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小學語文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提倡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來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習和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地融入課程內容的學習與實施過程中,使課堂更具趣味性、直觀性及靈動性,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課堂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智慧化課堂教學模式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它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具有鮮明的智慧化性、趣味性和高效性,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智慧化課堂教學模式更吸引學生,學生更有興趣。小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也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各學科的學習成績,還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小學語文智慧化課堂的創(chuàng)建,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特點
第一,以學生為本。在智慧化課堂中,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師生處于平等地位,可以平等對話。教師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能提升教師的信息教學能力和語文綜合教學能力。
第二,關注學生的自主性。智慧化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加強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用聲音和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圖片、音像增強學生的直覺感受,增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讓學生對一些抽象的課文有更強烈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智慧化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學,使互動方式更加主動有效。
第三,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小學生打好學習語文基礎、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在傳統(tǒng)教學中,書籍是課堂上唯一的教學資源,教師只能“教書”。智慧化課堂更注重新媒體和新技術的運用,整合文字、圖像、視頻、互聯(lián)網絡信息等教學資源,突出情景化、開放化、多元化的引導。學生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有用信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更多的學習內容,教育資源更加開放。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建設智慧化課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改變學習方式,課前預習智慧化
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拓寬了學生和教師吸收獲取知識的途徑,促進了師生教、學模式的改變。課前預習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途徑。這一階段小學生卻因為身心發(fā)展和年齡的原因,導致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前利用互聯(lián)網線上資源和平臺進行相關知識的搜索和預習,亦可以整理相關的文字加圖片或者小視頻給學生,幫助學生有依據、有目的地展開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給學生吸納知識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為課堂正式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化、數字化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班級授課限制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致使語言文字描述的許多內容小學生都無法親身體驗或耳聞目睹,想象的空間無法得到拓展,學生沒有興趣可言,更無法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適時地利用信息技術則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語言文字的意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和欣賞。
例如:學習《觀潮》一文時,我恰到好處地出示了錢塘江大潮來時的錄像,讓學生欣賞潮來時的壯觀場面。學生陶醉其中,渾然忘我,情不自禁地發(fā)出驚嘆。然后我順勢指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信息技術以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效果是任何一位口才絕佳的教師的教學都無法比擬的。
(三)拓展思維能力,課后作業(yè)智慧化
教師在講授完課堂內容時,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視頻,用總結歸納的方式回顧課程,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理解;同時,教師延伸課堂內容,用探索性問題指引學生課后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學習《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科普文章時,教師在課堂內容講授完畢后,利用“恐龍”這一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以“假如你是一個解說員,會怎樣簡明扼要地介紹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問題為引,引導學生課后運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繼續(xù)搜集有關恐龍的資料,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課外交流溝通,讓學生獨立或者分組制作一期有關恐龍或恐龍研究的科技小報,組織一次“恐龍展示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搭建自己的知識鏈條,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在這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比如,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或是qq群,讓學生在群內及時分享自己所獲取的內容。這種方式能實現(xiàn)信息的共享,讓學生能將力量凝聚起來,通過多元化的信息資源,而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文化體系。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收集的信息整理在PPT中,讓學生嘗試著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信息的整理與總結。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其不斷地拓寬自身的學習渠道。并且,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自學過程,也能夠實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使學生能夠以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來進行信息材料的獲取,在學生制作PPT的過程中,也能厘清自身的學習思路,讓學生能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回顧和總結,以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
結束語
總之,智慧課堂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生了重大變革,這種模式使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它順應兒童天性,符合教學規(guī)律,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使命感的構建都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張麗杰.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20(23):18-19.
[2]張麗華.打造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策略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20(20):59-60.
[3]薛愛云.巧用信息技術助力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