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可通過確定寫作主題,開發(fā)寫作資源,豐富寫作模式等方式展開教學。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寫作的重要性,再根據(jù)小學中高年級的文章寫作特點,總結小學中高年級的文章寫作技巧。
【關鍵詞】小學作文;課堂教學;邏輯思維;教學材料
作者簡介:鐘桂英(1975—)女,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實驗小學。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并運用現(xiàn)代化寫作教學模式,提升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教學的綜合質量和效率,結合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斷開闊小學生的寫作視野,最終實現(xiàn)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教學質量和成效的提升。
一、小學寫作的重要性
寫作是學生使用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情感、傳輸知識的動腦過程,也是一個集合了信息收集、文章加工、信息輸出的整體結構系統(tǒng)。而寫作一篇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信息收集、結構構思、文章表述三個方面,進一步細致劃分,則可以分為信息收集、主題立意、文字編輯、語句使用、問題修正等幾個方面。教師開展文章寫作教學時,應該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和具體要求,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
寫作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文章寫作需要綜合思考,能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思考能力。而在寫作過程中,小學生需要根據(jù)作文主題進行語言組織,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第二,在文章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搜集相關資料和素材,進行大量的素材閱讀,以此對素材開展一系列的篩選和過濾,因此寫作訓練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第三,文章寫作練習還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能力,進而不斷開闊學生眼界,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邏輯思維
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方向,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和文章寫作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對于社會以及自我的了解和認識。而隨著現(xiàn)階段我國教學環(huán)境和教育趨勢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觀念正在逐步發(fā)生轉變,培養(yǎng)全方位人才已經成為目前教學的主要方向。從教學角度來說,寫作需要學生具備強大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同時,寫作還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表達自我情感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寫作進行情感表達,助力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小學中高年級作文寫作特點
與小學低年級寫作相比,小學中高年級寫作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特點。
1.題材不一樣。小學低年級寫作多要求看圖寫作文,而小學中高年級開始要求學生寫記敘文和說明文,對學生的敘事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側重對表達能力的訓練。
2.字數(shù)不一樣。小學低年級文章寫作的字數(shù)一般是兩百字上下,小學中高年級的字數(shù)要求則一般是三百字,通過字數(shù)的增加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3.題目難度加大。小學低年級作文多為童話類,側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中高年級的作文側重于思維的開發(fā)和表達能力的鍛煉。
4.更加注重格式。和一、二年級的作文相比,中高年級作文的格式更強調規(guī)范化,其中,強調要對寫作內容做好分段,不要大肚子作文,開頭結尾一點點,中間一大段。此外,中高年級作文對標點符號的用法及其他書寫格式方面均有一定的規(guī)范。
三、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技巧分析
(一)確定寫作主題
在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的內容與題目要求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發(fā)生此類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在題目審題環(huán)節(jié)上無法清晰明確其主旨。同時,在大部分的小學寫作練習中,即使是看圖寫作環(huán)節(jié),也會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而導致寫作內容偏離主題的現(xiàn)象發(fā)生。加上大多數(shù)小學生還未具備提煉素材主題的基礎能力,導致文章寫作思路混亂,寫作內容與題目無法有效契合。
比如,在教學小學部編版中高年級下冊習作四“看圖寫故事,寫好對話”時,小學生須根據(jù)圖片內容總結出寫作主旨,確定寫作內容。圖片表現(xiàn)的是烏鴉反哺的行為,進而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孝道。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無法有效理解烏鴉反哺行為的實際含義,致使在文章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偏離題目主旨的現(xiàn)象。
而此種寫作問題主要反映出小學生的審題能力較差,一旦碰到自己未接觸過的領域,就難以將圖片的主旨進行解讀和凝練,最終嚴重偏離圖片本身的含義?;诖耍處熢趯嶋H開展寫作教學時,應強化寫作主題與審題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技巧,幫助學生提升根據(jù)題目所提供的資料提煉寫作主題的能力,而不能脫離資料進行想象。比如,以上述看圖寫作的烏鴉反哺為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根據(jù)這一主題進行知識拓展,分析審題技巧,以幫助學生正確地審題,抓住圖片的中心思想,提升寫作的有效性。
(二)開發(fā)語文寫作資源
1.積極引進教學資源
根據(jù)文章主旨選擇合適的寫作素材是小學寫作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小學生可選擇的文章寫作素材相對較多,這會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對寫作方向較為模糊,無法有效選擇出適合的素材。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幫助學生對資料進行深入分析,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寫作素材的分析、總結和協(xié)調
能力。
在小學寫作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鍛煉根據(jù)寫作素材提煉文章主旨的技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將尋找到的資料進行提煉,提取核心關鍵詞,并對資料進行進一步的過濾和篩選,從根本上保證學生寫作訓練的順利開展。
比如,在教學小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習作“藏在語文書中的故事”時,雖然相關資料和教學素材較多,但是不同寫作角度的素材和資料,其所蘊含的內涵也各不相同,此時若教師不能及時進行篩選,那么學生在文章寫作過程中,就極易發(fā)生寫作內容偏離主題的問題。對此,教師應該格外關注習作素材的選擇,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符合主旨的資料羅列在草稿紙上,之后再根據(jù)自身寫作需求進行選擇,最終確保文章能夠契合寫作主題。
2.跨學科整合資源
在豐富多彩的學校課程中,有很多課程資源與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如品德與社會、美術、音樂等課程的資源,其中很多教學內容均可實現(xiàn)與寫作教學資源的融合。當然,學科資源融合的前提是兩個學科具有一定的交叉關系,在教學目標和內容上有著相似的邏輯。
以美術為例,美術與寫作是“同根同源”的學科,因此,該學科也蘊含了豐富的寫作教學資源。對小學生而言,較常使用的一種寫作訓練方式就是看圖說話,即觀察圖像并將其內容組織為連貫的語言。而美術作品類型豐富,很適合用來鍛煉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同時,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往往會涉及題材選擇、布局謀篇、色彩搭配、技法運用等內容,有利于提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和邏輯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想象力。
3.開發(fā)網絡資源
在當下的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若教師能夠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就能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促進寫作教學成效的提升。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較為優(yōu)質的寫作資源網站或學習網站,再利用布置作業(yè)等方式,讓學生在網站上進行有指向性的資源搜集,逐漸提高其找素材的能力。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依托豐富的互聯(lián)網資源,不斷積累寫作素材,開闊寫作視野,在寫作時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提高寫作興趣。
4.開發(fā)鄉(xiāng)土資源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鄉(xiāng)土文化,鄉(xiāng)土文化獨具個性與特色。盡管小學生年齡小,卻對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具有親近感和熟悉感,并對鄉(xiāng)土文化有一種熱愛與依戀之情。教師可以將鄉(xiāng)土文化與作文教學相結合,豐富學生認知,深化學生情感,提升其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校門,觀察本地的自然風景和大街小巷。這些生活中最熟悉的場景,學生自己可能沒有觀察過、思考過,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就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豐富文章寫作模式
在寫作過程中,小學生需要關注文章結構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尤其在文章寫作之前,應該搭建起文章的寫作框架。目前,小學文章的寫作模式大多屬于總—分—總,并且文章段落的第一句一般屬于總結句式,但是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此類寫作模式容易受到寫作時間、寫作思路等因素的限制。
比如,在寫作過程中,小學生大多喜歡使用開門見山的寫作方式,即直接圍繞文章主旨開展寫作。此種寫作模式相對比較普遍,然而此種寫作模式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了當,但是需要學生自身具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還需要嚴格把控寫作內容和范圍。為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教授豐富多元的寫作結構模式,如遞進式、設問式寫作模式等,并根據(jù)這些結構模式的特點,選擇相關的文章素材和句式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的效率和速度。
(四)掌握細節(jié)描寫技巧
在中高年級習作中,人物描寫是最為常見的作文類型。人物描寫需要小學生通過對人物展開細節(jié)性的描寫,突顯人物形象特點,刻畫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對此,教師需要教授小學生相應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手法,使其能夠通過描寫人物的基本神態(tài)以及動作等突顯人物形象特點,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第一,描寫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人物描寫類文章應對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點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就是要刻畫人物形象。其中,學生需要針對人物最具有特點的細節(jié)之處展開肖像刻畫,通過外貌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此外,外貌描寫要和人物特點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緊密配合。教師須強調,人物外貌的描寫要傳神,切忌臉譜化,避免不分主次、從頭寫到腳、千人一貌的寫法。
第二,為了更好地增強外貌描寫的靈動性,教師要教授學生在寫作時將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融入其中,使人物的外貌特征能夠更加鮮明地展現(xiàn),更好地突顯人物的性格特點。
第三,描寫外貌時須注意順序,不能想到哪里就寫哪里。對人物外貌的描述需要呈現(xiàn)一定的順序性,這樣才能使讀者在閱讀文章時能夠產生對人物的清晰感知,進而達到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的目的。如“我的小弟弟明明還不到三歲,紅撲撲的小臉上嵌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他一笑起來,嘴角就露出兩個小酒窩?!边@里就是通過面部特征描寫來表現(xiàn)弟弟的外貌。文中第二、三句先著眼于“紅撲撲的小臉”,然后描寫眼睛和嘴角的特征,這就是從整體到部分的寫作方式。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在寫作時按照自己的視覺觀察順序展開描寫,從整體印象寫到細節(jié)描述,這樣才能把人物外貌特征清晰表達出來,給人展現(xiàn)出真實的人物性格及精神風貌。
結語
近幾年,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小學寫作教學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和變革。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斷豐富寫作模式和技巧,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戴飛.小學作文寫作的三則技巧:由《木心談木心》感發(fā)[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
(02):42.
[2]王艷,鞏惠萍.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開發(fā)與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