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 蔣勤鈴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穎閱讀教學方式,是所有課程的核心與基礎,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隨著語文閱讀要求越來越高,群文閱讀教學在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教學轉(zhuǎn)折點的同時,也帶來了教學挑戰(zhàn)。本文研究對象為小學高年級,展開分析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探討教學策略,從而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反思與對策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核心內(nèi)容,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隨著語文教育不斷地改革,群文閱讀教學悄然走進語文閱讀課堂,這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該方式是將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既傳授了基礎知識,又拓展了課外知識,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量。隨著群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教師要正視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和方法,加強文章間的聯(lián)系,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
一、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群文閱讀教學已成為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主要方式,學生和教師都很喜歡群文閱讀的多樣性。但隨著使用的頻率升高,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其具體的有:
(一)教學刻板,教學脫節(jié)
群文閱讀具有碎片性特點,憑借碎片化的閱讀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詞匯量,體驗全新的閱讀,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欲。但從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來看,教學模式刻板,很多教師知道群文閱讀是由多個文本組成的閱讀方式,卻對“多個文本”有錯誤的理解。新課改規(guī)定教師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要保證一節(jié)課閱讀文章至少三篇以上,并要對每篇文章的內(nèi)容、背景、核心進行了解和講解。這一規(guī)定給很多教師帶來了教學壓力,甚至有的教師為了追趕進度,將群文章范圍局限在教材之上。而群文閱讀教學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課內(nèi)外讀物相結合,這種局限閱讀,讓群文閱讀失去了價值。
(二)周期過短,沒有效果
群文閱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優(yōu)越性,能夠推動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雖然當下很多語文教師意識到教學的優(yōu)越性,但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運用群文教學的時間沒超過三年,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中仍然以成績作為教學標準,加之很多小學閱讀課程安排不合理,一周只有一兩節(jié)閱讀課,在考試階段甚至還被教師占課,而且大部分教師的一人多班,不能集中精力去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從而導致周期短,效果不明顯。
二、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篩選教學內(nèi)容,避免教學脫節(jié)
很多語文教學將主題閱讀與群文閱讀混為一談,其原因是主題閱讀與群文閱讀都是多篇課文結合教學,但二者的本質(zhì)不同。在這種錯誤的教學之下,也讓學生無法領會群文閱讀的學習目的,而且對于教師在展開群文閱讀時會出現(xiàn)教學脫節(jié),超出群文預期教學目標的情況。教師要明確群文閱讀的真實含義和本質(zhì),了解群文的主體不是文章的作者,而是師生。隨后還要區(qū)分議題和主體的差別,挑選出一個符合教學主題、學生實際情況、學習能力的議題,展開閱讀教學。嚴格篩選教學內(nèi)容,避免教學脫節(jié),引導學生領會群文閱讀學習的目的,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以從文章人物或內(nèi)容的一致性與相對性角度出發(fā),在一致性的角度上教師可以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與《少年閏土》相融合,引導學生去品析并找出相同點。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兩篇文章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人物描寫,這兩篇是寫人的。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去閱讀這兩篇,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閏土的性格是活潑、純真、熱情,魯迅的性格是使命感強、真實情感。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探究出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并在閱讀中積累人物的寫作方法,從而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中。從相對性角度出發(fā),教師可以用課外讀物《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相比較,讓學生閱讀品析不同年齡段、不同環(huán)境下閏土的變化,通過篩選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有目的的閱讀,有針對性地提升寫作能力和閱讀積累。
(二)明確課堂主體,提升閱讀水平
小學高年級語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明確課堂主體,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需求,在確定議題和篩選文章類型工作,都忽略了學生實際閱讀情況,一味地完成教學進度,缺少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但閱讀能力和水平不高,所以學生無法依據(jù)多個主題進行文章閱讀,這也是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這種教學形式會讓學生喪失閱讀興趣,閱讀效率得不到提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前,要明確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全面了解學生當前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水平,并根據(jù)水平和能力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放c其相融合,這幾篇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神話傳說,教師圍繞神話傳說來拓展學生知識視野,讓學生了解其中的道理。在講完神話故事之后,教師可以將一些寓言故事,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農(nóng)氏嘗百草》這種真實發(fā)生的歷史故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閱讀中感受中華文化,并學習主人公的精神。通過這種方式,調(diào)動起學生對歷史人物、名人的敬佩之心,開闊閱讀視野,提升閱讀水平。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學生可以通過群文閱讀提升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來提升教學效率,由此可見,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的。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采用群文閱讀方式,打造多元化閱讀課堂,立足教材教學,拓展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積極投入閱讀學習中,確保每一位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學習中來,提升閱讀水平,為今后的學習積累有效的學習經(jīng)驗,提高學生寫作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永清.淺談小學中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2.
[2]劉仲娟.小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
[3]黃貴鈺.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對策探究[J].新作文:教研,2020(1):1.
[4]張丫梨.小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的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