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珊珊
摘? ?要: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該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深度解讀單元主題,提煉主題意義,創(chuàng)設基于兒童本位的主題語境,在情景交融與單元統(tǒng)整的過程中,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元的學習任務,突出兒童本位,突出學生本位,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本文的教學探索中,筆者將從解讀主題、創(chuàng)設語境、關注語用三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在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英語? ?主題意義? ?情境教學? ?單元統(tǒng)整
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主題意義并不等同于單元話題,它是指文本主題呈現(xiàn)的核心思想或深層含義,往往與文化內(nèi)涵、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相關。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該成為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打破“課時理念”的教學定式,站在學科育人的高度,開展主題意義引領的單元整體教學,增強教與學之間的聯(lián)系。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深度解讀教材,在深刻理解單元主題的基礎上,提煉單元教學的主題意義,并創(chuàng)設合適的主題語境,在沉浸式的教學氛圍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gòu)單元知識,在真實情境中超越文本,走向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一、解讀主題,提煉主題意義
深度解讀主題,提煉主題意義,是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一步。主題是指文本所傳達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觀念,它并不簡單地等同于單元話題,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圍繞主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主題進行進一步的歸納與提煉。
例如,在教學Helping our parents這單元時,筆者聚焦本單元的教學話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定位為“Be a good helper for our parents.”。在這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從Story time板塊探究Mike一家人做家務的情境,感受文本字里行間的其樂融融,從而讓學生獲得“Doing housework is fun.”“Helping parents is fun.”的認知。隨后,在Fun time板塊及Cartoon time板塊的學習中,筆者引導學生對接自己的生活實際,積極思考如何分擔家務,明白共同承擔家務對于構(gòu)建和諧家庭的重要意義,以此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的實踐探究與多元理解。
再如,在教學Then and now這單元時,通過對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不難發(fā)現(xiàn),本單元借助不同情境,向?qū)W生呈現(xiàn)了身邊的變化,因此“change”是本單元的核心。為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提煉了“Changes around us”的單元主題,旨在讓學生在本單元的教學實踐中,感受過去與現(xiàn)在的變化,并在變化中尋求力量,樹立“Lets enjoy changing and growing!”的價值觀念。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主題出發(fā),在單元統(tǒng)整的過程中提煉合理的主題意義,在提煉單元教學“大概念”的過程中,明晰單元教學目標,為主題語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英語學習任務和活動的設計奠定基礎。在提煉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確保單元教學有意義、有活力。
二、創(chuàng)設語境,深化學習體驗
主題語境是英語課程內(nèi)容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主題意義的實施載體,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沃土”。開展情境化的教學活動,是大部分英語教師的共識,但是很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語境時,只關注課時教學的需求,而忽略了主題意義的引領價值和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導致語境的覆蓋面非常有限,學生不能真正走進語境,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在開展情境教學時,教師要能基于主題意義,創(chuàng)設單元學習的“大語境”,依托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活動,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與實踐性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例如,在教學Helping our parents第二課時Grammar time and Fun time時,筆者圍繞“周日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將舊知識復習與新知識教學有機整合在一起。在復習教學中,筆者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復習Mike的周日活動,從而得出“Helping makes us happy!”的結(jié)論。隨后,筆者引領學生借助學習單,梳理Mike周日上午的活動,并創(chuàng)設情境:“Mike is studying about Grammar time,lets learn together.”接著,通過梳理Mike周日下午的活動,導出Sound time板塊的學習,從而引出“Studying makes us smart.”。最后,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Mike一家周日晚上的活動,以此放飛學生的想象,促進學生的語用實踐。在這堂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聚焦主題,梳理教學線索,以明晰的情境任務,推進學生的語用實踐,讓整堂課的教學設計顯得更加緊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情境化教學,盡可能地讓學生沉浸在真實、豐富、多元的語言情境中,以主題語境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真實體驗,促進學生的多元識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三、關注語用,搭建學習支架
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核心活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能聚焦主題語境,深化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在真實活動中指向?qū)W生思維品質(zhì)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遷移中促進學生的語用實踐,升華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在開展語用活動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強調(diào)活動的形式,關注活動的結(jié)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很多英語教學活動流于形式,真正參與的學生其實非常有限。為了提高活動的覆蓋面,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還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提供具有支撐性的學習支架,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學Seasons這單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時,筆者以單元統(tǒng)整的形式,圍繞“Seasons around us”這個主題,引導學生在觀察四季、感受四季、歌唱四季、贊美四季的過程中,回顧單元知識,探索四季之美。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韻律詩歌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引導學生讀好重音和聲調(diào),配合視頻打節(jié)拍,做動作,以學科整合的形式,賦予語言音律之美,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學生對季節(jié)的真實情感。隨后,筆者創(chuàng)設歌謠支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創(chuàng)編歌謠與動作。筆者還借助學習單,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編歌謠的學習支架,鼓勵學生將“spring”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體驗遷移到語用實踐中,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jié),以“詩歌會”的形式,展開班級小組交流,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個性表達。
總之,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fā)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冠以“主題意義”的帽子,而要真切關注主題意義的建構(gòu),充分發(fā)掘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真實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有效提高學習活動的真實性,讓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以及豐富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左思章.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情境教育實踐分析——以人教版新起點《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In China”為例[J].甘肅教育研究,2022(4):95-97,108.
[2]沈紅雨.基于主題情境的小學英語單元統(tǒng)整教學探究——以Unit 7 Chinese New Year為例[J].英語教師,2020,20(23):143-146.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實驗小學花園路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