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泉
摘要:“雙減”政策是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改革新思路,是教育國策落實的有效保障。在“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設法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課程吸引力,設計科學作業(yè),以有效達成課程教學目標。文章從“雙減”政策的內涵和意義入手,分析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提升課程趣味、聚焦核心素養(yǎng)、設計有效作業(yè)等方面,對基于“雙減”政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施策略進行探究,以期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減負增效”目標。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雙減”政策;立德樹人;道德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4-0113-04
“讓社會回歸理性,讓教育回歸本真?!边@是實施“雙減”政策的初衷,也是“雙減”政策要達成的重要目標?!半p減”要減的不是學習內容,而是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那么,怎樣才能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增加教育成效呢?這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更應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因為道德與法治本身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學科,這與“雙減”政策的基準點是一致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但要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在突破重點中獲得新知,還要結合教育本質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學習環(huán)境,努力打造趣味性課堂,從而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高效,讓學生更樂學。
1.“雙減”政策的內涵
“雙減”政策主要包括針對校外機構的“三限”“三嚴”和針對校內教育的“三管”“三提”兩部分,其在約束校外機構的同時,對校內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p減”政策要求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秩序、考試評價、教育教學質量,以及作業(yè)水平、課后服務水平等方面做出新的嘗試,從而讓學校真正能夠成為學生獲得知識、實現(xiàn)進步的樂園。
2.“雙減”政策的意義
實施“雙減”政策可以讓教育返璞歸真,意義重大。就學生個人而言,“雙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造能力。就學生家長而言,“雙減”有助于家長理性確定孩子的成長預期,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就學校和社會而言,“雙減”有助于改變大眾認知,重視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
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還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師生之間地位不平等、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教師的教學過程單調、教師設計的作業(yè)枯燥乏味,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影響“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
1.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不明確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然而在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都有限,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在采用以自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形成,亟須改變。
2.課堂教學趣味性不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意味著沒有興趣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目標難以有效達成。學生只有樂于去做某件事情,才會投入全部的熱情,而他只有投入了全部的熱情,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夠,學習熱情不足,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學模式陳舊單一
只有生動活潑、富有生機的教學過程才能給學生帶來較好的學習效果。然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還在采用“教師講,學生記”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沒有結合新技術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單一乏味、枯燥無趣,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
4.作業(yè)設計的枯燥乏味
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是“雙減”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必須重視作業(yè)設計,以使自己設計的作業(yè)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不會給學生帶來過重的作業(yè)負擔。然而,在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將學生抄寫理論知識設計為作業(yè),教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深刻記憶,但是這種沒有情感參與的作業(yè)難以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難以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關注“雙減”的內涵和意義,并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設計精準的作業(yè)等角度出發(fā)落實“雙減”政策。
1.提升課程趣味,促使學生輕松學習
“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而不是注滿一桶水?!痹趯嶋H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設法通過課程導入、角色帶入、課堂活動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1)借助導入,快樂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快速融入課堂,進入學習狀態(tài),就必須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下功夫。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采用情感導入的方式,促使學生將個人情感與文本內容連接起來,從而使學生融入得更徹底。在情感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教學情境的方式,用情感取勝,用意境烘托,讓學生迅速投入到文本中進行學習,從而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教學“這些是大家的”一課時,道德與法治教師便可以通過情感導入的方式,讓學生快樂學習。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謎語,讓學生以猜謎語的形式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巴瑢W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請大家來猜一猜它是什么。有厚也有薄,有字也有圖,知識里面藏,越看越愛讀?!逼浯危诮處熃o出謎語后,學生結合謎面,很容易聯(lián)想到書籍,便肯快給出了“書籍”這個答案。最后,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自己購買的各種書籍,如繪本、故事書、典籍等,并讓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以此在輕松閱讀的學習氛圍中引入正式課程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非常關鍵,教師要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并產生強烈的內心共鳴,從而改變已有認知。
(2)角色代入,輕松感悟。角色代入法是一種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既能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又符合“雙減”政策的實施初衷和目標。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通常都更樂于在虛擬的教學情境中感受教學內容,體驗學習過程?;诖耍赖屡c法治教師可以通過角色代入法開展教學活動,以此達成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視頻案例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形象化的教學內容中感受道理,并在腦海中形成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道德與法治教師也可以將教學內容編排成一個個小情景劇,讓學生通過演繹這些情景劇理解人物,并通過評判這些人物的言行舉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為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有效指引。例如,在教學“我們不亂扔”一課時,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圍繞亂扔東西這個主題的情景劇,讓學生自主選擇角色,并進行故事演繹,以此促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亂扔東西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自己以后在生活中要盡量避免做這樣的事。
(3)展開活動,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如果教師的講述呆板、枯燥,那么學生就會昏昏欲睡,學習效果難以理想。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智慧,通過開展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全過程,感悟教學內容,有效達成學習目標。仍以“我們不亂扔”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這一課時,道德與法治教師便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寓教于樂。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校園中,讓學生自主觀察校園中的垃圾桶,以此讓學生可以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常識。在學生已經(jīng)對垃圾分類形成一定了解后,道德與法治教師便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同學們,大家平時都知道怎么扔垃圾嗎?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垃圾進行合理分類處理,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边@樣的實踐教學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還可以促使學生逐漸樹立環(huán)保意識,以此充分達成本課教學目標。
2.聚焦核心素養(yǎng),促使學生精準學習
“雙減”要求教師在關注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同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促使學生實現(xiàn)精準學習。具體來說。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突出重點教學內容,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理論實例,以此促使學生針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實現(xiàn)舉一反三。
(1)精簡環(huán)節(jié),凸顯重點。教學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須突出重點。因此,在設計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劃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時,教師應仔細斟酌,慎重選擇。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以此為依據(jù),進行重點突破,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精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重點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要做到嚴謹而不呆板,重要而不重壓,以保證重點內容能以輕松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更精準地收獲知識。例如,在教學“傳統(tǒng)游戲我會玩”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將教學的重點設定為:引導學生了解傳統(tǒng)游戲的玩法,學會玩一些傳統(tǒng)游戲,體會傳統(tǒng)游戲帶來的樂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必要將所有的傳統(tǒng)游戲都教給學生,讓學生會玩,只要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傳統(tǒng)游戲的趣味性,并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便達成了教學目標。
(2)愉快交流,走進本質。新課改實施以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備受關注。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可以將內心真實想法呈現(xiàn)出來,隨著交流討論的深入,學生會在不斷的思考中實現(xiàn)思維的發(fā)散,從而逐漸探究出問題的本質。道德與法治教師可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融入實際教學,以增強學生的互動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問題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學情,力求以趣味性的話題引發(fā)學生交流和思考。例如,在教學“少讓父母為我操心”一課時,道德與法治教師便可以設計交流討論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交流討論。問題如下:“同學們,你們認為父母平時對我們的要求苛刻嗎?我們都有哪些事情需要他們操心呢?請大家與本組成員展開交流討論?!边@樣的交流討論問題有助于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促使學生在交流中懂得親情的重要性,進而學會感恩。
(3)舉一反三,情境再現(xiàn)。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目標。為了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立足文本的中心議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化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化情境中,自主運用所學知識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只有學會了靈活運用相關知識,才算真正學會。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創(chuàng)設現(xiàn)實化情境時,要特別關注情境與所學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以保證情境發(fā)揮出最大的教學輔助作用。例如,在教學“這些事我來做”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模擬家庭生活情境,以此讓學生可以清楚自己能夠為家庭做些什么。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家庭生活情境:“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的教室就是你的家,那么在回到家之后,你覺得你都應該為自己的家做些什么?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以此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并逐漸形成家庭責任感,進而愛生活、愛家、愛父母。
3.設計有效作業(yè),落實“減負增效”目標
作業(yè)設計是“雙減”政策落實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做好作業(yè)設計,以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1)實踐作業(yè),內化知識。作業(yè)是鞏固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保證自己設計的作業(yè)既是所學知識內容的延伸,又有助于學生吸收所學知識內容。實踐類的作業(y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動手動腦欲望,可以滿足“雙減”政策下的作業(yè)設計要求。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實踐類作業(yè),以引導學生去生活中探尋相關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在教學“低碳生活每一天”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實踐作業(yè):“同學們,今天放學回到家之后,請大家每人做一件對我們家鄉(xiāng)環(huán)境保護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實踐作業(yè),學生完成積極性通常較高。學生在完成這項實踐作業(yè)的過程中,能夠充分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并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樹立環(huán)保意識,積極踐行低碳生活理念。
(2)體驗作業(yè),提升品質。只有切身感受和體會,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并主動完成相關作業(yè)。無論教材上的理論知識有多么深奧,如果學生沒有切實的體驗和情感參與,那么學習效果都難以理想。因此,在設計道德與法治作業(yè)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能讓學生親身參與的體驗式作業(yè),讓學生在切身感受中豐富自己的情感,塑造良好的品格。例如,在教學“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一課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體驗式的作業(yè)。作業(yè)設計如下:“同學們,請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為你做些什么。今天我們就做一個換位游戲,與你的父母互換角色,一起體驗家庭的快樂?!痹谶@樣的體驗式作業(yè)中,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自己父母的辛苦,以及他們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從而逐漸理解父母,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感恩意識。
(3)跨科作業(yè),整合教育。教育是一個整體,各學科之間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樹立整體教育觀念,密切關注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設計出體現(xiàn)跨學科意識的作業(yè)。具體來說。教師可將道德與法治學科與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融合起來設計作業(yè),以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真正發(fā)揮出作業(yè)的應有效用。例如,在教學“變廢為寶有妙招”一課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跨學科作業(y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作業(yè)設計如下:“同學們,我們今天了解了變廢為寶的絕招,那么請大家尋找自己家庭當中的廢品,然后將它們以更美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看誰的創(chuàng)意最新、最美妙。”這樣的作業(yè)不但充滿趣味性,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注重教育的回歸,強調教育的初心。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在充分理解“雙減”內涵和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情,將“雙減”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全過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科學設計課后作業(yè)等方面有效落實“雙減”政策,以此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更高效,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學習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閆虎.“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 2022(12).
[2]李寧.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天津教育, 2022(20).
[3]王錄過.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2(08).
[4]謝環(huán).核心素養(yǎng)驅動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淺析[J].黑河教育,2022(07).
[5]陳艷菊.再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3).
[6]蔣紅斌,寧慧鴻.小學低年級規(guī)則教育的內容及其實施———基于對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21(01).
[7]童愛梅.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06).
[8]閆平,劉志平.淺議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0(11).
Explora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Based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Lin Youquan
(Fengting Development Zone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Xianyou 351254, China)
Abstrac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s a new idea of educational reform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i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eacher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must try to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the classroom,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urriculum, and design scientific assignment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urriculum.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based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interest, focusing on core competence, designing effective homework,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Key words: moralityand ruleoflaw; "doublereduction"policy;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moralaccomplis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