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璐 李云
摘要:學生的網絡社會責任感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責任感是很重要的,古往今來萬千名人都強調責任對個人成長、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在網絡時代,學生更應當有社會責任感,因為網絡給予學生選擇的自由,自然也伴隨著更大的責任感,網絡的普及給學生帶來的是無窮的便利,但也需要認識到,在利用網絡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避免出現不良行為,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應用意識,并強化學生的網絡社會責任。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 中學生教育? 網絡社會責任感
一、注重學生的網絡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
因為初中生的自我意識還處于不斷成熟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認識問題有時比較片面。因此,教師需要考慮現階段中學生的實際特點,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之上,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在課堂上就需要強調這種網絡社會責任感對學生的重要性,提升教學價值,并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為目標優(yōu)化教學。在課堂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這種責任意識,尤其是在開學第一堂課上,教師要給學生做好引導,讓學生遵守相關的信息化安全法規(guī),保護他人的隱私,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教師可以以網絡社會責任意識和網絡社會負責行為為教學要點,強化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社會責任表現、相關案例的講解,讓學生明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教師需要分板塊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比如,在教授網絡安全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相關的網絡安全事件,讓學生認識到不重視網絡安全的危害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社會責任。[1]
二、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和辨識信息的能力
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辨別信息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根據不同的信息來源和網絡內容加以甄別,并且挖掘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教師除了要制訂知識和技能目標,還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規(guī)范使用方法,歸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信息甄別技巧,提升學生的認知和感受能力。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網絡安全講座活動,邀請網絡專家、地方派出所民警等開講座,全面提升學生的網絡安全責任素養(yǎng)。
三、滲透網絡安全維護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教學最終要服務于學生對信息化網絡平臺的使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理念重在強調對網絡技術的靈活應用和有效掌握,對于中學生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包括健康文明上網。教師的教學理念一定要滲透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在引導他們自覺形成健康上網習慣的同時,倡導他們做網絡安全的小衛(wèi)士,拒絕網絡不健康的行為,及時舉報和投訴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網站和信息,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自覺維護網絡安全。
四、規(guī)范學生的上網行為
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需要明確上網的相關制度,規(guī)范學生運用網絡的行為,讓學生知道網絡對自身成長的意義,懂得自己應該怎樣規(guī)范上網、為什么要規(guī)范上網,并在行為規(guī)范中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示范作用,讓學生有行為模范,并愿意自主規(guī)范上網行為。[2]教師還要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揮出育人功能,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放到教學中,避免出現單純的理論教學缺少實踐引導產生教學偏頗。教師需要以規(guī)范學生的上網行為為目標,
五、寓教于樂,提升學生對責任感的認知
責任感指的是在特定社會中,每一個人在心理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社會責任感強的人,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一員,社會成員彼此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沒有人能脫離社會一個人生活。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很多人利用網絡工作、學習、購物,線下的溝通和交流越來越少,網絡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削弱了人和人之間的聯系,讓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減弱了。因此教師要積極挖掘網絡正能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促使學生提升責任感?;ヂ摼W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通過多元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讓學生認知到網絡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圍繞著構建積極健康的課堂環(huán)境,把握好教學的價值,通過一個個經典的案例、有趣的視頻,加深學生的網絡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3]
六、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傳播社會正能量,并激發(fā)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網絡正能量推動,提升學生自覺遵守網絡規(guī)范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馮建軍,蔣婷.青少年網絡社會責任感的現狀調查研究——來自江蘇省的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2017(12):55-60.
[2]薛春梅.網絡正能量之于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解構與重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1):75-76.
[3]蔣婷. 中學生網絡社會責任感現狀與培養(yǎ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