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星
摘要:現(xiàn)行的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標準(2017年版)強調,審美素質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四項關鍵能力之一,語文教學被明確作為促進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對于外國文學教學的審美教育卻被忽視,影響了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審美素養(yǎng);高中語文;文學教學
引言: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的形成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但要了解世界的多元性,還必須擁有較好的審美素養(yǎng)。在我國普通高中選讀的外國文學作品是提高青少年審美目標的主要對象,而這些外國文學作品是語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和人格美的和諧統(tǒng)一,具備較高的審美價值和對于審美教育的特有優(yōu)勢。因而,普通高中外國文化審美教學不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了解不同的文化,也能提高她們的審美觀念和素養(yǎng)。依據審美心理結構的特點,學生的審美素質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想象能力、審美理解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一、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中的問題
1. 教師教學意愿不足
教師缺乏外國文學素養(yǎng) 。教師在完成常規(guī)教學任務后,基本不再閱讀外國文學、西方美學、哲學、西方文學和藝術等作品。缺乏外國文學知識和教師所知的外國文學知識范圍有限,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容易完全解讀外國文學的原因。
缺乏教學技能 。熟練掌握教學技能的老教師無法與時俱進,因為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不斷發(fā)展。而擁有豐富理論知識,但教學經驗有限的年輕教師可能無法正確理解教科書和駕馭學生,也無法充分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研組沒有及時有效地交流教學經驗,導致外語文學教學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出現(xiàn)滯后。
評估體系不完善 。在高中的語文知識評估體系中,外國文學所占比例不大。外國文學作品經常出現(xiàn)在高等教育考試題的常識和素養(yǎng)基礎中。再加上高考當中每隔一段時間的閱讀理解會出現(xiàn)外國文學栽培品,所以受到考試的影響,導致外國文學教學側重于外國小說的閱讀,而忽視了演講稿和科技文章等非小說作品。因此,教師無法評估自己的教學水平。
2.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缺乏有效的引導 。在學習方面,除了對外國文學的知識面狹窄和基本了解外,教師缺乏有效的引導,導致學生不知道該讀什么,不能有效地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并因厭煩而放棄主動閱讀。
缺乏自主學習 。雖然現(xiàn)在中學生的閱讀量越來越大,但由于個人興趣和閱讀環(huán)境的原因,閱讀的范圍仍然非常有限。在閱讀時,學生通常會選擇故事吸引人、結構簡單的作品,如愛情故事、武術和網絡游戲,可能無法達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教育目標中對于閱讀的理解和鑒賞部分對于高中學生閱讀素養(yǎng)要求。
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過去在初中和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沒有強調外國文學,所以熟悉外國文學的機會很少,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其次,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更加務實,再加上閱讀時間缺少和教學壓力過大導致他們較少閱讀外國文學。此外,高中階段缺乏空閑時間,無法激勵學生閱讀外國文學。最后,高中的語文教學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而學生也無法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這些因素都妨礙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影響了他們對外語文學的學習。
二、審美素養(yǎng)下優(yōu)化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的作用
1.啟發(fā)學生審美感知
審美感受是美育教育的基礎知識,缺乏審美感受,學生就無法在美感、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中間互動交流。這主要是因為西方美學家帕克曾經說過“感覺是通向審美觀念相關經驗的大門,審美觀念相關經驗是全部審美觀念結構特征的關鍵基礎”。因此,在講解外國文學史時,教師必須充分地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受。最先,教師要把握住機會,激發(fā)學生的美感,讓他們深入文本,發(fā)現(xiàn)文字、圖像、圖片和藝術的美。
教師幫助學生分析文字和句子,使他們能夠理解語言的美,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理解和態(tài)度。情境教學也可以用來讓學生感受到美,情境教學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需求,通過讓學生對所教內容感興趣,使他們與文本產生共鳴。同時,刺激了學生的審美感覺,提高了他們的審美素質。以表演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主要表現(xiàn)為角色扮演,讓學員感知文本,感受文本中人物的言語和心理狀態(tài)。
2.開拓學生審美想象
想象以藝術美為基礎,開啟審美的大門,給學生大量的審美感受和體驗。一般來說,高中學生想象力非常豐富。假如老師在課堂上給予恰當?shù)恼_引導和激勵,讓學生自由地發(fā)揮想象能力,就能積極擴展邏輯思維,提升審美想象力。老師可以利用下列方法幫助學生發(fā)展他們的審美想象能力。
首先,配合多媒體并用適當?shù)拿枋鍪址ū憩F(xiàn)人物,如人物的語言、行為和心理,讓學生在腦海中描繪人物,把審美想象力帶到文本之外。
其次,根據外國文學的藝術構造,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她們去聯(lián)想,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堆b在套子里的人》的主角別里科夫,他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煩悶和恐懼,試圖創(chuàng)造一個可靠的套子,以便與外部世界保持距離。在這一點上,讓學生想象為什么里科夫一直想為自己制作一個可靠的套子。
第三,教師給學生想象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寫作訓練。例如,一個詞,一個句子或一個故事的開頭,然后繼續(xù)寫。在《項鏈》的結尾,莫泊桑在小說的結尾處使用了留白,可以讓學生填補空白,讓他們的想象力盡情發(fā)揮。
3.深化學生審美理解
審美理解就是指對審美主體所感受的事物的審美特點的理性分析,理解其深層內涵,體驗其美感的本質心理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簡單閱讀文章內容,隨后剖析作者的深層含義來培養(yǎng)審美理解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理解能力最經常使用的辦法是“比較教學法”。東西方文學作品因為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民族心理意識和審美標準具有一定的差異,通常具備不同的風格和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應教會學生應用平行比較法,在中國文學的大背景下,掌握外國文學的認知價值和審美價值,在相互比較的過程中求同存異,推進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三、結語
審美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積累審美經驗的過程。在普通高中外國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力。次之,要推進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單凌.高中語文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難點與教學策略探析[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4):99-100.DOI:10.16789/ j.cnki.1671-752x.2015.04.034.
[2]張璇.外國文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1(04):116-118.DOI:10.14152/j.cnki. 1673-7016.2013.04.027.
[3]唐霞,水仲文.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75-78.DOI:10.19493/j. cnki.issn1673-8004.2006.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