思想,不要再用陳舊的思想對待童話故事,要看到童話故事背后的價值體系,通過組織閱讀童話故事、創(chuàng)設童話情境、培養(yǎng)學生總結反思等手段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階段的童話故事教學。筆者也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學生一定能夠從中獲取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娟娟.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32):150.
[2]高蕓.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汲取情趣與理趣的教學實踐策略探索[J].新課程導學,2022(24):65-68.
[3]王佳露.部編本小學語文教科書童話作品中的社交情緒學習資源及教學研究[D].湖州:湖州師范學院,2022.
[4]彭蘅.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童話教學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2(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