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在醫(yī)院門診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管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擇2020年3月-2022年3月醫(yī)院門診就診患者6492名作為對象,對照組n=3246例采用常規(guī)方法管理,觀察組n=3246例聯合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兩組均完成3個月管理,比較兩組管理質量、患者負性情緒及管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管理3個月后就醫(yī)等待、化驗單打印、檢查預約、取藥等待及檢查服務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管理3個月管理方法、服務態(tài)度、管理內容、管理效果及溝通技巧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結論: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用于醫(yī)院門診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管理質量,降低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有助于提升管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JCI標準,管理模式,醫(yī)院門診,管理質量,負性情緒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8.050
門診是醫(yī)院重要的組成部分,亦是醫(yī)院服務的主要窗口,其服務管理質量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yī)院的整體水平及醫(yī)院的形象。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改的不斷深入,居民對門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門診人員流動較大,再加上門診收治病種較為復雜,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雖然能滿足醫(yī)院正常運營,但是管理質量較低,難以充分調動人性要素,導致門診管理者工作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管理滿意度[2]。而在美國醫(y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中,國際聯合委員會(JCI)的評審充分體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亦是對醫(yī)院建立的一種國際標準,有助于促進醫(yī)療質量的提升[3]。而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用于醫(yī)院門診管理中,更加注重加強門診就診患者的身心保健及健康,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降低門診糾紛及投訴率。因此,本研究以醫(yī)院門診就診患者為對象,探討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在醫(yī)院門診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2022年3月醫(yī)院門診就診患者6 4 9 2名作為對象,根據時間點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246例,男2051例,女1195例,年齡(18~70)歲,平均(55.39±7.15)歲;體重指數(BMI)(18~29)kg/m2,平均(22.14±3.21)kg/m2;分布科室:內科1296例,外科813例,骨科426例,血液科321例,腫瘤科284例,其他106例。觀察組3246例,男2046例,女1200例,年齡(19~72)歲,平均(55.67±7.31)歲;BMI(19~31)kg/m2,平均(22.42±3.34)kg/m2;分布科室:內科1293例,外科814例,骨科427例,血液科322例,腫瘤科280例,其他110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為本院門診收治病例,且病例多源于內科、外科、骨科、血液科等;(2)病情穩(wěn)定,能配合完成檢查及診療;(3)意識清楚,能進行溝通與交流。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凝血異常或病情危重者;(2)中途放棄就診后中轉上一級醫(yī)院者;(3)急診病例或就診期間突發(fā)意外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管理?;颊哌M入醫(yī)院門診后常規(guī)出示行程碼、健康碼,并完成體溫監(jiān)測;進入門診后進行門診分診或預約掛號取號,待叫號后進入相應的科室就診。同時,門診醫(yī)生常規(guī)開具檢查單、化驗單及處方單,患者根據要求完成相關檢查或取藥,就診過程中對于存在疑問的患者,可尋求醫(yī)護人員的幫助,以保證患者順利完成相關診療[4]。
觀察組:聯合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1)門診建立管理模式制度。JCI標準將其納入制度并按照要求寫入患者《門診管理制度》,對患者進行準確、客觀的評價,更進一步細化門診護理人員的責任制度的具體分工。(2)門診管理小組成立。平均每月為組員進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培訓,培訓方式選擇理論授課、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病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對門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總結,提升醫(yī)護人員門診管理質量。(3)落實管理標準規(guī)范。門診收治病例數較多,再加上人流量較大,門診管理過程中,基于JCI標準下進一步落實管理規(guī)范,積極引導門診患者就診。入院后由經過專業(yè)培訓的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常規(guī)宣教,詢問患者就診科室、檢查內容、化驗單打印等,為患者門診就診提供諸多便利,縮短患者等待時間,兩組均完成3個月管理。
1.4 觀察指標
(1)管理質量。兩組管理3個月后采用通用調查問卷從就醫(yī)等待、化驗單打印、檢查預約、取藥等待及檢查服務5方面評估患者管理質量,各項總分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質量越高[5];(2)患者負性情緒。兩組就診前、就診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估,采用4級評分法,分值為0~80分,得分越高,焦慮/抑郁的程度越嚴重[6];(3)管理滿意度。兩組管理3個月后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從管理方法、服務態(tài)度、管理內容、管理效果及溝通技巧進行評估,每項總分100分,≥90分為滿意。
1.5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26.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 檢驗,采用( )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管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管理3個月后就醫(yī)等待、化驗單打印、檢查預約、取藥等待及檢查服務評分高于對照組(P<0. 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兩組就診前患者負性情緒無統(tǒng)計差異(P >0.05);兩組就診后負性情緒得到改善;觀察組就診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 <0. 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管理3個月管理方法、服務態(tài)度、管理內容、管理效果及溝通技巧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如表3所示。
3 討 論
門診是醫(yī)院服務的重要窗口,是患者入院后最先接觸到的部門,由于門診患者病種復雜、人員流動性較大,使得患者及家屬對門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CI標準是目前醫(yī)療安全和規(guī)范化管理的最高標準,對于完善科室管理,提高醫(yī)院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贘CI標準的管理模式的實施目的在于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通過采用國際認可的標準或指標,針對管理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持續(xù)改善。本研究中,觀察組管理3個月后就醫(yī)等待、化驗單打印、檢查預約、取藥等待及檢查服務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兩組就診后負性情緒得到改善,觀察組就診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從本研究結果看出,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的實施能提升門診管理質量,降低患者負性情緒,保證患者順利就醫(yī)診療?;贘CI標準的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要求門診選擇高風險流程,找出門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加以改進,從而提升管理質量。同時,該管理方法實施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更加重視患者的門診就診經歷,有助于促進醫(yī)院門診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有助于門診服務質量的全面提高。本研究中,觀察組管理3個月管理方法、服務態(tài)度、管理內容、管理效果及溝通技巧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門診就診患者滿意度。分析原因: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對于患者的安全、醫(yī)療質量均具有較高的要求,能形成強有力的團隊精神,能不斷提升醫(yī)院的醫(yī)療質量、服務水平,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yī)療服務。
綜上所述,基于JCI標準的管理模式用于醫(yī)院門診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管理質量,降低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有助于提升管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zhí)m婷.流程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護理質量、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8):892-895.
劉會新,白麗麗,滕洪云,等.醫(y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血氣分析標本采集管理中的應用[J ]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21,38(5):596-600.
倪麗,劉利.基于顧客滿意理論的醫(yī)院管理在改善患者就醫(yī)體驗及滿意度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1,18(7):157-160.
拜年,高玉娟,胡琰婷,等.我院高危藥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藥房,2020,31(15):1906-1910.
陳杰,曾榮華,周露.基于JCI標準的肛腸科醫(yī)療質量管理探索[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21,37(Z1):23-24.
張雷,陳穎,徐英.基于JCI國際認證標準的醫(yī)用耗材供應鏈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醫(yī)療設備,2020,35(5):133-136.
作者簡介
武迪,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公立醫(yī)院文化建設、法制建設、黨政工作、醫(yī)院質量管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