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葉
Project 板塊作為《牛津高中英語》的重要教學板塊之一,依托一篇緊扣單元話題的文本材料,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調(diào)查訪談、信息檢索、交流匯報等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選定的課題,最后進行成果展示和評價。然而,在實際教學中,Project 板塊往往因教學難度大而被忽略或簡化(劉豪杰2019),最終僅僅落地成傳統(tǒng)的閱讀課(畢勝2012),難以獲得“做中學”“學促做”的教學效果(朱云2014)。下面,結(jié)合教學實例,探討如何更好地提高Project 板塊教學的有效性。
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英語課程的重要功能,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目標是發(fā)展學生包括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在內(nèi)的關(guān)鍵能力,以及包括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zhì)在內(nèi)的必備品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部2020)。Project 板塊是各個單元的最后一個教學模塊,其教學目標的設定應錨定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教師應依托該板塊的教材設計,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外,教師可以依據(jù)具體的Project 板塊話題,在教學目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融入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的培育。比如,基于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評價等方式啟發(fā)他們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成果設計與展示。同時,由于Project 板塊是每個單元教學的終點,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學會做人做事,從而成長為有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 板塊包括A、B、C 三個部分內(nèi)容:A 部分提供一些與單元話題相關(guān)的子話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從中選出感興趣的課題或選擇其他相關(guān)課題進行研究;B 部分主要提煉一些項目要點或項目準備和實施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任務,如必修一Unit 1 Project 板塊的B 部分以問答的方式給學生提煉出了學校宣傳冊的信息收集方法和制作要點,Unit 3 Project 板塊的B 部分以Tips 的形式提示學生在制作關(guān)于友誼的剪貼簿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確認信息的可靠性,Unit 4 Project 板塊的B部分直接以關(guān)鍵詞的形式提示學生可以從名稱、用途、目標用戶、功能、內(nèi)容等方面討論和設計一款與健康生活方式相關(guān)的小程序;C 部分為一個項目成果范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可能會因自身的知識儲備不夠,加上課堂中信息收集的渠道有限而無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子話題,從而降低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也很難快速融入對課題任務的討論和探究,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動機和自信心自然而然會減弱。因此,教師可將Project 板塊的項目任務提前告知學生,同時要求他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對A 部分和B 部分的學習,確定研究課題,做好分工,積極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信息,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為后續(xù)的項目實施搭建支架并預留充足的課堂時間。此外,教師還應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課前探究的方法和結(jié)果進行檢驗與評價,從而引導其逐步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并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Project 板塊C 部分的成果范例語篇的編寫意圖是通過清晰的結(jié)構(gòu)和地道的語言幫助學生直觀和快速地捕捉項目要點,積累與課題相關(guān)的語言知識,為完成課題活動作鋪墊(劉豪杰2019)。因此,教師應將該板塊的文本閱讀與常規(guī)的閱讀課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區(qū)分:一方面,對Project 板塊C 部分的范例語篇的閱讀和分析發(fā)生在項目準備階段,其教學時間應比后續(xù)主體的項目實施和評價階段短,切忌喧賓奪主;另一方面,Project 板塊C 部分的范例語篇教學應與B 部分內(nèi)容相結(jié)合,重點把握對項目要點的理解和內(nèi)化,而不是對細小語言點的學習。在確保以上兩點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靈活地踐行已被廣泛運用于英語閱讀課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chuàng)新類等一系列活動,基于范例語篇,補充知識;深入范例語篇,加工信息;超越范例語篇,生成項目成果。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2 Let’s talk teens為例,對Project 板塊的教學設計進行闡釋。
《牛津高中英語》必修一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其中Unit 2 的話題指向“父母與子女關(guān)系”。單元內(nèi)容主要包含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 and usage、Integrated skills、Extended reading和Project 板塊。Project 板塊仍然圍繞親子關(guān)系這一話題,課題任務是Creating a short play abou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與其他三個單元的宣傳冊制作、剪貼簿制作及APP 設計的課題任務不同,戲劇創(chuàng)作的任務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表演性,且本單元在B 部分增加了對戲劇視頻的賞析。因此,結(jié)合任務特點和教材內(nèi)容,教師將本單元的課題任務進一步細化為Writing and acting a short play abou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通過對本單元Project 板塊的學習,學生能夠:(1)通過課前獨立的信息檢索,組內(nèi)合作探究課中的戲劇鑒賞和閱讀,掌握戲劇的基本要素及戲劇文本的基本格式,完成戲劇寫作(該目標指向?qū)W生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2)通過課堂小組合作表演戲劇,把握戲劇表演的基本要點,并結(jié)合教師和同伴評價進一步完善項目成果(該目標指向?qū)W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3)運用英語談論對“如何維持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的認識(該目標指向?qū)W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1.項目準備階段(13 分鐘)
教師將學生分成6 組,每組6—7 人,在Extended reading 板塊的課程結(jié)束時,預告Project 板塊的課題任務,要求他們在課前結(jié)合A 部分的內(nèi)容,確定小組的研究話題并搜集話題相關(guān)信息,積累背景知識。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大程度地激發(fā)其對Project 板塊課題合作探究的興趣,提高其在后續(xù)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
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出“What is your chosen topic? Why did you choose it? How did you gather the information about it? ”等問題,檢驗學生的課前學習成果,并對其學習成果特別是信息檢索的方法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2 分鐘)
【設計說明】該步驟旨在導入話題,激活學生的已有圖示,為本堂課的學習搭建“支架”,作好鋪墊。同時,學生通過該步驟可以將課前探究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得到教師的反饋,從而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積極性。
教師讓學生觀看情景喜劇Modern Family 中表現(xiàn)母親克萊爾(Claire)和大女兒海莉(Haley)之間的矛盾沖突的片段,并要求他們在視頻播放完之后進行小組討論,用英語對視頻中涉及的場景、人物、故事情節(jié)及主題進行概述。(4 分鐘)
【設計說明】該步驟旨在幫助學生通過視頻賞析進行信息輸入,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再次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教師最后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用英語對掌握的戲劇基本要素進行輸出,突出了對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引導學生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對Project 板塊C 部分的文本材料進行閱讀和分析,主要開展以下活動:(1)學習理解類活動:教師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速讀,在戲劇文本中找到title of the play、scene、stage direction、name of characters 及l(fā)ines 出現(xiàn)的位置,并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和分析這些內(nèi)容各自的特點和功能。學生回答之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jié)。(2)應用實踐類活動:教師讓學生大聲朗讀文本中的對話,并讓他們思考和回答“How does Eve and her dad feel about their conversation respectively? What makes you think so?”兩個問題,引導他們關(guān)注戲劇中的語言和行為描述對于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緒表達的重要作用。教師隨后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依據(jù)范例文本進行角色扮演。(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教師通過問題“How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ther and daughter in this play?”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父女關(guān)系進行評價,然后通過問題“If the same happens in your family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what will you do?”將話題焦點引向?qū)W生自身的現(xiàn)實生活,聚焦問題解決,與接下來的項目實施活動相銜接。(7 分鐘)
【設計說明】通過對語篇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和總結(jié),聚焦戲劇文本的基本格式和主要組成部分。分析與判斷、內(nèi)化與應用、評價等活動則為后續(xù)的劇本寫作和表演作好了鋪墊。
2.項目實施階段(16 分鐘)
教師讓學生基于準備階段的輸入和輸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戲劇寫作和表演的課題任務,同時對每組創(chuàng)作的戲劇文本提出以下要求:格式正確、要素完整、詞數(shù)控制在100 詞左右、表演時間控制在3 分鐘以內(nèi)。項目實施過程如下:
(1)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依據(jù)選定的課題,討論和確定戲劇發(fā)生的場景、人物、故事情節(jié)及主題立意,并參照范例格式進行戲劇文本創(chuàng)作。
(2)教師要求組長依據(jù)組員的特長和興趣進行分工(如導演、演員、場務等),對創(chuàng)作出來的戲劇作品進行排練。同時,教師以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身份給學生提供一些關(guān)于戲劇表演的建議,如注意對臺詞語音語調(diào)的把握,借助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表達情感等。
(3)教師要求學生在組內(nèi)進行一次復盤,發(fā)現(xiàn)戲劇文本或是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最后在組長的協(xié)調(diào)下進行整體修改。
【設計說明】該階段活動符合教材Project 板塊“做中學”的設計理念,能夠使學生的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基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3.項目成果展示及評價階段(14 分鐘)
教師收集所有小組創(chuàng)作的戲劇文本,隨機抽選2 組作品,使用投影儀展示,并邀請其他組的成員進行點評。隨后,教師邀請剩下4 組中的2 組成員主動到教室前面表演自己創(chuàng)作的戲劇,其他組的成員對其進行評價。最后是教師點評。
【設計說明】將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相結(jié)合,凸顯學生的評價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項目成果,培養(yǎng)其探究學習能力。至此達成了本堂課的前兩個教學目標。
4.作業(yè)布置(2 分鐘)
(1)結(jié)合項目成果展示與評價階段的反饋,修改戲劇文本(小組合作完成)。
(2)思考如何解決親子問題,改善親子關(guān)系,并對Project 板塊的范例語篇進行續(xù)寫(小組合作完成)。
【設計說明】將合作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通過給定讀后續(xù)寫的主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形成和諧、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至此達成了本堂課的最后一個教學目標。
以上教學設計案例具有三個亮點:(1)以完成課題任務為導向,打破了傳統(tǒng)英語課堂以導入為起點的教學模式,將項目準備階段延伸到了課前。教師讓學生在課前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確定研究話題,并依據(jù)自己的理解和興趣開展信息檢索,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尤其是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較自信和積極地參與項目活動,是對課中教學的有效鋪墊。(2)圍繞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保證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一致性。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融入整個Project 板塊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融入了多種緊扣項目任務的信息輸入及語言輸出活動,并加入了教師提問、指導和反饋評價,實現(xiàn)了提高核心素養(yǎng)和完成課題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的相輔相成。(3)通過合理的時間分配,將教學重點放在項目實施和成果展示評價階段。教師擺脫常規(guī)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將對范例語篇的閱讀和分析進行提煉,著眼文章大意及篇章結(jié)構(gòu),促進項目成果的生成。同時,在本堂課中,教師跳出了教材的限制,將任務拓寬為戲劇寫作和表演兩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戲劇創(chuàng)作的文學性和觀賞性。另外,戲劇表演任務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運用英語做事情及展示自我的機會,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增強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然而,以上教學設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每組6—7 人的分組設置,部分學生沒有參加最終的戲劇表演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讓所有組都進行成果展示,對于展示的戲劇文本和表演的評價時間也只有3 分鐘左右。因此,未來在Project 板塊的教學設計中仍需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分組和更加高效地進行項目成果展示和評價。
作為突出體現(xiàn)《課程標準》以主題為引領(lǐng),以語篇為依托,指向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的教學項目,Project 板塊的高質(zhì)量教學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轉(zhuǎn)換教學設計思路,強化課題任務對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和對單元主題的升華作用,不拘泥于課堂45 分鐘,將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巧妙地延展到課外,提高Project板塊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