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摘 ?要:教育與人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并因此備受關注。被譽為杜威教育觀精髓之一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是杜威對教育與生活兩者密切關系的精辟論斷。少先隊活動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文章從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角度理解和闡釋了少先隊活動所具有的現實性意義,提出了少先隊活動回歸生活的途徑,以期對理論、實務界有所裨益,并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發(fā)揮少先隊活動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杜威;“教育即生活”;少先隊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6-0041-04
2012年,教育部發(fā)出《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少先隊活動的通知》指出,進一步加強少先隊活動對于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校要確保少先隊活動的時間,少先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進行科學的設計以及加強組織領導、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少先隊活動基地建設。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在《作為道德理想的自我實現》中論述了教育與生活的關聯性,他認為應“停止把教育純粹當作后來生活的準備,把它打造得具有當前生活的全部意義”[1]。他傾向于培養(yǎng)融入社會、具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環(huán)境能力的“社會分子”。這與現代教育提倡“教育回歸生活”以及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少先隊組織教育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具有相似之處。
一、“教育即生活”視域下少先隊活動的教育性解讀
(一)“教育即生活”內涵闡釋
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具有社會生活的全部含義。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理念,要求學校與社會生活結合以及學校與兒童的生活結合。杜威在《經驗與教育》一書中強調“只有在每個現在的時刻里吸取每個現在的經驗的全部意義,才能使我們?yōu)槲磥碜龊猛瑯拥氖录龊脺蕚?,這是從長遠看來具有重大意義的唯一的預備”。他在《我的教育信條》中強調:“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兒童來說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在《兒童與課程》中,他認為最好的課程設計是使教材心理化,教材的心理化就是要把邏輯的經驗恢復到原來的經驗,變成直接的和個人的體驗[2]。杜威所指的“生活”是個人和團體直接生活與其中的現實而又具體的環(huán)境,它又包括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指人類精神生產領域或人類知識領域構成的科學、藝術和哲學以及政治、經濟、技術操作、經營管理、公共事務的制度化領域等。
(二)少先隊活動的教育意蘊
中國少年先鋒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3]。少先隊組織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在少先隊輔導員的指導下,以隊員為主體,通過少先隊活動來教育和引導少年兒童,以實現兒童需要和社會需要為目的。它包括少先隊社會實踐活動、自我發(fā)展活動、組織管理活動、陣地教育活動等等,是一種兒童參與、經歷、成長的過程,對兒童進行思想意識教育,引導少年兒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以及引導和教育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少先隊活動教育目標解讀
杜威在《教育的社會目的》中明確提出學校應具有社會目的,其中首要的目的就是造就“公民”。少先隊活動是為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日常生活與教育及個體生長之間的關系決定了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少先隊組織活動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杜威認為道德來源于生活并指導生活,打破學校與社會的嚴格界限。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少先隊活動組織應以現實生活為媒介,以少先隊組織活動為教育的載體,選擇源于生活的活動主題及內容,從學生正在經歷著的生活來進行,以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而隨之更替調整,引導少年兒童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境中,不斷擴充經驗數量和提高經驗效用。
二、“教育即生活”視域下少先隊活動的現實性揭示
(一)少先隊活動教育之人才培養(yǎng)
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下,學校少先隊組織活動不僅蘊含著教育的意義,而且其本身就是教育的過程。墨子認為,“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充分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而各種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靠教育,少先隊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學生社會化與個性化相結合,培養(yǎng)出既能適應社會需要又具有個性的人才的重要方式。少先隊組織探索少年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堅持和貫徹黨中央提出的爭當“四好少年”的指導思想,成為少年兒童實現社會政治化的有效途徑。
(二)少先隊活動教育之道德養(yǎng)成
《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少先隊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道德養(yǎng)成,強調要堅持品德為先。少先隊活動在實施少年兒童思想意識道德教育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加強少年先鋒隊活動對兒童道德成長的有效引導,在少先隊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兒童優(yōu)秀人格的形成傳遞正能量,有利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整體構建[4]。少先隊德育是通過少先隊活動傳授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去影響少先隊員的思想和行為,使少年兒童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和深厚的土壤,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少先隊活動只有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實踐道德,才能學會道德,生成道德人格,故少先隊德育內容應該轉向“生活化”[5]。
(三)少先隊活動教育之回歸生活
杜威認為學校生活應與兒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滿足兒童的需要和興趣,使兒童在現實的學校生活中得到樂趣,學校生活應與學校以外的社會生活相契合,適應現代社會變化的趨勢并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家不僅關注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問題,同時關注兒童個性的發(fā)展,以促進兒童全面的發(fā)展。在全國少工委七屆一次全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強調:“……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自立精神,培養(yǎng)學生興趣,顧及學生個性,促進學生成長?!鄙倌陜和谏傧汝牷顒又兴@得的知識技能、道德情感、良好行為習慣等將在他們的生活中表現出來。
三、“教育即生活”視域下少先隊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一)少先隊活動內容及實踐方式脫離生活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qū)學校少先隊活動教育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無視生活本身的完整性、豐富性和現實性。杜威認為教育即生長、生活和經驗改造的過程,教育情境以及教育經驗的累積和獲得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目的[6]?,F如今由于學校環(huán)境的限制,少先隊組織活動空間過于局限,僅停留在學校的固定場所以及教室環(huán)境當中。少先隊組織活動的一些主題只是教師單方面地灌輸知識,無法塑造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難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二)少先隊活動道德教育及情境體驗不足
2015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指出要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人、從小學習創(chuàng)造,“現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將來人就能做得更好”[7]。少先隊活動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培養(yǎng)少年兒童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目的,在兒童道德情感的塑造及成長中,少先隊組織起到了關鍵的影響作用。杜威非常重視學校的道德教育,認為道德教育應有社會性的內容、社會性的情境和社會性的目的以及需建立在學生本能沖動和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基礎上。然而,在我國很多學校組織的少先隊活動僅停留在形式化的活動中,道德教育滲透不足,少先隊員缺乏親身道德體驗,沒有把所獲得的情感落實到平時自身行為上。
(三)少先隊活動形式創(chuàng)新及評價方式單一
本研究通過實踐觀察及相關文獻查閱,目前很多地區(qū)學校少先隊活動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少先隊組織活動的教育目的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少先隊組織應合理利用學校管理規(guī)律,通過自己所在學校的地區(qū)特色,開創(chuàng)少先隊工作新局面,使少先隊員能依托組織茁壯成長。目前部分學校對少先隊活動的評價主要依據少先隊組織最后的活動作品和成果,不太關注隊員們在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且少先隊員作為評價客體沒有參與到評價當中,成為被動的評價對象,難以發(fā)揮少先隊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育即生活”視域下少先隊活動的構建
(一)構建路徑
1. 少先隊活動內容的多樣化設計,融入社會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視域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應涵蓋青少年發(fā)展所需的方方面面,多樣化的少先隊活動能為學生成長提供廣闊空間。輔導員應與少先隊組織成員共同商討活動主題、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杜威把“社會環(huán)境”理解為“一個人的活動和別人的活動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團體的少先隊組織,在少先隊活動中,每個少先隊員在做出任何行為時,就不得不考慮他人的行為,因此,真正的教育是存在于共同社會活動當中。學校應加強少先隊組織活動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為目的,承擔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教育責任。將活動中所培養(yǎng)的愛國情感、良好道德品格等付諸實踐。構建少先隊組織活動與生活間的聯系,這無疑為少先隊組織教育提供了更加科學和合理的組織教育,將更有利于少先隊組織活動教育目的的實現,有利于為社會培育出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真才實學和強健體魄的人,使之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為人民、為祖國、為人類做貢獻,做共產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2. 少先隊活動的空間延展,開發(fā)校外環(huán)境
開發(fā)校外少先隊活動基地,目前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學校少校隊活動地點僅局限于學校內部,校外的活動場所較少,尚未全面開發(fā)相對固定成熟的校外活動基地。這意味著少先隊組織活動中,少先隊員接觸學校以外的機會受到限制。設立校外活動基地,打破學校、班級的框架,可以更多地鼓勵組織成員在社會實踐,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會。只有在社會生活的情境之中,通過兒童主動地生產、創(chuàng)造活動,兒童才能在組織中學會交流、合作與平等相處,兒童的興趣和社會觀念才發(fā)展起來[8]??臻g的延展會助推少先隊組織成員的活動領域的拓展,活動方式與類型的改變。
3. 少先隊活動的評價優(yōu)化,激勵隊員參與爭章
對少先隊活動效果評價應當注重少年兒童內心感受,建立兒童成長記錄袋,更多地考慮少年兒童在少先隊活動中的成長和發(fā)展情況,以少年兒童的自身發(fā)展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通過發(fā)展目標進行評估以及進行綜合性評價,對少先隊每一位成員進行整體把握。評價體系應包括輔導員對隊員進行的形成性評價,以及隊員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家長與社會評價等多元化評價體系。正確地評價少先隊活動,可以提高少先隊活動的水平和質量,廣泛調動隊員參與爭章的積極性,更好地發(fā)揮爭章活動對素質養(yǎng)成的促進與激勵作用。引導少先隊員通過定章、爭章、評章、頒章、護章,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調動少先隊員的積極性,實現自己的目標。
(二)構建愿景
1. 凸顯少先隊組織活動中少先隊成員的主體地位
在2015年9月試行的《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剛要》中提出少先隊活動的政治性和兒童性,要充分尊重少年兒童主體地位,充分聽取隊員們的意見和希望。活動內容貼近隊員的學習生活、貼近隊員的身心發(fā)展需求,鼓勵隊員參與活動的開發(fā),積極主動地參與少先隊活動全過程,培養(yǎng)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杜威在論及“學校與兒童生活”這一問題時,反對傳統教育不重視兒童的錯誤做法,強調挖掘兒童的潛力,探索兒童的興趣,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少先隊組織活動不是靠少先隊輔導員的簡單灌輸去實施的,而是根據少先隊員的實際生活和經驗,以他們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fā)點,通過少先隊員的活動和探索,讓隊員們在組織活動中去體驗、總結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建立起以少年兒童為主體的少先隊活動,重視人的生命和價值意義,更有利于促進人的發(fā)展,發(fā)揮少先隊教育的目的。
2. 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社會責任感
2015年,全國少工委在《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了少先隊活動的課程目標,即道德養(yǎng)成、政治啟蒙、成長取向、組織意識。其中政治啟蒙就是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從小立志,認識和理解黨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9]。少先隊組織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兒童,在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具有溝通橋梁紐帶作用。杜威要求以新個人主義取代舊個人主義,培養(yǎng)“一種新型的理智、新型的情操和新型的個性”[10],重視社會性,強調社會責任感。
3. 發(fā)揮少先隊活動“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少先隊工作是學校進行“立德樹人”的有機載體,少先隊員作為6~14歲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身體和心理正處于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思想道德意識發(fā)展的“奠基時期”,還是道德行為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狀況和我國整體素質息息相關,將直接影響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道德素質的高低,同時直接影響到了一個人的社會生活,也對他人的生活產生影響。杜威曾提出道德教育回歸生活,強調道德教育要在生活中進行,讓學生直接參與社會生活,增強他們的道德體驗和道德經驗,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道德主體。學校道德教育作為個體參與的活動,本身就構成了個體生活的一部分,道德教育的內容直接來源于生活,且道德教育反作用與生活,德育必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受整體生活的影響制約[11]。“教育即生活”視域下,通過少先隊活動進行的德育工作意在實現學校德育對生活的適應與超越統一。在校園文化建設、環(huán)境建設和制度建設上找回學校道德教育的生活性,發(fā)揮少先隊活動在生活視域下立德樹人的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 唐斌,朱永新. 杜威“教育即生活”本真意義及當代啟示[J]. 教育思想研究,2011(10):84-87.
[2] 程勝. “教育即生活”的解讀[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3] 樓源源. 通過有效措施進一步推進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的若干建議[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4] 郝帥. 少先隊活動有效促進兒童道德成長的路徑研究——以浙江省少先隊活動為例[D]. 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6.
[5] 郝經春. 試論少先隊德育的人文關懷[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6] 殷秀萍. 回歸生活——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
[7] 陸琤,孔令琦. 新時代少先隊儀式教育研究[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
[8] 劉汝萍. 杜威興趣教育思想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9] 郝雨潔. 小學少先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研究——以三年級少先隊活動課為例[D]. 重慶:西南大學,2020.
[10] 褚琪啟. 教育觀念的變革——對杜威教育理論中三個命題的分析[D].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1994.
[11] 尚靖君. 學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薦稿人:崔宏環(huán),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