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跨學科設計是指教師自覺、有意識地在課堂上融合其他學科知識點進行教學,旨在打破學科間界限,提升課堂效果和感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是相互滲透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教學活動應該促進這種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更多教學內容,在英語教學中注重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初中英語;跨學科;全面發(fā)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50-0120-04
靈活性和趣味性是跨學科教學的重要特征,也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需要具備的特點,可以在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下提高教學質量,有效降低學生對英語課的畏難心理,減少枯燥感??鐚W科教學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多要求,不僅需要其掌握學科專業(yè)知識,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靈活授課,給學生展示更多英語學科之外的知識,拓寬學習視野。
一、 初中英語教學中設計跨學科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課堂感染力,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通過跨學科教學設計能夠構建起更加立體和有吸引力的英語課堂,打造出開放多元的英語世界,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將其他學科相關知識融入初中英語教學中,有利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在其他學科知識融合中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習狀態(tài)并提高學習效率。將藝術等作為教學形式與知識載體融入英語教學,為英語知識的內容傳遞提供更加有效的外在形式,學生在接受美術作為知識載體的同時,也可以對英語知識產生好感,從而完成兩者的同步學習,減少學習英語知識的枯燥感和抵觸情緒。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融入其他學科知識的內容,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氛圍,打造出具有美術文化和跨學科氛圍的全新授課模式。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授課理念
跨學科作為新興的概念,可以促進教師從各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改革教學模式,提升語言教學的新穎性和靈活性。利用跨學科思維融入英語知識進行教學的方式,對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初中英語教師深度學習兩者相融合的理論,不斷探索檢驗,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英語授課模式,更新知識傳遞的方式。有利于初中英語教師不僅將教育主要精力聚焦在英語學科知識內部,而且在了解本專業(yè)領域外知識中豐富教與學知識儲備,得到教學能力的突破??鐚W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促進英語教師突破傳統(tǒng)過于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在課堂融入趣味化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元素,在授課中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目光,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下尊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主體地位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減輕負擔,落實“雙減”政策
跨學科思想貫徹落實到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英語教學設計的始終,有利于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負擔,將文化思維和藝術思維納入評價考核體系,在講授方式、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成功吸引學生,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增長。初中英語跨學科教學符合提質增效的教學要求,易于學生理解英語知識點,高效預習新課程內容,課堂認真聽講并在課后積極完成多樣化作業(yè),優(yōu)化傳統(tǒng)初中英語課堂,使英語課堂呈現(xiàn)出活潑、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積極參與,有助于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特質,落實“雙減”政策中激發(fā)學生藝術才能的要求。
二、 初中英語教學中設計跨學科融合的現(xiàn)狀
(一)體系性不足,較為零散
當前,教師在講授跨學科知識點的時候,呈現(xiàn)出較為零散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與學科知識連接不夠緊密,體系性有待提高。教師較少結合素質教育總體理念將跨學科知識的展開與應用納入同一體系,沒有完全發(fā)揮出其他領域知識作為教學輔助的作用??鐚W科往往在教學設計中缺乏總體教學規(guī)劃,在進行教學設計層面中構建完整流程較少。學生在接受跨學科教學設計內容上也存在不能完整把握的現(xiàn)象,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往往只選擇其較為感興趣的內容。
(二)研究力度不足,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推進者,也是教學研究的重要主體??鐚W科教學設計需要調動的知識儲備較多,在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研究不足,缺乏全體教師的重視,沒有真正深入課堂環(huán)節(jié),缺乏與英語詞匯、語法和閱讀教學等方面的有機結合。由于受到傳統(tǒng)英語教學重視課內知識點的影響,對跨學科知識與英語知識的融合重視程度不足。教育研究界關于藝術種類與英語之間融合教學的理論學習認識有待提升,呈現(xiàn)出堅持使用語言和文字推進英語教學,否定利用視覺和藝術鑒賞創(chuàng)作推進英語教學的傾向,對新時代下英語教育理論的發(fā)展有待提升認識。
(三)節(jié)奏感不強,需要保持平衡
當前,需要繼續(xù)加強課堂上英語知識與跨學科知識之間的平衡,將兩者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的比例上,兼顧趣味性與專業(yè)性的要求??鐚W科融入易于導致課堂節(jié)奏感不強,教學設計隨意感提高,知識要素比例不夠平衡合理等。節(jié)奏把握不夠嫻熟,存在課堂上跨學科知識引用過度現(xiàn)象,不利于將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傳遞給學生,導致學生聽講后,沒有高效學習知識,教學時間流失??鐚W科知識融合教學不能夠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記憶與理解技巧的現(xiàn)象,當前課堂經驗有待提高。
三、 初中英語教學中設計跨學科融合的主要對象
(一)音樂學科
初中階段英語教學注重學生聽力與發(fā)音等的練習,在課堂上經常會引用外國語言錄像帶,教材編排中也包含較多聽力內容,展開形式有歌曲和節(jié)拍等。音樂學科與英語學科有機結合體現(xiàn)出跨學科的重要特征,是跨學科融合教學設計中重要體現(xiàn),對培養(yǎng)學生聽力、語感、表達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音樂知識無處不在,與英語語言教學相結合符合跨學科開放性、靈活性和趣味性原則,可以通過歌曲、配樂和樂器演奏等形式與初中英語融合教學。
(二)美術學科
初中階段英語學科中包含很多美術元素,從教科書的裝幀和插圖都可以看到美術學科的存在,教師要綜合利用圖片和課件中的視頻,將美術與英語建立起聯(lián)系,將單詞配備上制作精良的圖片進行說明,向學生適當闡述美術學科的審美意義和對記憶英語知識的促進作用。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內容也有部分直接指向美術領域,教師可以在學生課堂討論和布置任務階段進行跨學科融合,提高教學自覺性。美術學科包含范圍較廣,雕塑、繪畫、建筑和近代很多藝術流派都可以歸類到美術的范疇中,能給教師英語教學的跨學科設計提供重要資源。
四、 初中英語教學中設計跨學科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顏色教學,拓展詞匯含義
顏色是美術知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英語教師推進教學進度的重要切入點,可以作為跨學科教學設計的重點內容。初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顏色這個關鍵元素對學生視覺進行刺激,推進英語教學進程。針對陌生單詞與短語的學習占據教科書重要篇幅的情況,初中英語教師在領讀單詞過程中,可以進行顏色文化內涵的延伸,在單詞教學中滲透美術知識教育,推動有關內容的表達方式合理引出,完成教學目標。
以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中的“Lesson 14: Colours and Feelings”為例,本次教材內容就涉及了顏色和感覺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需要在明確單詞和對應顏色的基礎上,了解不同顏色代表的感覺與情緒,可以借助顏色表達內心感受。當教師進行到“red”和“yellow”這兩個詞匯的教學時,可以借助美術學科教學中暖色調的概念對這兩種顏色進行解釋,表明紅色可以作為喜慶的感情來理解,在教材中的解釋可以作為生氣的情緒來理解,利用美術學科中暖色調來解釋英語單詞的外延含義。英語教師可以告訴學生:“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i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來滲透美術知識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紅色的對應單詞,而且能在學習中加深印象。對其他顏色也可以利用類似教學模式,比如綠色和藍色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美術思維方式,選擇這兩種顏色的典型代表事物進行教學,根據教材內容說明綠色代表生命,藍色代表憂郁和傷心,引導學生在觀看圖片中簡單體會顏色與相關聯(lián)的美術知識,利用美術圖片強化教學印象,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與顏色有關的單詞,加深對英語詞匯的理解。
(二)滲透審美文化,豐富課堂教學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關于傳統(tǒng)文化和外國文化與習俗的內容,做到利用文化作為紐帶連接語言學習,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將傳統(tǒng)文化和外國文化中的審美元素進行發(fā)揚,結合美術學科審美進行教學,教師在合作學習推動過程中要體現(xiàn)出對文化意識的重視,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對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視程度,使其獲得全面發(fā)展,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以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中的“Unit 1 A Trip to the Silk Road”為例,本節(jié)課的閱讀理解主題為絲綢之路的旅行,對絲綢之路的起點與終點的各種旅游景觀都有所涉及,教師在合作學習中也要融入和文化意識與文化傳播有關的內容,在涉及旅游的話題中要求學生適當分享兵馬俑、敦煌莫高窟、馬可·波羅等歷史遺跡和人物;也有看京劇、去長城、學二胡、觀鳥巢等文化活動,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分享國家各處旅游景點的獨特文化景觀,做到提升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滲透文化意識,將教科書中隱含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向學生介紹更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將各地旅游景觀與美術學科中的雕像藝術相結合,體現(xiàn)英語學科與美術學科的聯(lián)系,借助民族樂器二胡可以滲透音樂知識,讓學生感受二胡音樂旋律的優(yōu)美。從傳統(tǒng)文化審美的角度與藝術相聯(lián)系,能拓寬英語教學視野,完成跨學科教學。
(三)借助表演,完善跨學科設計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特定的器材進行教學,將藝術相關表演活動引入課堂,結合英語表述進行教學。跨學科設計要與英語具體表述相結合,緊密連接單元課程的題材和內容。藝術可以作為表演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印象,激發(fā)學生探索英語的欲望,提高教學質量。在表演中學生充分展示藝術特長,提高展示的積極性,在展示中培養(yǎng)自信心,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以及給其他學生帶來感染與觸動。
以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中的“Lesson 10: Music and Dance”為例,本課內容涉及了舞蹈和音樂,都具有較強的表達性,教師要利用好課程題材的有利條件,推動跨學科表演。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重點內容作為提示:“Our culture is so rich and colourful.”對應知識點:so(如此)+形容詞/副詞的原級。“I want to learn to play the erhu.”對應知識點:learn——動詞——學習,learn to do sth.(學習去做某事)。play the+樂器類是固定詞組,需要學生牢記。在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的樂器有piano(鋼琴),violin(小提琴),guitar(吉他)?!癟hen we can take part in Spring Festival show together.” take part in表示“參加活動”,show動詞——展示;帶領。“Maybe I can wear traditional clothes, too”對應知識點是maybe(可能)放句首和may be(可能是)放句中。教師可以引導有能力的同學上講臺進行表演,配合大屏幕上與各種音樂活動和跳舞活動有關的知識點完成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促進教學現(xiàn)代化,提升課堂效果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相關高科技設備已經走進初中英語課堂,可以將其與跨學科教學相結合,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梢栽趯W生討論前和討論過程中穿插多媒體內容播放,促進學生需要討論的閱讀內容和話題表達更加直觀化,并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的思緒從初中英語教材中走出來,開闊對英語學科的眼界和視野,獲得更加深刻的教學體驗。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跨學科教學設計,有助于學生超脫出教材中規(guī)定的知識點,促進其創(chuàng)新意識在與教材相關新知識的拓展中被激發(fā)?,F(xiàn)代信息技術的引入對英語教學課堂來說是大勢所趨,英語教師對此要做好準備,不斷提升自身操作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的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
以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中的“Lesson 39: Danny’s Report”為例,本節(jié)課閱讀理解內容涉及運動會和各種運動,教師可以將體育運動作為跨學科設計的主要對象,以緊扣閱讀理解主題、促進學生更好地利用英語表達各種運動作為重要目標,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促進學生高質量討論運動項目。在本節(jié)課開始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問題完成新課導入與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之間的對接,提出問題:“Did you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meeting? What event did you take part in? Who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ports meeting?”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程需要進行學習的重點句式和內容,在多媒體屏幕上放映奧運會的視頻,引入奧運會會場布置、吉祥物選擇等的跨學科知識,引導學生圍繞各種運動的材料進行討論,在討論中遇到困難時參考多媒體上配合圖片的英語單詞及短語,通過閱讀互動讓學生高效學習知識,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也為后面成功進入閱讀的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在Pre-reading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課本配套練習的第一題,學生要根據對課文的快速閱讀完成填表,教師又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找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并找出關鍵信息,學生在討論中可以牢牢把握skimming這個關鍵詞,進而結合多媒體播放內容完成閱讀理解。
五、 結論
跨學科教學設計的突出特點就是開放性、靈活性和趣味性,可以豐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給教師更多種選擇,給學生更加愉悅的聽課體驗??鐚W科視野下英語不僅是工具課,也涉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借助英語表達的形式和跨學科的實質內容填充,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建立起現(xiàn)代、開放、共享的英語課堂,引導學生沉浸其中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顏麗萍.談美術學科知識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堂(英語版),2011(11):133-134.
[2]叢志峰.文本情境圖的再創(chuàng)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7(1):124-125.
課題項目:文章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黨的二十大精神闡述”專項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23】GHB0066)“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蘆曉娟(1978~),女,漢族,甘肅天水人,甘肅省天水市田家炳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