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婭妮
整合教學是學習任務群理念下提出的新的教學策略。在學習任務群理念下,教學策略突出對單元的整合,整合既是全面整體的考量,也是深度閱讀的重要路徑?!蹲8!泛汀陡]娥冤》這兩篇文章可以進行文學文本的閱讀與寫作整合教學。
《祝?!放c《竇娥冤》雖然文體不同,但本質(zhì)相同,都是寫人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困境,也都是底層婦女的悲劇人生。在整合教學中,就學習任務群而言,可以歸于文學閱讀與寫作,人文主題可確定為“皈依與反抗”。
文學可以說反映的就是人與社會的深層矛盾,人與社會出現(xiàn)矛盾時,人有兩條出路:皈依與反抗。這里的皈依與反抗具有多重性與互動性,人被他生存的社會凌辱與損害時,將他從這個社會中隔離出去,人有時會反抗這個社會,甚至以惡抗惡,人有時也會反抗這種隔離,渴望皈依曾經(jīng)凌辱與損害他的社會。這里的皈依看起來是通過反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而反抗正是為了更好的皈依,在這種抗爭與皈依的雙重失敗中走向毀滅。這種人生掙扎,在文學作品中往往表現(xiàn)在小人物身上。而有人對凌辱與損害他的社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抗爭,以不肯屈服者的姿態(tài)走問毀滅,寧肯用自己的死亡換取精神上的堅持。偉大的文學作品不是憑借所寫人物的大小來評價的,恰恰相反,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寫的是人世間小人物的不幸。
《祝?!放c《竇娥冤》的整合教學,教師應先研讀文本,發(fā)現(xiàn)整合點,即用什么可以把不同文體的文章聯(lián)結為一個整體。并且利用這個點整合之后,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目的。要找到這個點,教師可以新課標為依據(jù),從學習任務群的角度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所以,確定整合點的重要指標就是核心素養(yǎng)?!蹲8!泛汀陡]娥冤》可作為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用寫作引導閱讀的方法來設置,完成寫作任務必須以完成閱讀任務為基礎,在寫作任務的推動下進行閱讀。
任務設計: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生存在他人當中,他人即環(huán)境,每個人與他的生存社會總會發(fā)生沖突,閱讀《祝福》與《竇娥冤》,分析作品中的祥林嫂與竇娥在皈依與反抗的人生之路上的悲劇性表現(xiàn)在哪里?
這里設置了一個情境,他人即環(huán)境,他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形成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盡管他人也有個性,但他人共同認可的人生形態(tài)影響甚至制約著自己的人生形態(tài),當然自己也是他人中的一部分。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無論是他人還是自己既有渴望成為他人社會的一員,也有渴望成為自己的一面。正是這種矛盾,自己與他人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矛盾,尤其是當一個個體生命處在弱勢處境時,又往往會受到社會的凌辱與損害。有時候人既是他自己的牢籠,他人也會成為人自己的牢籠。這里是試圖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文學作品中的環(huán)境要素,而不是把環(huán)境理解成單純的外在要素,或者理解成一個純粹的供批判的對象。因此,設置這個情境是從深層次引入,啟發(fā)學生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在這個情境中,進一步設置了寫作任務,從皈依與反抗的角度完成探究祥林嫂和竇娥人物命運悲劇成因的小論文寫作。因為確定了皈依與反抗的寫作角度,那么,閱讀也應從皈依與反抗的角度展開,閱讀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祝?!分械南榱稚┰陴б琅c反抗中與他人展開互動。比如祥林死后,她是寡婦,作者通過衛(wèi)婆子之口,講述祥林嫂被婆婆等人賣給賀老六,她反抗之強烈,實屬罕見,超過了許多寡婦再嫁的情形。她為什么這么強烈地反抗,衛(wèi)老婆子說“大約在念書人家做過事”。四叔是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由此可知,祥林嫂的反抗是企圖皈依他人的世界,即做一個為祥林守寡至死的烈婦。這種反抗是為了皈依,反抗越強烈,皈依的愿望越強烈,封建禮教從一而終的思想對女性的毒害就越深,這種毒害加深又與在魯四老爺家做工有著密切的關系。祥林嫂初來魯四老爺家,低眉順眼,屬于渴望皈依。魯四老爺?shù)陌櫭迹瑢ο榱稚┻M行了第一次教育。但她辛勤地勞動,屬于渴望皈依。阿毛死后,祥林嫂又來魯四老爺家,魯四老爺對她照例皺眉??梢哉f,第一次在魯四老爺家,魯四老爺用皺眉的方式教育了她。正是在魯鎮(zhèn)接受的皺眉教育,才會有出嫁賀老六時反抗之出格。與四嬸的互動也始于皈依,祥林嫂與往常一樣在祝福這天幫忙,卻被四嬸阻止。捐門檻是反抗中的皈依,捐完門檻之后,祥林嫂在祝福這天放心地去幫忙,屬于皈依,卻又被四嬸阻止,這是皈依的失敗,渴望被他人組成的社會接受,結果又被拋棄。還有與魯鎮(zhèn)的其他老女人以及柳媽之間也是皈依與反抗之中的互動,正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祥林嫂最終被從他人組成的社會中排擠出去,成為凌辱與損害的對象,直至最終連討飯的權力也被剝奪了。這個悲慘的女性通過反抗與皈依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被推向生存的另一邊,即死亡。
與魯迅鞭撻封建文化的毒害性不同,關漢卿恰恰是站在封建文化的立場來贊美竇娥忠貞的一面。竇娥反抗張驢兒的逼婚是為皈依封建禮教,關漢卿之所以借忠貞的觀點來贊美竇娥,并以之襯托竇娥冤屈的感天動地,是因為元代儒學禮教崩壞了,道德人心日壞。從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的立場不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反抗與皈依的意義也不同。竇娥皈依與反抗中與他人的互動與祥林嫂也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兩者與他人的沖突不斷加劇,竇娥從反抗張驢兒再到反抗官府的貪贓枉法,為了不忍心看見婆婆受刑,自己忍屈銜冤,直到與太守桃杌反抗與皈依的互動,最終被逼向死地。這里,他人就是竇娥的環(huán)境,甚至,他人更是竇娥的命運。我們從祥林嫂與竇娥的悲慘命運中發(fā)現(xiàn),女主人公在反抗與皈依社會的互動中,最終被推向死地。
學習支架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學習策略。支架式教學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入問題情境,提供可能需要的學習工具;第二部分為教師給學生提供問題解決的原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第三部分為學生自己確定方向、問題、方法,自主探索。教學提供學習支架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在《祝?!放c《竇娥冤》兩文中,可以提供問題支架。
問題支架:與祥林嫂和竇娥發(fā)生互動關系的人物有哪些?請從皈依與反抗的角度簡要分析。
問題支架:在皈依與反抗的過程中,祥林嫂與竇娥表現(xiàn)出怎樣的性格特征?作者刻畫這些性格特征的目的是什么?
除問題支架外,還有圖表支架、線索支架、對比支架等。支架是教師逐漸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的一種手段,提供支架以后,學生借助支架進行學習,在學習中一步一步地完成支架任務。前面的兩個問題支架,是學習的指引,引導學生探究祥林嫂與竇娥所生存的社會中的他人有哪些,他們構成怎樣的社會,對主人公的命運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等。祥林嫂生活的魯鎮(zhèn)世界,是一個封建禮教的世界。魯四老爺不過是個老監(jiān)生,算不上有地位,根本放不到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序列,從四嬸也做飯,兒子阿牛燒火中看,也不是什么太太公子,但站在封建禮教的立場凌辱和損害弱者的積極態(tài)度來看,封建思想已經(jīng)滲透進了他們生命的文化基因。還有柳媽,地位更低,給人家?guī)蛡?,可見也是個窮苦人家,魯鎮(zhèn)的每個人的生命基因里都傳遞出封建禮教的信息。
竇娥生存的社會,有把自己賣人的父親,有借錢不還反要人命的老賴賽盧醫(yī),有見財見色起意的流浪漢張驢兒,有貪贓枉法的太守桃杌等,正是這許許多多的他人,才構成決定竇娥命運的社會。從這個問題支架的完成中,我們會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人即社會,他人也可能決定你的命運?!陡]娥冤》是他人用毒手致主人公于死地,而祥林嫂是自己與他人的思想致主人公于死地。竇娥生活的他人構成的世界是貪婪、殘忍的,而祥林嫂生活的由他人構成的世界是封建禮教塑造的冷漠與麻木,這是另一種殘忍。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展開閱讀,正是在閱讀過程中,提高了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
整合閱讀既可以是相同文體,也可以是不同文體。在閱讀過程中,對常用的閱讀方法,需要整合在一起。比如閱讀與表達、梳理與探究、鑒賞與交流是最基本的學習活動,也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任務群理念下,需要整合運用,在閱讀教學中設置寫作任務,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引入批注、感悟、點評等不同方式的寫作。閱讀中的小寫作既是反映閱讀質(zhì)量的依據(jù),也是訓練表達能力的手段。如在閱讀《祝福》和《竇娥冤》過程中,采用批注的方式,把人物皈依與反抗的內(nèi)容批注出來,為最后的論文寫作任務做準備。這種小寫作既是閱讀過程中的分任務,也是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還可以邊讀邊完成人物點評,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借助作者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細節(jié)以及環(huán)境和他人的描寫,點評人物性格及人物的悲劇性。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優(yōu)秀的作家常常將目光常聚焦在下層勞動者身上,要么刻畫他們的閃光點,要么敘述他們悲慘的一生。作家往往用悲憫的情懷注視著生存大地上的底層階級,也許,正是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最無助,最弱小,最易被人忘記,掙扎在生命的邊緣,才引起作者的同情和書寫。《祝?!芬运纳羁绦砸l(fā)人對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震驚,《竇娥冤》以它對黑暗社會的鞭撻而震撼人心。從皈依與反抗的角度看主人公與他人組成社會的互動,可以加深我們對文學作品中的環(huán)境的深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