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群 吳夢琴
摘要:現(xiàn)代教學理念認為,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一方面,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動機,是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課堂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和教學活動中積極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引人入勝、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從問題中學習,讓問題情境成為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引言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加有效的進行問題情境的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充分應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積極開展合作任務、教學評價等活動,促使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實現(xiàn)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有效改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現(xiàn)狀。
1創(chuàng)造新穎的問題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新穎的問題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新穎獨特的任務場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并灌輸給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邊思考邊提問,通過提問獲得知識,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邊學習《地球——我們的家園》邊展示漫畫:“小鳥想要要有個家”,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思考漫畫的含義:①鳥兒為什么要家?②我們住的房子有什么問題?③遇到這些問題我們該怎么辦?激發(fā)學生研究問題的熱情,喚醒學生保護人類共同家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創(chuàng)造啟發(fā)性的問題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疑問能夠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困惑,引起新舊知識的矛盾,喚醒探索的欲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真實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在學生的思維方式上設置問題,有意識地掀起學生的思維浪潮,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緊張和活躍的狀態(tài)。比如在《周末巧安排》教學中,可以設置情境,小強在家做問題,好朋友小東和小麗來了,他們不想走。面對這個問題,小強該怎么辦?如果是你,面對游戲的誘惑,你會怎么做?問題一提出,孩子們就開始低聲說話。解決辦法是什么?這個問題喚起了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望。通過提出這些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們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從而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
3設計生活化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從道德與法治的角度尋找日常生活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際問題,積極優(yōu)先考慮應用道德與法治概念和知識來分析生活情境,積極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因此,在設計小學道德與法治問題內容時,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生活經歷,將道德與法治學科問題與個人生活經歷聯(lián)系起來,提高問題的有效性。當然,問題的內容要切合實際、有價值和實際意義,不應只依賴思維的模仿和記憶,而應注重實踐活動、積極研究和合作交流。學生需要培養(yǎng)運用所學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思考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以增加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同時拓展知識的應用。
例如,在《大家排好隊》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購物,根據(jù)購物場景將排隊過程記錄下來,講述對話場景以及購物場景。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也可以更熟練地接受和理解與道德與法治有關的知識,獲得相關經驗。道德與法治本身是一門邏輯性強、知識抽象的學科,小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容易,所以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積極探索,滿足自己的學習需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問題設計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和獲取更多有趣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使他們都具備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加強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很強的特色性,與其他學科相比,它更注重學生的教學體驗。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問題情境教學,讓學生多感觸,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綜合素質,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感知力,進而全面提高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大家一起來》一課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故事中的小動物合作完成了種樹苗的任務,你們有過與小伙伴共同完成任務的經歷嗎?以幫助他們提高實踐技能和思維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yǎng)。此外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有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是小學生自我價值觀形成最關鍵的時期,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這個時期的學生在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個人價值觀的形成上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小學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解課本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法律道德觀念的全面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要重視問題情境的應用,既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習水平,又能讓學生充分認識道德與法治,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偉峰.巧用情境教學搭建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堂”[J].華夏教師,2020(3):57-58.
[2]吳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初探[J].華夏教師,2018(6):56-57.
[3]姜宣東.解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