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斌 劉曉波
摘 要:影視表演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借助演出人員的演唱、演奏、肢體動作或者面部表情來完成藝術形象的塑造,在表演中演員必須準確傳遞人物的情感,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完整塑造來展現生活中的藝術,因此,影視表演專業(yè)具有明顯的藝術性與實踐性。影視表演專業(yè)培養(yǎng)的人才是影視藝術創(chuàng)造和展現的主體,演員表現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影視作品的呈現效果。而形體訓練課程是培養(yǎng)演員專業(yè)基礎素質的重要課程之一,對演員表演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影視表演;形體訓練課程;人物形象塑造
形體訓練課程在影視表演專業(yè)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教師通過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影視角色的動作、形體、面部表情等進行精心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肢體表現力,并能幫助學生運用肢體動作進行情感表達與形象刻畫,所以形體訓練課程是強化學生影視表演能力不可或缺的助推力。在新時代,大眾的文化素質和水平不斷提升,對影視作品和專業(yè)演員的要求越發(fā)嚴格,影視表演專業(yè)的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影視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形體訓練課程是影視表演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所以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強化學生的形體表現力,提升學生的表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影視表演中形體訓練課程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整體形象和氣質
影視表演專業(yè)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專業(yè)的表演技巧,而且對學生的外貌、形象、氣質具有嚴格的要求,所以該專業(yè)設置了一系列與形體訓練有關的課程,以幫助學生形成較高的綜合素質。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形體美感、肢體動作等方面進行專業(yè)的訓練,糾正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的不良姿態(tài),對學生的頸部、肩膀、背部、胯部、腿部等部位進行綜合訓練,并結合其他藝術種類中的訓練原理,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改善與提升整體形象和氣質,在舉手投足間展現出積極的精神面貌和具備個人特色的形體魅力,在影視表演中更好地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美感表達[1]。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現代人的審美觀念雖然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從未改變。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學生在對美的追求上應比普通人更具敏感度,同時還要有更高、更專業(yè)的鑒賞水平。因此,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學生需要不斷提升藝術修養(yǎng),建立完整的審美價值體系,樹立端莊雅正的審美觀,通過得體的舉止動作來提升個人形象,并提升對美的鑒賞能力與標準,強化審美意識,在影視表演中充分展現出獨具特色的個人魅力,從而在職業(yè)道路上走得更遠。
(三)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表現力
影視表演專業(yè)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同時,影視作品是對生活事件的藝術創(chuàng)作,所以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源源不斷地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以獲取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形體訓練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的形體語言和更好的動作表現形式,學生通過自身創(chuàng)作力與想象力的發(fā)揮,在表演中自然、靈活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作品,能使自身的表演風格得到完善,表演模式更加成熟,有利于在持續(xù)的學習探索中創(chuàng)新思維,豐富表演內容,實現更好的發(fā)展[2]。
二、影視表演中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缺少實踐展示能力
影視表演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成果需要通過各種演出實踐進行展示,是一門具備較強實踐性的藝術類課程。在形體訓練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成功塑造良好的形體姿態(tài),更需要靈活、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形體動作運用到實際表演中,從而逐步形成個人特色鮮明的表演風格。但在教學實際中,學生往往只能模仿教師的形體表達和表演技巧,不能有效運用所學知識,實踐展示能力較弱,進而限制了表演能力的提升。
(二)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融合度不高
現階段,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實踐創(chuàng)新探索,逐漸重視形體與表演的融合教學,并在形體訓練教學中加入了舞蹈技能、戲曲身段、藝術體操等多方面的內容,其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肢體柔韌度和動作協調性,并使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形體展示技巧,提高表演能力。但實際上,由于教師對形體知識與其他藝術類型的有機融合并未展開深入的探索,肢體技巧與實際表演之間缺少有效銜接,導致學生的學習也只停留在表層,并不能達到教學目標[3]。
(三)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更側重于外形訓練和技巧練習,課堂氛圍沉悶。當學生在舞臺上開展表演練習時,往往會出現肢體動作與語言表達不協調、肢體反應不能跟上臺詞要求的情況,無法做到形表一致,更不能達到影視表演所需要的表現力和爆發(fā)力。因此,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維,充分發(fā)揮形體訓練課程教學對影視表演的重要作用[4]。
三、影視表演中創(chuàng)新形體訓練課程教學的
有效路徑
(一)鼓勵和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科學的訓練,塑造學生正確的體態(tài)和獨特的氣質,讓學生掌握動作設計、肢體運用、角色塑造等形體方面的技巧,并將其自主靈活地運用到影視表演中,以呈現出更加出色的演出[5]。除了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生活中人們的動作細節(jié)進行觀察,了解不同類型人群的肢體動作特點,為學生進行人物動作設計積累真實的素材,再通過科學性、針對性的形體訓練,提升肢體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從而達到深入刻畫角色形象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具有開闊且開放的教學思維,充分尊重學生對角色的不同理解,并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允許多種表現形式的存在,以創(chuàng)新性的授課思維接納學生的想法和建議,并采納合理、有效的部分,以豐富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挖掘深層次的形體美感,進而達到提升表演感染力的目的。
(二)有效融合其他藝術表現形式
不同藝術種類的肢體語言既存在相同之處,又各有側重點,但總體而言,都是為了更好地展現肢體動作。因此,在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研究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與該門課程之間的共性,找到更多可以借鑒與融合的點,以此來豐富形體訓練內容,提高教學質量[6]。首先,與舞蹈教學相融合。舞蹈動作需要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相互配合來展現舞姿,與影視表演一樣,需要表現力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借鑒舞蹈的基礎訓練方法來強化學生的形體訓練,增強學生身體的柔韌度和協調性,使學生能夠對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靈活掌控,同時形成出眾的外在氣質。其次,與戲曲教學相融合。戲曲表演與影視表演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別是在肢體訓練中。在戲曲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腰部、腿部力量和動作的訓練,注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要求學生表演出來的動作張弛有度,表情靈動舒展。因此,在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借鑒戲曲形體訓練的部分內容,特別是身段訓練技巧和表情控制技巧,理解戲曲教學中“形神兼?zhèn)洹钡膶嶋H意義,但需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而要有針對性、有區(qū)別地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形表合一理念的理解,掌握更加傳神的形體表現方式。最后,與其他藝術類型相融合。因為舞臺類的演出在形體訓練上均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除了舞蹈、戲曲之外,教師還可參考話劇、默劇等教學內容,借鑒其成功的經驗,比如在話劇中如何運用肢體動作表現人物情感和默劇中如何僅憑肢體表現力來完成對作品的完整詮釋等。教師應以優(yōu)秀的演出作品來加深學生對形體訓練的理解,提高訓練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肢體動作在表演中的運用技巧。
(三)重視形體訓練與舞臺表演的結合
在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形體動作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規(guī)范,糾正學生的不良體態(tài)和不好的行為習慣,由外而內地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整體氣質,以學生身體協調性和控制力的提升來強化其肢體的表現力,進而使學生能夠完成影視角色的塑造。因此,教師應重視形體訓練與舞臺表演的相互結合,在提升學生肢體表現力的同時,更要保證學生能靈活地將肢體動作技巧運用到實際表演中[7]。第一,在形體訓練中,教師可將形體基本功訓練與舞臺表演技能相結合,拓展授課思維。比如,當學生進行摔、打動作練習時,可由軍旅影視作品進行導入,解讀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擒、踢、打、摔等動作技巧,并結合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臺詞進行全方位的講解,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肢體動作與表演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在完成形體基本功訓練后,在更高階的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增加實踐練習的課堂時間,將形體動作訓練與影視表演段落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參與感,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動作技巧與情感表達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
(四)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
首先,教師應反思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尋找其他藝術類型與形體訓練課程內容之間存在的聯系,并找準銜接點,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其次,教師還應豐富教學手段。形體訓練是動態(tài)的,本身應充滿靈活性和互動性,所以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具有獨特性、趣味性的肢體動作,帶動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作,挖掘學生的長處,以師生之間的互評互動來優(yōu)化教學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肢體動作的運用技巧。最后,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特長、興趣分組練習,設置不同的肢體動作練習主題,以組員之間的互相幫助來提升學生的肢體表演能力,同時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表演主題編排表演動作,并在形體訓練課堂中進行展示和互評,強化形體訓練與影視表演之間的聯系,有效促進學生表演素質的提升。
(五)組織跨學科藝術交流,提高教師授課水平
首先,教師可組織跨學科之間的藝術交流,以切實提高影視表演專業(yè)學生對形體訓練課程多元化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利用院校專業(yè)資源組織影視表演專業(yè)學生與戲曲表演專業(yè)、舞蹈專業(yè)、影視話劇表演專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進行交流,或者請其他藝術學科的形體訓練教師到影視表演專業(yè)形體課堂中進行動作講解,從而拓展學生在形體學習中的知識面,更好地掌握肢體動作的運用技巧。其次,教師作為形體訓練教學的關鍵力量,應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和授課水平,積極思考新時代開展形體訓練課程教學的方法,不斷學習新的形體訓練方法與知識,優(yōu)化與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敢于開展實踐教學,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在探索多元化知識融合的過程中,也要加強與其他藝術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以更加科學的方法提升教學質量。最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需要符合影視表演專業(yè)的要求,遵循影視表演專業(yè)的相關教學原則,以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肢體動作的應用技巧,使學生能夠在實際表演中塑造出性格特征鮮明的角色。
四、結語
形體訓練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體態(tài),養(yǎng)成出眾的氣質,并在肢體動作的訓練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目前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創(chuàng)新該門課程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通過多種方式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幫助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學生獲得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影視表演行業(yè)要求的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杜星瑤.淺析影視表演藝術教育中的形體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233-234.
[2]邢詩婉.影視表演專業(yè)形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7):272.
[3]趙卉.古典舞身韻元素對影視表演形體訓練的重要性[J].劇作家,2019(1):137.
[4]張丹.談形體造型訓練在演員基礎素質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9(14):76-78.
[5]林天月,兀松.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J].名家名作,2021(11):102-103.
[6]朱奕.“形表合練”:影視表演專業(yè)形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76-78.
[7]王志紅.新時代戲劇影視表演專業(yè)形體教學實踐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0(4):79-80.
作者簡介:
張偉斌,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舞蹈。
劉曉波,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