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象
摘要 大單元教學是旨在更好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新課改潮流。在實施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明確單元主題是完成單元任務的前提,而單元任務又是單元學習任務設計的依據(jù)。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認真落實單元學習任務,以確保教學效果的達成,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保持不竭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 大單元教學 單元主題 單元任務 學習活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括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為落實課標關于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強化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新時代中學生應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等品質類別編排課文,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組織單元,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fā)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為達成這一核心素養(yǎng)目標,高質量完成語文學科育人任務,筆者認為萬變不離其宗,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緊緊圍繞教材編寫的順序與要求,以單元為序列,認真按照單元主題與任務設計情境、規(guī)劃活動、組織教學,扎實開展大單元教學實踐,做到綱舉而目張,執(zhí)本而末從。
所謂大單元教學,是以整個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其特征是打通單元內(甚至是單元之間)各文本的界限,使其勾連成全新的教學資源,為“立德樹人”的語文教學活動服務。這是一種以整合的思想組織單元教學,用真實情境下的大任務學習作為課程的組織方式,把學習者引向課程實施和評價主體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它打破了教育者固定思維的藩籬,更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思考、探究、完成任務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在培養(yǎng)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其使用語文工具的技能,培育其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其成長為能夠承擔社會發(fā)展和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筆者嚴格按照教材編制順序和要求積極進行大單元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反思和總結,漸漸形成了如下幾個認識。
一、明確單元主題,是完成單元任務的前提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將學習內容規(guī)劃為幾個單元,并冠以“青春飛揚”“勞動光榮”“生命的詩意”“學習之道”和“自然情懷”等單元主題。不難看出,這些單元主題都源于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并指向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明確單元主題,并按單元主題落實單元任務,才不會偏離教學重點。比如在教學第一單元時,應該緊扣“青春”去解讀詩文,去激發(fā)學生的青春激情,引導其許身家國天下的壯麗事業(yè)。因此無論學習《沁園春》《紅燭》等經(jīng)典詩詞,還是鑒賞《百合花》《哦,香雪》等詩意小說,都不能脫離“青春”這一主線,應該引導學生鑒賞詩文中的青年形象,體會詩文中來自于作者與形象的青春氣質,并進一步樹立青春的志向與理想,放飛青春的壯懷與豪情。讓學生與青春的偉人對話,與青春的戰(zhàn)士共情??偠灾締卧獛熣邽椤扒啻骸倍?,學者為“青春”而學,所有學習任務都應指向“青春”,一切學習活動都應服務于“青春”,教學的目的也是讓學生青春飛揚。
二、緊扣單元任務,是設計學習活動的宗旨
教材每一單元都安排了單元學習任務,并且每一單元的任務都按照由淺至深的層級排列,甚至還給出了具體的學習方案。作為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應該深刻領悟單元任務的內涵,并以之作為活動設計的依據(jù)和歸宿。比如,第二單元的學習任務,一是對勞動的價值與意義進行專題研討,二是梳理本單元所選文章的勞動人物及其精神,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新聞評論寫作,三是小組合作撰寫優(yōu)秀新聞推薦書,四是“書寫平凡而熟悉的勞動者”寫作訓練。四個任務都圍繞“勞動光榮”的單元主題而設計,既有口語表達訓練,也有書面寫作實踐;既有對鮮活的勞動者形象的感知,也有對抽象的勞動價值與意義的探尋與思索;既有小組合作的展示,又有個體才情的表現(xiàn)。在具體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應將各個任務穿插進去并有效落實。對此,筆者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假如你被評為市勞動模范而去參加表彰大會,請你寫一份獲獎感言”“課本中的最美勞動者’講故事比賽”“《勞力還是勞心?》寫作訓練”等活動,讓學生加深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又如,第七單元的學習任務,一是為課文寫評點文字,二是的探討散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審美特點,或分析古代山水散文承載的文化意義,三是學寫情景交融的散文。三個任務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閱讀鑒賞到梳理探究再到表達交流,對應培養(yǎng)學生的四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務必將此三個單元任務考慮進去,并在學習活動中逐一落實。
三、認真落實活動,是學習成果有效性的保證
根據(jù)單元任務精心設計的學習活動,若是沒有落實,設計再好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要想讓學習效果有保證,就要落實學習活動。當然教學過程往往存在遺憾與缺陷,某個細節(jié)沒設計周全,都可能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還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學策略進行適當調整。比如,筆者在落實“我為散文寫批注”學習活動時,高一學生由于鑒賞能力有限,不大可能寫出有深度的批注文字,因此,筆者適時調整策略,躬身示范,讓學生從字詞選用、句式特點、修辭方法、表現(xiàn)手法和情景關系等方面進行評點。又比如,“請就課文的某個片斷拍一段與文章意境相吻合的視頻”這一任務,設計時未能考慮到山區(qū)學生缺乏相關的視頻拍攝設備和技術,因此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將拍視頻改為拍照片,這樣不僅同樣達到鑒賞散文意境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學生參與活動的難度,還節(jié)省了學生學習的時間。由此可見,認真落實活動是學習成果有效性的保證,精心設計好的學習活動可以適當調整,但萬不能隨意刪減或取消。
四、在真實情境下開展活動,是學生不竭學習動力的來源
長久以來,很多學生對學習語文興趣不足,缺乏動力,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長期脫離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誤以為是在為他人學習、為老師完成學習任務,覺得學習的是虛假的、除了應付考試就無用的東西。而新課改倡導的大單元任務教學,便是要糾正學生這一偏見,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的實用功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因此,如何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學習便成為了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對于真實情境的理解,一般認為,指向素養(yǎng)的學習必須是真實學習,真實學習必須要有真實情境與任務的介入。只有在真實情境下運用某種知識完成特定的任務,才能評估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簡單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在假定真實的環(huán)境中,用一定的語文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第二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假如你被評為市勞動模范而去參加表彰大會,請你寫一份獲獎感言”“課本中的最美勞動者’講故事比賽”這些學習活動,便是創(chuàng)設了“獲獎”“講故事”等“真實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去運用所學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其用語言去表達獲獎的心情,表達對勞動者光榮形象的感悟,闡釋勞動的意義等。為此,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語文的功用,體會語文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
以上是筆者在大單元教學實踐中的粗淺認識。相信隨著新課改逐漸走向深入,筆者的認識亦會愈發(fā)豐富。因此,筆者強調,大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千萬不能脫離單元主題和任務,大單元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誠能如此,大單元教學必能綱舉而目張,執(zhí)本而末從;誠能如此,筆者相信,大單元教學之花將越開越燦爛,新課改的果實會越來越豐碩。
[作者通聯(lián):廣東梅州市大埔縣虎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