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李娜
【摘 要】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承載著教學信息的傳遞,良好的教學語言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有助于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結構。研究者在已有教學語言分類的基礎上,結合初中教師語言的特點,對教師語言進行分類,利用軟件NVivo12對18節(jié)初中數(shù)學部優(yōu)課的教學視頻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提問語和反饋語居多;初中3個年級教師的各類語言使用情況基本一致,但七年級教師的反饋語使用頻率高于八年級和九年級;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和課程內容無關,但和教師的授課風格有一定關聯(lián)。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語言;視頻分析
一、研究背景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空間。課堂上學習過程的發(fā)生離不開師生間的交流互動[1],而當今數(shù)學課堂的交流主要還是由教師來引導[2],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在課堂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读x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三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3]。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科學的教學語言揭開數(shù)學神秘的面紗,將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數(shù)學知識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知識,展示給學生一個精彩而美妙的數(shù)學世界[4]。特別是對處于身心發(fā)展關鍵期的學生來說,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其都有可能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對教師教學語言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問題
研究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語言特點,需要對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課堂進行細致觀察。本文選擇H省的18節(jié)部優(yōu)課教學視頻,借助已有的語言分類對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語言進行分析研究,將研究問題確定如下:(1)初中數(shù)學教師使用各類教學語言有什么特點?(2)不同年級的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語言上有什么異同?(3)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在不同的課程主題中是否不同?
三、研究方法
在借鑒TIMSS Video Study錄像編碼和視頻案例研究后[5],主要采用錄像分析的研究方法,并借助NVivo12對課堂教學視頻進行觀察分析。這是在課堂觀察法上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借助課堂教學視頻來觀察分析教師教學行為的研究方法。筆者首先將選取的18節(jié)部優(yōu)課導入質性分析軟件NVivo12中,然后對每一節(jié)課進行反復觀察,并將教師的教學語言進行記錄、分類和編碼,以探尋初中數(shù)學教師教學語言的特點。
四、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本次研究對象為H省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主要對2018—2019年兩年的部優(yōu)課進行統(tǒng)計后,最終每個年級選取6節(jié)新授課,共計18節(jié)課堂教學錄像來進行分析。這18節(jié)課的授課教師來自H省各個地市,涵蓋代數(shù)、幾何、統(tǒng)計等內容。為了便于分析,筆者將每位教師按照1—18進行編碼(如T1、T2……)。
(二)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分類
本研究主要以曹一鳴和葉立軍的課堂教學語言分類作為判定教師語言的依據(jù),進而對初中數(shù)學教師語言進行編碼。曹一鳴在《數(shù)學教學論》中根據(jù)數(shù)學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將課堂教學語言分為敘述、解釋、闡發(fā)、誘導、推理、比喻、總結和提問[6]。葉立軍則在《數(shù)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比較研究》中將數(shù)學課堂言語類型分為反饋性語言、鼓勵性語言、贊成啟發(fā)性語言、提問性語言、陳述性語言、命令性語言和師生共同重復語言等7種類型[7]。
筆者對研究的初中部優(yōu)課進行反復觀察,總結出符合這些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的分類,在已有的兩種分類基礎上,依據(jù)教師說話的意愿來進行語言分類,最終確定一級分類為:敘述語、解釋語、提問語、反饋語、過渡語、指示語。對這些分類的詳細概念界定如下:
①敘述語:闡述一個數(shù)學事實(概念、定理、法則)時所使用的語言,或是數(shù)學與生活結合的事實。
②解釋語:教材中數(shù)學語言的改造或“翻譯”,使語義變得通俗易懂,語句通常很長。
③提問語:教師以詢問學生的方式,可分為填空式提問、管理式提問、重復式提問、理解式提問、識記式提問、評價式提問。
④反饋語: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將這種反饋信息傳遞給學生,又分為共同重復、同意、強調、夸獎和糾正。
⑤過渡語:自然的銜接語言,不涉及過多的知識。
⑥指示語:教師對學生提出一定的命令或要求,學生一般都會積極的遵守并認真實施,又分為指令、要求、指引和提醒。
(三)編碼的實施與注意事項
將18節(jié)部優(yōu)課導入NVivo12后,每一個部優(yōu)課視頻的教師語言和對應的時間節(jié)點相對應,利用NVivo12中的視頻工具,通過核對與修正得出最終的節(jié)點編碼統(tǒng)計情況(如圖1)。
為了減少研究的誤差,筆者在編碼時舍去了以下無效語言:①教學視頻中開頭和結尾的部分,如“上課,同學們好”和“同學們再見,下課”這樣的禮儀語言與本研究無關,因此在編碼時不予考慮;②口頭禪在編碼時不予考慮,如“反證法”這一節(jié)課,教師的口頭禪“好”“是不是這樣的”出現(xiàn)多次,在編碼的時候不能將其看成提問語,應去掉口頭禪后綜合教師這句話的意思來編碼;③教師課堂語言應面向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如果全班學生都在做題,教師走到學生旁邊只對某一位學生或某一小組學生說話則不予考慮,此類教師語言不編碼;④有些教師語言在多次觀察后仍不能編碼,則不予考慮,如教師因為聽錯學生的話語而進行提問“你說什么?是嗎?”,這種類型也不編碼。
五、研究結果分析
(一)整體分析
為全面了解初中數(shù)學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筆者首先對18位教師的話語量總數(shù)進行整體分析。
從總的話語量來看,除提問語、反饋語和指示語外,敘述語、解釋語和過渡語也是教師的常用語言,只是這3類語言使用得相對較少。整體而言,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都用到了這6類語言,雖然敘述語和解釋語使用不多,但是通過觀看部優(yōu)課視頻發(fā)現(xiàn),敘述語和解釋語都是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語言。教師仍需要通過敘述語來強調一些數(shù)學事實,如定理、公式和關鍵點等,通過解釋語來為學生解惑答疑,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過渡語也是教師在授課時會用到的語言,雖然過渡語與具體的數(shù)學知識沒有很大關系,但是可以給學生一種暗示,告訴學生知識點或例題已經講完,一般教師在結束某個環(huán)節(jié)后進行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會使用過渡語進行自然的銜接,讓下一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不至于很突兀。
從年級來看(如圖2),七年級教師的話語量最多,其中七年級教師提問語和反饋語的數(shù)量也是3個年級中最多的,說明七年級教師在課堂上更喜歡進行課堂提問,也熱衷于給學生反饋。一般來說,提問和反饋是緊密相連的,但八年級和九年級教師的反饋語明顯比提問語少,主要原因可能是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教師對學生更為關心,教師的回應可以讓學生較快地找到歸屬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成長。進入八年級和九年級后,學生有了一定的初中生活和學習的基礎,教師的反饋就不再那么頻繁了。從解釋語來看,九年級教師的解釋語更多,可能是因為九年級是對知識的鞏固和總結的階段,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將知識內化,則需要使用更多的解釋語。
從課程內容來看,以《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七~九年級的課程內容的分類(數(shù)與代數(shù)、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為標準[5],將18節(jié)部優(yōu)課分類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同一種課程內容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使用情況基本保持相似,但也存在一些細微的區(qū)別。在數(shù)與代數(shù)這部分課程內容中,大部分教師使用各類語言的情況保持一致,如提問語最多,敘述語、解釋語和過渡語較少(如圖3);在統(tǒng)計與概率這部分課程內容中,個別教師的語言使用情況和其他教師存在區(qū)別,這是因為教師T9在課堂設計中多次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所以提問語并不多,而反饋語較多。綜合來看,課程內容與教師語言之間沒有關聯(lián),不管是哪種課程內容,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最多的語言仍然是提問語。
(二)個案分析
在觀察這些教學視頻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的課堂讓人印象深刻,課堂教學語言使用得非常具有藝術性,編碼的時候不會產生太多不易編碼的語言。在上文的整體分析中提到,教師T4和教師T9的語言使用情況存在明顯的區(qū)別,觀看課堂視頻發(fā)現(xiàn),教師T9大部分時間在讓學生自己組織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T4一直在講解知識,留給學生的時間非常少。
1.教師T4的課堂語言
從圖4中可以看出,教師T4使用的提問語中,“識記式提問”最多,接著是“指令”和“同意”,這說明教師多次進行課堂提問,并且都是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能快速答出。教師也多次對學生的答案表示“同意”或是“共同重復”,如下面的教學片段,教師在提問后與學生一起重復答案。
——你看,有圓柱、圓錐、長方體,還有我們學的什么?(識記式提問)
——球體。(共同重復)
——對于一個物體,當只研究它的什么的時候?(識記式提問)
——形狀、大??;(共同重復)
——而不考慮其他性質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是什么體?(識記式提問)
——幾何體,簡稱為體。(共同重復)
另外,教師T4的過渡語較多。通過觀察視頻發(fā)現(xiàn),教師在組織小游戲的時候,說了一些與教學知識無關的話,似乎想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如:“好,沒有選擇啊,直接點開”“蘋果都摘完了啊,但是還沒有結束,后面還有問題等著大家”等。同時,教師T4的語速較快,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在例題講解的時候不善于解釋,而是利用大量的“識記式提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學生似乎被追趕著,部分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
2.教師T9的課堂語言
教師T9的教學語言簡潔明了,而且將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互相交流,且這位教師沒有口頭禪,教師語言簡潔明了,語速適中,表意清晰。
從圖5中可以看出,這位教師在語言的使用上有如下特點:第一,反饋語使用得最多,指示語排第二,提問語排第三,這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能認真聽取學生的建議,真正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能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反饋語中最多的是“同意”,這說明這位教師很耐心地給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在觀察教學視頻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位教師不斷地重復對學生的回答?;驹趯W生回答之后,教師都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認同,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第二,提問語中“評價式提問”最多,從側面反映出教師提問側重于讓學生互相進行評價,讓他們自己找到不足并改進,而不是直白地說學生存在不足,并讓學生改正。這位教師的做法充分考慮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積極完成自己所在小組的任務,并對其他小組提出建議。
通過對T4和T9兩位教師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個人的語言習慣對教師語言有著很大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語速適中,每一句教學語言應簡潔明了;另外,教師想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可以在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提問語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多給學生留一些時間,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三)進一步分析
根據(jù)前面的編碼我們知道,提問語、反饋語和指示語還可以進一步分析。
1.提問語分析
提問語可以分為識記式提問、理解式提問、填空式提問、評價式提問、重復式提問、管理式提問6類。從圖6中可以看出,識記式提問語是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主要提問語,遠高于其他種類的提問。這說明許多教師喜歡提問,但是在觀察視頻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提問流于形式,并沒有精心組織問題,其實有時候“滿堂問”和“滿堂灌”沒什么區(qū)別,一連串無意義的提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如在精心設計提問后,多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真正鍛煉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提高提問的效果。還有一部分教師喜歡采用填空式提問,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這種方式有利于對課堂教學的掌控。另外,評價式提問也是每位教師都會使用的提問語,說明教師重視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氛圍,也有利于學生真正地討論問題。
2.反饋語分析
反饋語可以分為糾正、共同重復、強調、夸獎、同意5類。從圖7中可以看到,數(shù)學教師使用的反饋語中,“同意”最多,且18位教師都使用了這一語言,“強調”和“夸獎”相對較多,11位教師使用了“共同重復”,“糾正”最少。這說明基本上初中數(shù)學教師都會直接重復學生的回答或認同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受教師的直接回應。絕大部分教師會夸獎學生,給學生鼓勵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解釋和強調,反映出初中數(shù)學教師重視學生的回答,愿意給學生足夠的反饋;而且在觀察教學視頻時發(fā)現(xiàn),當極少數(shù)學生不能正確回答時,教師一般會進行糾正,并沒有置之不理。
3.提示語分析
指示語還可以分為指引、提醒、要求和指令4類。從圖8可以看出,對大部分初中教師來說,“指令”是使用最頻繁的指示語,其中的“指令”最多。通過觀察教學視頻發(fā)現(xiàn),“指令”是初中數(shù)學教師必不可少的指示語,教師不管是在請學生回答問題,還是讓學生進行某項活動時,都會給學生一定的指令,如“好,[××]同學,你來回答一下?!薄皝恚銇斫o大家展示一下”“完全正確的舉手看看”等,都是常用到的指令。這里只有部分教師使用了“指引”,這是因為“指引”一般是需要學生去講臺上展示的時候才會用到。“提醒”語說明教師在學生做題時還會說一些和題目有關的話語來提醒學生,是否提醒與教師個人的習慣有關。“要求”雖然沒有“指令”多,但是18位教師都出現(xiàn)過,這意味著基本上每位教師都會給學生一定的課堂練習時間,讓學生按要求完成相應的練習。
六、結論與啟示
(一)增加促進學生思考的提問
初中數(shù)學教師注重師生交流,善于運用提問來引起課堂中的互動。但是,很多時候教師的提問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或者是機械式地提問,并沒有考慮該問題是否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引起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學好數(shù)學。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積極思考,比如,為什么要提問?提問是否能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提問是否能促進學生的思考?等等。
(二)繼續(xù)保持高質量的反饋語
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基本上都能給予反饋,這也說明學生的想法得到了教師的認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是,依然有一些反饋語不是很有效,給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覺。數(shù)學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的想法,即使學生的想法不是那么完善,也依然得到教師的肯定;抑或從一些錯誤的想法中找出學生認知上的矛盾之處,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設計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
當前課堂教學形式基本還是以全班教學為主,但是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比如項目式的教學方式、問題式的教學方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使課堂教學的語言豐富起來。
(四)注意普通話的使用
對于H省教師而言,雖然很多教師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普通話等級證書,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使用本土語言教學或者普通話不是很標準。這對于很多從小接受普通話教育的學生而言,很可能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聽課感受,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這也給其他地區(qū)的教師有所啟示,上課過程中盡量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娜,莫雅慈,吳立寶.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錯誤反饋的類型研究:基于24節(jié)錄像課的分析[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6(5):55-60.
[2]李娜,李卓.國外數(shù)學課堂互動模式的梳理及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3):61-6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于三明.論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04-105.
[5]葉立軍,斯海霞.基于錄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數(shù)課堂教學語言研究:以兩堂《分式的乘除》課堂實錄為例[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1(1):42-44.
[6]曹一鳴.數(shù)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葉立軍,李燕,斯海霞.初中數(shù)學新老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比較研究[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5(4):40-43.
(責任編輯:陸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