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艷
摘 要:隨著“新高考”政策的頒布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落實,更多的高中生物教師開始對學生的課程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投來了關注的目光,以大單元教學為代表的改革思路也得到了更深層面的研究和應用。據此,筆者將根據自己的一些工作經驗和有關學習成果,通過查閱資料和分析案例等方法,圍繞“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生物單元教學設計整體優(yōu)化分析”一題撰文,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物;單元教學
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已經在教育界全面開展,對各個學段和學科教育理念與方法也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高中是我國系統(tǒng)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將在這一階段實現思維模式、學習習慣、學習趣味的成熟化塑造,對其日后的成長與學習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高中課程體系中,生物有著比較特殊的性質,其既具有理科知識抽象性與思維邏輯化的特點,又兼具文科知識龐雜化和聯系多樣化的特征,向來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引導任務,高中生物教師要從宏觀方面著眼,打破固有的“課時”限制,從“單元”的高度著手開展知識講解,以期讓學生形成更有質感和維度層級的學習成果。
一、利用單元教學完善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預習是課堂學習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了解課程內容、整合個人自愿都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預習恐怕是最容易被高中生物教師忽視的一個待優(yōu)化項目,很多高中生對預習的理解僅限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沒有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預習策略,且存在著“看不懂大不了上課再聽”的“等、靠、要”心理;與此同時,教師對于學生的預習效果則往往抱有過高的預期,在課堂教學中既沒有有效結合學生的預習內容進行鞏固式講解,也沒有設立解答學生預習問題的有效環(huán)節(jié),在某種意義上令課前預習成了一種“走流程”的場面性工作,極大浪費了學生的精力和熱情。
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高中生物教師要將單元教學有機運用到對學生課前準備的指導當中。具體而言,教師可在課程結束后將關于下一節(jié)課內容的學案發(fā)給學生,將下一課時的知識結構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和本課時、前端課時的內容構連在一起,幫助學生了解新授知識間的主要聯系以及與既授知識間的常規(guī)作用方式,為學生的預習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使其不再感到無所適從。
二、利用單元教學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知識體系
正是由于內容的豐富性和聯系的復雜性,高中生在學習生物時經常會出現知識點混淆或無法意識到知識點間的共同作用關系等問題,不但束縛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手腳,更會占用學生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知識的機械記憶當中。對于這一狀況,高中生物教師要利用單元教學構建一張包含所學內容中主要知識點的邏輯網絡,以重點和難點知識作為網絡的節(jié)點,用線條將與之相關的次級知識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知識內容間的互相作用模式與常規(guī)應用方向,提高其利用學習成果的效率。
詳細地來講,高中生物教師要以單元為基本的知識模塊來整合,為每個模塊的知識內容設置1到2個核心主題;而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回憶并建設出本單元的其他知識分枝,將后者按照邏輯順序串聯成一條知識鏈條;再之后則要帶領學生通過例題來認識這條知識鏈條上所有內容的共同作用流程,并實現鏈條與鏈條間的交叉,從而形成一張知識網。
三、利用單元教學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
真正的學習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要基于前人成果來進行主動地思考、探究與論證,這也是教育的真諦所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密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趣味取向,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一定范圍性和空間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話題開展討論,就一些具體的生物問題提出假設、分析論證并形成結果,然后將成果統(tǒng)一匯報給教師,教師則要根據學生們的討論內容進行單元維度的知識調整性講解。在進行這一部分教學時,高中生物教師要善用單元教學來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質量和層級,引導學生將討論的過程和成果反映在由單元模塊構成的導圖或網格筆記當中,并以之為成果匯報給教師。
詳細點就是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結合教學內容制作單元教學導案,同時指導、輔助學生學習小組的成員結合導案落實各個單元主題的生物學習步驟。除此之外,在學生們開展小組學習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導案組織一系列的信息整合操作。
四、利用單元教學提高學生復習效率
在高中生物學習中,學生的復習是對整體知識吸收的一次大總結。通過有效的課后復習,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也促使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實現查漏補缺,真正提升了高中生物的學習效果。因為在過去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的復習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很難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牢靠的基礎,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課后復習的時候,應結合復習的范疇和內容成分,充分借助單元教學這一形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tǒng)的“課時”次序而從單元角度入手去將不同知識點按照邏輯關系串聯起來,最終將本階段的復習內容進行有效的展現,使其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絡,最終實現高中生物的高效復習。當然,這一項工作地開展還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以期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在單元整體梳理過程中信息回顧和二次吸收的效果。
結束語
單元教學的出現絕不僅僅是對課堂教學形式的一種調整,更是涉及學生對生物學習行為根本認知層面的本質性革命,也為教師的生物教學提供了一條更為清晰、簡便的思路。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研究并開發(fā)單元教學的應用價值,將之廣泛應用到學生課堂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提升學生生物學習效率、興趣和質量的同時,也滿足了降低自身教學資源投入的需求,真正實現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師生雙贏、雙促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國偉.基于單元教學設計的高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實踐研究[J].高考,2021(29):117-118.
[2] 季秀霞. 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設計及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
[3] 李昕,蘭富剛.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學單元教學設計[J].智力,2021(09):139-140.
[4] 林潔.基于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20(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