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鴻
摘要:在新政策有效落地推進以后,減負不減質(zhì)成為學校和老師要遵守的一個重要思想準則,學校和家庭教育觀念都有所改變,學校教師也更加注重學生的教學質(zhì)量。在這一背景下,語文教學模式也相應的有所改變,閱讀教學更是如此,在現(xiàn)在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進行新的發(fā)現(xiàn)和探討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很大幫助,會促進學生們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前言
學校是學生發(fā)展的主要場所,要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工作,提升教學質(zhì)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所謂的減輕學習負擔并不是要老師降低教學質(zhì)量,相反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是新的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實,是新時代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一定研究,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欢▍⒖純r值。
一、在“教讀”中學會閱讀方法
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教會學生自我閱讀。教師要清楚文章的閱讀目標,通過實例和方法,引導討論,激發(fā)閱讀興趣。所以,教師要教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安靜的閱讀、思索的閱讀、比較的閱讀、完整的閱讀等等。例如,對于各年級的教學材料,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形式來進行區(qū)分,為使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可以通過各種“教”來促進閱讀方法。舉例來說,默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默讀。當學生默讀后陳述時,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鼓勵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在安靜的閱讀習慣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老師要花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才能真正推動安靜地閱讀,這是一種訓練學生反復思考的讀書方法。
二、在“自讀”中強化閱讀方法
在自讀課文時,學生可以先根據(jù)自己以往的一些閱讀經(jīng)驗,先進行自行閱讀,在這種方式下對文章進行的初步理解。然后再根據(jù)老師教授的一些閱讀技巧,去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比如當我們學習一篇文章時,老師先說明一些要求或規(guī)則,然后由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方法進行自讀,自讀完成后,頭腦中已經(jīng)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有一些是能根據(jù)自己的自讀找到答案,而又一些問題或許仍然很疑惑,這時候我們老師就要發(fā)揮作用了,老師根據(jù)學生們所提出的疑問進行相應的指導,解答學生們的疑惑。例如,四年級《觀潮》這一課,在文章就有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閱讀進行思考,如:“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為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老師可以讓學生隨意的在感興趣的內(nèi)容上作標記,自己思考一下文章所需要思索的一些問題,然后進行課堂分享和老師解惑部分。
三、在“課外閱讀”中運用閱讀方法
語言學習是無止境的,書本知識只是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這也可以說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只是基礎,閱讀教學的另一個重要任務還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不斷豐富知識,加以完善和整合知識體系。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在整合教學需求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將課本教學和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閱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僅僅憑借課堂課內(nèi)的閱讀訓練顯然是不夠的,這只相當于給我們建房子卻只打好了地基,而沒有一個有用的上層建筑,因此這樣一來,課外的閱讀加碼也同樣重要。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開展各種趣味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些有趣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們有所收獲。比如,老師可以組織小演講、讀書分享會、戶外活動等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大自然,分享課外閱讀,交流經(jīng)驗等。課余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活動形式。通過參與有趣的課外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觀察和體驗生活,鍛煉思維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語文閱讀角的活動,在教室角落開辟一片閱讀空間,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放在這里,讓學生共同閱讀。再舉行讀書分享會,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分享閱讀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閱讀后的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更多的相關書籍,與同學或老師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互相交流思想,不僅能很大程度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激活已有知識,激發(fā)閱讀期望
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來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從而達到“教與讀”的目的。閱讀指導要使學生產(chǎn)生期望的動力,掌握主動,把握閱讀的主動權。比如,在講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視頻。將那個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以帶學生觀看錄像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也可播放相關音樂,或相關插圖及文字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明白其意義。這樣不但可以喚起學生通過各種感官閱讀課文的期望,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要點,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五、找出語文要素,改善閱讀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語文要素,去學會一些好的閱讀方法。比如預測法,在讀文章的時候,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合理預測。當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可以通過批注和課后活動來引導學生閱讀和思考。閱讀時能預測一些問題,如“我讀到哪里,我就猜到了……是因為……”或“我想它是由于什么原因變成的”,能夠?qū)︻}目、插圖、內(nèi)容等相關文章線索進行預測。在閱讀時,教師鼓勵兒童邊讀邊進行合理預測,成為學生閱讀的規(guī)范和習慣。不但如此,教師也可以在本單元“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上,從每一個孩子的話語中,歸納出一些基本的預測方法,并教會孩子們將理論運用與實踐,在課內(nèi)外閱讀中多去運用這種方式。
六、加強對話交流,提升閱讀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多重對話和交流,學生要認真閱讀,與作者“對話”,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其次,為了讓學生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能夠?qū)W會去更積極和主動的傳達自己的想法,語文老師可以展開一些關于閱讀想法的主題分享會。教師組織學生分享閱讀情緒,激發(fā)學生閱讀靈感。所以,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就像硬幣具有兩面性一樣,每一個學生的理解同樣也都有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耐心傾聽他人,進行對話與交流,不打擾他人,相互借鑒,互相學習,快速更新。要有效地達到“自我閱讀”的目的,去擴大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
結語
就目前來看,教育教學質(zhì)量正慢慢有所改善,針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現(xiàn)狀,我們需要積極有效地改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積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體系的應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們不理想的閱讀體驗,還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參考文獻:
[1]布日曼.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9(11).
[2]黃炎初.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J].學周刊,2018(9).
[3]陳香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探究與實踐[J].課外語文(下),2019(7).
[4]嚴蘇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9(5).
[5]袁紅菊.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學周刊,2020(3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