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冰
摘 要: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主題是“走進中國古典名著”,通過引導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產(chǎn)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學習寫讀后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閱讀環(huán)境、閱讀氛圍的營造,帶動學生參與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并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內(nèi)容的討論、閱讀過程的分享,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水平及體驗更多的閱讀樂趣。
關鍵詞:課外閱讀;經(jīng)典閱讀;閱讀方法
一、學習經(jīng)典名著需要調動激情,更需要師生同頻營造效果
經(jīng)典是能夠代代傳頌閱讀的名著,并且每個讀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的感受都會不一樣。因此,在引導學生愛上閱讀經(jīng)典這一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以真切的感受與學生的感受同頻,推動閱讀熱情的提升,這就是教學目標所在。在教學當中做到三個方面,以帶動學生學習經(jīng)典篇章。
(一)閱讀的方式多樣,提高閱讀流暢度
教師的范讀能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繪聲繪色的感情朗讀,可以讓學生明晰文章的意思;學生的齊讀以聲音調動積極性,加深對文段的理解;學生默讀時提高速度,根據(jù)個人的理解更深入地品讀文段;與學生的共讀,可以帶動那些朗讀較弱的學生一起讀書。
(二)配合表演經(jīng)典角色,以激發(fā)學生對經(jīng)典閱讀人物的興趣
通過學生對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人物表演,配上旁白,師生合作完成課文劇表演,雖然學生的表演不是很精彩,但是一陣陣的掌聲讓學生走進《西游記》的故事中,達到了激發(fā)閱讀興趣的目的。
(三)影像作品深化文字理解,學生感受經(jīng)典魅力
課件中播放《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片段,讓學生對比課文的文字陳述,看看視頻中的影像與文字中的描述有哪些不一樣,觀看后談體會?!耙曨l的形象更加生動,又有色彩,我喜歡看孫悟空出神入化的形象?!薄拔矣X得影像中片段沒有文字描寫的那么生動,因為文字描述牛魔王的狡猾、善變,但是我在視頻中只看到了一些動作,而神態(tài)比較簡單,還是文字描述生動得多?!睂W生暢所欲言,教師及時補充,學生對學習經(jīng)典篇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配音表演,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達到師生共情;通過視頻播放,進一步引人入勝,促進學生達到一種同頻的學習效果,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指引一步步走進經(jīng)典著作的學習中。
二、學習經(jīng)典名著有方法,更需要具體的方法指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閱讀有這樣的陳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探究的閱讀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fā)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使學生對課文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到獨特感悟和新穎的結論。朗讀是學習經(jīng)典的一種方式,但是并不是讀出來就可以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而要引導學生如何才能夠掌握更好地學習名著的方法,因為教會他們方法,以后他們就可以自己讀小說??偨Y這些學習方法,不能由教師直接告知,最好的方式是從自己的學習中得出結論,從文章中感悟得到,從課后的問題得出,還可以從具體的做法中得出。
(一)通過讀故事的發(fā)生與經(jīng)過學習經(jīng)典
通過了解故事經(jīng)過,獲得感悟。如《草船借箭》通過對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展示故事的來龍去脈,從故事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從具體的文字中感受。研讀文字對研究整個名著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學生只有對學習名著有了具體的方向學習,才會了解故事的深意,從而加深對名著的學習。
(二)解讀人物性格特點
作者會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故事里穿插著不同的人物,而不同個人物是每個故事的主要演員,因此分析人物的性格,對了解小說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結合事件分析,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如《草船借箭》里的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從答應造箭到穩(wěn)妥安排,再到出船借箭的過程,看出諸葛亮對天文、地理、人性的透徹了解,才能有“草船借箭”的故事發(fā)生。因此解讀人物性格非常重要。
(三)借助注釋去理解名著的各段落
名著中有悠久的歷史故事,現(xiàn)代人對文字的表述有很大的不同,而教材的選編中尊重存在的歷史因素,讓學生明白那個年代的文字表達方式不一致,而難以理解的字詞可以通過課文后的注釋去理解,結合文段的上下文理解,這也是學習名著的重要方法。學生學會了這種方法,就會注意書中的這些注釋。只要勤于應用就能夠成為習慣,也就習得了方法。
(四)用自己的話去講名著故事
這種復述性的學習方法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分享名著故事的興趣。學生通過講故事給別人聽的方式,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更能從別人的贊許的目光中得到自信,學生就想讀更多的書。
(五)遇到不懂的地方需要思考,但不能停留
讀名著時會出現(xiàn)很多不常用的字詞或看不懂的語句,如果理解不到位對通讀整本小說是有困難的,對前后文段稍作思考,仍然沒有答案時要繼續(xù)閱讀。因此,讓學生對課文中一些不懂的詞句進行解讀,如“吃酒”“籆子”等,先思考,再繼續(xù)讀,等我們再讀的時候,明白和之前的理解差不多。這樣,學生既理解了一些生僻字詞,又整體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
(六)提出問題深入讀
在讀名著的時候,往往有很多難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讀文章,可以提高閱讀的效果。如讀《猴王出世》這一篇文章,這個石猴子是如何出生的?他是如何變成猴王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就會有意識地針對一些語句思考,理解起來就會更容易。
(七)大概了解與讀懂名著
大概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后,就要挖掘文章的意思。但是我們可以更深入地閱讀,挖掘名著的內(nèi)涵,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如“紅學”就是指研究《紅樓夢》的學問。
(八)與同學分享名著及學會評價
評價是一種高層次的學習,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每學期舉辦的《讀書匯報會》屬于高層次的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經(jīng)典名著需要閱讀延伸,更需要延伸后的反饋檢查
教學目的并不是要學生只掌握一些當下的知識,知識的掌握的途徑是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要教師帶領學生學會學習,要引導與帶領走向更高更深的領域,因此閱讀的延伸的指導顯得非常重要。而延伸的指導,更需要后續(xù)的反饋與檢查到位。
在教學“快樂讀書吧”中,根據(jù)課文的指引學生閱讀《西游記》,并布置學生借閱此書進行整本書閱讀,制定好閱讀的計劃,組建閱讀分享小組,做好閱讀筆記,制作閱讀的手抄報,并定下于第十周進行讀書匯報分享會。引導學生有目標、有行動、有指導、有效果地進行閱讀,學生的興趣與動力都被調動起來,能夠不斷提升閱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