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海
摘要:“課堂上的生生互動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過程,每次上課都應該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授課學生的特長、教學計劃等因素對各種課堂互動活動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敝袑W英語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思想,打破舊的傳統(tǒng)觀念,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詞匯教學新模式,幫助學生達到詞匯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仁愛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課堂上包含豐富多樣的語言主題和詞匯內容。豐富的語言內容為生生互動提供了機會。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每個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相互的學習“資源”。筆者認為,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生互動作為著力點,對學生互動的組合進行優(yōu)化重組,擴大生生互動的范圍,給予更多學生參與課堂、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從而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吸收和運用所學的詞匯。本文以牛津譯林版教材部分詞匯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根據(jù)不同的目標語言,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語言情境對學生的互動組合進行創(chuàng)新重組,以探索新型的生生互動模式,希望為英語詞匯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一、生生互動
這種形式的互動涉及范圍較大。由某一組學生來開啟互動,學生可面向全班同學自由選擇多個互動對象進行溝通。互動痕跡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網(wǎng)狀結構。如筆者在教授“We wi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時,針對目標詞匯,設置了互動任務。首先設定一個與目標詞匯相關的情境:妹妹生日到了,你來到商店準備購買一些發(fā)卡作為禮物送給她。然后挑選出6位學生扮演購買者,讓其余學生扮演商店的售貨員來接待6位“購買者”。接著,讓“購買者”面向黑板站在講臺上,筆者將事先打印好的發(fā)卡圖片藏到一些扮演店員的學生的桌子里。有的“店員”沒有拿到圖片,意味著他的“店”里沒有發(fā)卡。最后,讓學生開始互動。“購買者”隨機挑選“店員”,并走到其身邊,使用相應的目標語言進行對話。有“發(fā)卡”的“店員”完成互動后將“發(fā)卡”賣給“購買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購買者”買到的“發(fā)卡”越多,則越成功。因互動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斗志被激發(fā),他們紛紛主動參與互動,并在互動中很快習得了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們是如何購物和為顧客提供服務的。
二、傳遞式教學
這種互動發(fā)生在一列學生之間。由每一列的首位學生獲取信息并開始傳遞,直到所有信息傳遞到每一列的最后一位學生。這種互動方式適合某一類別的單詞學習。一般目標詞匯有幾組,學生就相應地需要完成幾輪的互動?;雍圹E呈線性,互動范圍大,全班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每一列的學生都需要較好地配合和協(xié)作才能順利完成互動的任務。
例如,在“I Cooked the Most Successfully”的練習中,為了幫助學生較快掌握這些專業(yè)性強的詞匯,筆者設計了一組串聯(lián)式的生生互動,并創(chuàng)設了一個為公司老板采購電腦零部件的語言情境:你在一家公司負責采購,你的老板近期要采購一批電腦零件。他想買些什么,買多少?現(xiàn)讓秘書給你帶口信,請仔細聽并抓緊記錄下來。筆者先向學生介紹互動任務,然后通過圖片呈現(xiàn)目標單詞,教學生認讀單詞,接著按照座位將全班學生分成6組。每組首位學生負責讀取采購信息,最后一位學生負責記錄信息,其余學生負責傳遞信息。各個“排頭兵”每次傳遞后重新回到老師處閱讀第二張卡片并傳遞,重復這個流程直到他們傳遞完所有目標詞匯。在互動過程中學生被要求輕聲傳遞,不可被其他組聽到;學生必須按順序傳遞,不能跳過任何一個同學;最先完成傳遞并且信息正確的組將獲勝。為提高活動的效率,筆者在課前事先準備好了卡片,提前將采購的清單(即目標詞匯)寫在了卡片上。相比機械的反復誦讀,這種互動式的操練讓學生樂在其中。學習積極性有了,學習成效也就提高了。
三、設計全班性互動學習
這種形式的互動指的是由一個學生發(fā)起的與全班同學的互動。在此過程中,這一個學生其實替代的是教師的角色,而教師則退居幕后,引導全班與這一個學生互動,從而形成“一呼百應”的局面。比如,“He said the fashion show was wonderful.”語言單位較多,既有句型又有單詞,筆者放棄了個體的普通的師生問答互動,而是將所有語言單位進行了融合,并設計了如下情境:S1(班上某位學生)最近與一位知名人物成為好朋友,目前只有S1知道他是誰,你們可以問S1一些問題,請根據(jù)他的回答,猜猜這位神秘人物究竟是誰。筆者提前將這個神秘人物的照片打印出來,在課堂上交給S1,S1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其他學生的好奇心被成功激發(fā)出來,他們迫不及待地要追問S1同學。此時筆者將目標詞匯和句型在PPT上同步呈現(xiàn)出來,以幫助他們展開互動。在此過程中,全班學生的聲音洪亮,參與氣氛高漲。相比與教師互動,他們在與自己同伴問答的時候更放松、更有興致。此外,筆者挑選的這位S1學生,也是預設好的人選。因為他在班級里人氣很高,很受大家歡迎,同學們發(fā)自內心愿意與他進行互動。另外,他的英文能力不算低,在與全班的互動問答中他比較自如流利,這成為互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四、結語
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語言點被融入一個個生生互動的任務中去,學生彼此進行有效、有趣、有目標的交流對話,課堂參與熱情高漲,甚至需要離開座位走動起來找同學互動。學生在互動中理解和使用語言知識,沒有了滿堂記筆記和操練翻譯,但學生仍可在短時間內對目標語言形成有效記憶,并自然掌握目標語言的表意功能。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互動結束后仍意猶未盡,課后還在主動使用目標詞匯和句型與同伴延續(xù)類似的交流。他們對這些語言點的記憶深刻,在完成與之相關的翻譯題時正確率更高,在進行英語寫作時,正確運用這些詞句的概率更高。這反映出互動型語言課堂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均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習得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美麗.巧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英語單詞教學[J].華夏教師,2020(18):85-86.
[2]鞏宏梅.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20,19(2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