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不管是寫作,還是表達,都將成為助力學生不斷前進的,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這種體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體現(xiàn)學生語言邏輯和組織能力、想象能力的內容,就成了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重中之重了。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6-0094-03
寫作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人身上很難得的一種能力,不管是學生時期必須要完成的作業(yè)作文、應試作文,還是以后工作中寫總結、寫策劃與人溝通等等,一手好文筆都會為你加分。小學語文是語文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基礎知識積累,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關鍵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寫作,不管是基礎教學、閱讀教學都要從提升學生寫作入手,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入手,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與成文能力。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弊端與缺陷
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三四百字的作文、高年級五六百字的作文可以看出,作文是貫穿小學語文教學始終的,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語文教學中一直關注的重點,追求的目標。但遺憾的是,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雖然新時代,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他們的教學方法,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沒變。尤其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具體教學中還是存在弊端與缺陷,難以跳出傳統(tǒng)教學的窠臼,導致作文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與能力也令人堪憂。
1.生搬硬套,作文教學模式化
作文是學生思想、情感的表達,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所以,一個作文題目每一個學生寫出的作文是不同的,因為他們經(jīng)歷不同,見識不同,情感的體驗不同,感悟不同,所以寫出的作文是同題不同內容。比如,寫《我的爸爸》,雖然都是“爸爸”,但“爸爸”由于工作、學識、經(jīng)歷、長相等,各有不同。每個學生寫出來的“爸爸”,是他自己的爸爸,不可替代,也不能重復,絕不可能有兩個學生寫出來的《我的爸爸》是一模一樣的。但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學作文具體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教師教學生背什么“萬能開頭”“萬能框架(如,總分總,總分分總)”“萬能結尾”等。這種奇怪的、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不但抑制了學生寫作思想的活躍度,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也影響了學生自由的、個性化的能力發(fā)揮,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總想著把自己的內容盡量地套在這個模子里,所以就造成削足適履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
作文是個性化的表達,從來沒有什么萬能開頭,萬能結尾。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思考,不結合作文教學的特殊性、寫作創(chuàng)作的個性化,相信市場上那些亂七八糟的,沒有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教學資源,并把它運用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不但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是一種制約,甚至是亂象,對于學生寫作思想、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不利的,會嚴重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使作文教學質量也難以提升。
2.實踐訓練太少,知識講授太多
作文寫作與數(shù)學解題一樣,需要多練習,才能熟練地組織語言,運用素材,使作文有血有肉,充滿故事與情感。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當下小學語文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又太少。比如,在主題寫作“我的心愛之物”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寫好這篇作文,就要在這個單元的主題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強化這個主題內容,讓學生掌握這類課文的描寫方法、文章布局、某些事物的外貌描寫等。但事實是教師在教學中重點講解的還是字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詳情、寫作背景等。對于課文中的好詞、好句不重視,對于課文的布局、寫作方法也不講解。這不但無法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使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很難了解更多寫作的方法、技巧以及同類作文的布局、結構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閱讀的輸入,加上寫作的輸出,兩方面結合起來,共同使力,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法寶。但很遺憾,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寫作能力也相對較弱,究其原因,就是訓練太少。
3.教師對學生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不重視,影響作文質量
有一句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不管是在生活中,學習中,有時候一個細小的失誤,就會造成滿盤皆輸?shù)木置?。小學生年齡小,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的品質,提升學生語文成績、語文素養(yǎng)。比如,寫作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詞、句用得是否恰當,更要注意學生標點符號用得是否到位,否則就會使人在閱讀時造成誤解,難以使作文達到溝通、表達的作用。比如,“我嘗了一口媽媽做的魚非常好吃媽媽看著我吃得特別香很是滿足?!边@句話,只結尾有一個句號,顯然不適合,讓人讀起來特別費力,很難理解。如果給這句話加上合適的標點,如“我嘗了一口媽媽做的魚,非常好吃!媽媽看著我吃得特別香,很是滿足。”標點符號雖然不起眼,也不被學生重視,但它卻是句子的靈魂,一個句子有沒有標點符號,讀起來不但感覺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標點不正確會影響表達的準確性。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進的有效方法
1.讓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為提升寫作能力做鋪墊
事實證明,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他們有再多想象,有再精彩的文思、故事等,都無法落到紙上,實現(xiàn)表達的愿望。因為,不是不知道這一句話怎么說,而是這一句話中有很多字詞不會寫。比如,筆者帶的一個學生,現(xiàn)在讀五年級,他連四年級甚至三年級的生詞都不熟悉,大多數(shù)字不會寫。在他的語文閱讀練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句話中他有很多字不會寫,這就使得教師不知道他的思路對不對,他要表達什么?基礎知識是寫作的基石,學生要想靈活表達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情感、思想自由地根據(jù)寫作需要不受阻礙地流淌,豐富的基礎知識是非常關鍵的。
(1)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課內課外積累基礎知識的習慣
小學一節(jié)課才四十分鐘,對于豐富的語文學習來說顯然遠遠不夠。所以,為了延長學生積累基礎知識的時間,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強化學生對字詞、句子的積累,也要讓他們養(yǎng)成課下自覺、主動積累字詞、句子的習慣,這樣才能快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為寫作打好基礎。
(2)要加強學生對語法學習的重視
在檢查小學生作文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常出現(xiàn)的錯誤,不是用詞不當、句子成分殘缺、表述自相矛盾,就是詞序混亂、指代不明、重復啰嗦等?;蛘咚麄冊趯懽髦袑τ谝恍┬拊~手法,如比喻、排比、擬人、設問、夸張、對偶等運用不當,反受其累,使句子不倫不類。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學生在描寫時對于一些實詞、虛詞的運用不當,如量詞,一只兔子,他們會寫成一條兔子;一輛小轎車,他們會寫成一個小轎車;一把椅子他們寫成一個椅子等。這些錯誤的量詞運用,不但會影響學生準確表達的效果,還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給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從小重視學生的語法學習,是保證學生寫作中表述準確、目標清楚,提升寫作水平的關鍵。
(3)注意標點符號的準確運用,提升學生作文質量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標點符號的運用存在嚴重的問題。
一是沒有用標點符號的意識,一整句話,或者一整段話沒有標點符號。如,“我今天在上學的路上碰到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有一個小學生在車上吃早點豆?jié){杯子破了豆?jié){灑在了旁邊一位叔叔身上我想著那位叔叔肯定要生氣了因為他或許也著急去上班但是叔叔沒生氣還問那個同學燙著了沒有并拿出紙巾把那個學生身上的豆?jié){擦去讓他抓緊把手里的早餐吃完下車吃會把冷風吃到肚子里上課會肚子疼?!边@一段,本是上學路上的見聞,因為沒有一個標點符號,讓讀者不知他寫了什么,要表達什么。
二是要讓學生準確運用標點符號。在寫作文時,準確運用標點符號,既能準確傳達思想,抒發(fā)情感,也能使文章閱讀起來更加流暢、自然。比如,一句話沒完用逗號,一句話結束用句號;問句用問號,感嘆句用感嘆號等,這樣才能實現(xiàn)作文表達的目的,提升學生的作文質量。比如,“我有一個小寵物,它的名字叫貝貝。它一身雪白的、長長的毛發(fā),使它看起來活像個滾動的球球?!边@句話,因為有了準確的標點符號,我們不但一下子能明白這句話要說明什么,而且讀起來不累,還很流暢。
2.多方面閱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是大家公認的能提升學生寫作水平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項學習活動。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無效閱讀。無效閱讀不但對學生的寫作無益,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而且由于閱讀的無序、隨性或者內容價值缺少正確的導向,反而使學生養(yǎng)成浮躁、不踏實的學習習慣。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盡量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端正學生的價值觀,使閱讀真正能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助力。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
新時代,一切都在發(fā)展中,各種各樣的讀物也是層出不窮。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的渠道不但有了多樣性,如平板、紙質、聽讀等,閱讀內容也應有盡有。學生如果不主動、自主地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讀物,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僅憑課堂上的閱讀,是難以滿足新時代小學生對閱讀的需求;僅靠教師布置的閱讀內容,也很難快速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閱讀為寫作服務。所以,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灌輸閱讀的好處、意義,給學生講一些名家、大家因為閱讀而改變的案例,喚醒學生的閱讀意識,學生才會在課下、課外自覺、主動地進行有效閱讀。
(2)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是否有效,最直接的檢驗方法就是看他們能否捕捉閱讀內容中的信息,能否抓住閱讀內容的中心思想或者要表達的觀點。比如,對于陌生字詞的積累;發(fā)現(xiàn)好詞、好句的能力,摘抄好詞、好句的意識;再比如故事發(fā)展線路或者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什么人,發(fā)生了什么事,什么結果,最后結果告訴了我們什么等;還有學生在讀完內容后,有沒有寫下感悟的意識和習慣等,這些都是真正體現(xiàn)有效閱讀,也是真正能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水平與能力的關鍵。
3.通過各種寫作練習,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1)通過寫話進行練習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jīng)驗非常有限,他們能寫完整一句話,使句子成分完整,句子意思明白,就非常難得了。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教詞語的時候,對于常用的詞語要讓學生造句;在課堂學習中,也要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或者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某一個人物進行描述等,這些寫話練習,都能為學生作文寫作打基礎。
(2)通過仿寫進行靈活練習
仿寫是學生學習寫作必須要經(jīng)歷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仿寫,來提升自己組織語言的能力。當然,在教學生仿寫時要注意兩點:首先要選擇適合仿寫的課文或者文本進行仿寫,降低仿寫的難度,增強學生寫的熱情;其次,要在仿寫的過程中,注意改變關鍵的信息,如人名、地名、人物特征、內心活動等。比如,一個小學生對《我的妹妹》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寫一篇題為《我的爺爺》的文章。他就沒有根據(jù)文中人物的特點改寫人物面貌,在文中寫道:“……我的爺爺留著長長的胡子,扎著兩個羊角辮,跑起來時那羊角辮一閃一閃的十分可愛……”顯然與他文中描寫的人物外貌不符,文章仿寫失敗。仿寫不能照貓畫虎,要動腦子,結合自己作文的寫作內容,改變其中的關鍵信息,使原有的文章框架,適合自己的作文,凸顯自己的作文水平,才是成功的仿寫。
三、結語
事實證明,“無米下鍋”的尷尬,是小學生寫作中的難點,但不是無法克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只要我們結合教學節(jié)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故事、人物等素材,學生的作文不但有油鹽醬醋,而且色香味俱全,對語文整體教學來說是極大的促進。
參考文獻:
[1]馮雯.新課改下優(yōu)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若干思考[J].考試周刊,2017(99):29.
[2]歐國明.基于繪本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8(7):148-149.
[3]趙國英.小學低段兒童詩群文閱讀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8(1):174.
[4]李雪玲.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1):234,236.
[5]宋泰松,張春嬌.小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教學選文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3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