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曉君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如幼苗,必須培養(yǎng)得宜,方能發(fā)芽?!弊鳛橐幻變航處煟疑钪獙W前教育的重要性。在認真學習和踐行陳鶴琴教育思想中,我不斷有新的感悟。
剛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時,我曾經錯誤地認為,在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幫助幼兒學到更多知識,沒有仔細思考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對幼兒的學習起到作用。在一次銜接活動導入時,盡管遇到了熟悉的知識點,但是多數(shù)幼兒不能自主拓展性思考,只是在一味等待我說出最后的答案,缺乏對學習的渴望和熱情。陳鶴琴先生提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币虼耍處煵荒芩腊宓貍魇谥R,迫使幼兒將知識“吞下”。幼兒不是一直被填食的鴨子,一切教育活動都要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出發(fā)點。
眾所周知,幼兒時期是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時期。教師開展適宜的幼兒教育,能讓幼兒在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同時增強自我表達和交流能力,健全幼兒的人格,促進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陳鶴琴教育思想引領下,我注重以游戲為載體,幫助幼兒學到新的知識,引導幼兒拓展性思考,在“玩中學、學中玩”。例如,在“小兔子找涼快”游戲中,我教會幼兒在生活中掌握一些避暑方法。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chuàng)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痹诮虒W活動中,教師應注重“教學相長”,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主體、發(fā)展主體。例如,我遵循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單一的繪本學習,自主進行拓展性學習和思考,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率,還激發(fā)其發(fā)散式思維。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蛾慂Q琴教育名篇》書中指出:“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對此,我在工作實踐中深有體會。我注重關注每個幼兒的性格特征,對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兒采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對調皮、活潑的幼兒,我會和他們一樣,用調皮、活潑的語氣和他們交流;面對孤僻、內向的幼兒,我會找時機坐在他們身邊,和他們從身邊小事聊起,引導他們融入集體。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愛能使幼兒產生積極的情緒,進而轉化為幼兒接受教育的內在力量。教育就是教師帶著愛的種子,撒向每個幼兒的心中。例如,由于種種原因,班上有一個幼兒不能每天來園,經?!叭齑螋~兩天曬網”,家長對此十分頭疼。有時,他即使來園,也是心不在焉,不參加集體活動,而是在座位上玩弄自己的手指。后來,我就常和他聊天,和他打成一片。漸漸地,他不再抗拒來園,也開始和其他幼兒一起游戲。
“活教育”理論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人’,應該‘愛國家、愛人類、愛真理’。”這也是當今對幼兒進行德育的目的之一。教師要教會幼兒做人的基本道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提升自我管理、社會交往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