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英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發(fā)展理解表達能力的基礎上,開展作文指導模式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想占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主陣地,就必須克服理解與表達教學的難點。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在觀念、方法、內容等方面產(chǎn)生了巨大變革,但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中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三年級學生中,此時學生已經(jīng)有了基礎的閱讀理解表達能力,但是在拆解作文題目和整合寫作素材方面還存在問題?;诖?,本文主要對小學三年級學生作文寫作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分解與整合”模式作文指導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三年級;分解與整合
前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之下,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只要求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語文建立在理解表達上的作文寫作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拆解題目和整合素養(yǎng)的作文能力,能夠準確地根據(jù)題目創(chuàng)作,適應各種題材的文章書寫。故而現(xiàn)今語文寫作教學必須要結合“分解與整合”作文指導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以促進學生良好地表達看法和感情。另外,教師更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有意識地運用“分解與整合”訓練模式,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整合素材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寫作環(huán)節(jié)的良好轉化運用。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多在乎成績,忽視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了學生的文本閱讀理解能力不佳,對素材的引用能力水平落后。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了教學方式,教師多采取講解練習的作文教學方法,沒有讓學生自我體會和感悟,讓學生列寫作提綱時背模板,寫作時照搬優(yōu)秀作文,忽視了學生寫作思維和技巧的訓練,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二)學生寫作技巧不足
寫作不只要靠學生的素材積累,也要注重素材之間的整合,也就是學生要有利用技巧將作文進行組合的能力。但是目前,學生的寫作技巧不足,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題目閱讀理解不到位,寫作雜亂無章。學生在拿到題目時,常常會抓耳撓腮,不知道如何下手。同時,由于學生對寫作技巧沒有認知和基本的理解,還會導致答題時間過長,答題效率過低。還有學生因為寫作技巧不足,會出現(xiàn)不會看關鍵詞,不會安排寫作結構的情況。這會讓寫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分解與整合"模式作文的指導策略
(一)分解題目和結構,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從以往的語文作文指導看,教師都會將作文的寫作手法和感情立意作為重點講解對象,但是恰恰忽略了作文的主題和寫作結構,也就是學生理解題目和拆解結構的能力訓練。對于作文題目,教師一般不做過多的講解,要求學生自行進行分析理解,這樣會導致學生作文偏題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拆解作文結構,教師又會覺得對小學生來說過于困難,所以就導致了作文的主題立意和文章結構出現(xiàn)較大的問題。
以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主題《獻出我們的愛》為例,教師在教學前往往會覺得題目簡單作文結構繁瑣,就讓學生自行理解,然后進行寫作。但是一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往往會抓耳撓腮,不知道從何下筆;且文章結構混亂,不知所云。但是對于我來說,我認為題目和內容結構的解構講解非常有必要。所以我上到這堂作文課時,會先給學生講解這個題目:同學們,雖然這個題目很簡單,似乎沒有什么講解的必要。但是現(xiàn)在我依然想問問,你們看到這個題目,第一眼想到了什么呢?此時學生就會將心中所想表達出來,這時候我再進行相關的點撥:請思考,為什么要獻出我們的愛?具體什么樣的愛呢?給誰獻出我們的愛?你要怎么一步一步進行描寫呢?在經(jīng)過了這樣的講解之后,學生就會明晰自己的寫作主題和內容結構。此時,我發(fā)現(xiàn)平時那些難以下筆的同學也能“下筆如有神”了,文章結構也井然有序,這便是拆解作文題目和結構的魅力。
(二)整合素材,豐富學生知識庫
寫作素材的積累是作文寫作的關鍵。小學生不僅需要在日常學習中積累寫作素材,加強閱讀累積,為寫作儲備知識庫,更需要對積累的材料進行整理歸納,避免掌握素材后思想雜亂無章,導致寫作時素材無法運用的情況出現(xiàn)。老師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也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作文寫作訓練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實現(xiàn)整合素材的作文指導方法。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主題《細心觀察》的講解中,我不僅聯(lián)系了這一單元的花鐘、蜜蜂、駱駝等事物特點,我還拓展了很多有趣的觀察任務,讓學生的寫作視野得到了開闊。此外,我還利用了家庭作業(yè),讓學生觀察自己家中的事物,或者利用網(wǎng)絡查閱事物的相關介紹、具體表現(xiàn)等,并且在課上組織了分享活動。在分享課堂中,我會要求學生做好筆記,了解他人的觀察重點,并且進行學習借鑒。這樣的作文整合訓練,讓學生的積累拓寬,且能夠得以運用,可謂是事半功倍。
(三)從課后評價的角度看
在作文指導教學和課堂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照顧到各個層級的學生,讓學生明晰“分解與整合”模式作文指導的優(yōu)點。在進行寫作效果反饋時,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評價。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及時評價反饋。例如,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差,寫作水平不佳,就不能拿一般性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學生。對于層級比較高,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布置更高層次的寫作任務,而對于基礎差,寫作能力不強的小組成員,就要及時鼓勵和認同,讓他們也能獲得認同感,從而激勵他們利用“整合和拆解”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結語:
小學三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通過具體的拆分和整合作文指導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思想理解與表達,對今后的語文學習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作文指導,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拆解整合方法,要懂得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譚青峰. "分解—整合"式作文指導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 2004(5):30-30.
[2]曹廣太. 構建寫作要素序列 開啟樂寫會寫之門——整合寫人作文要素訓練圖表及實踐研究[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 2021(9):4.
[3]陳東. 小學高段學生謀篇布局習作能力訓練實踐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 2017.
[4]徐同. 個性化教育理念下作文教學的建構、策略與評價實踐研究——中央教科所"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fā)展研究"述評(下)[J]. 語文教學研究,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