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摘 要:文言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尤其是在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但是,學習文言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所以,在老師的教導下,必須要將文言文的趣味性發(fā)揮到極致,才能讓學生們真正地了解到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本文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一是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二是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實踐和思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思考
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領悟四大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應始終貫穿著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建設有效的課堂。古代漢語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新課標對學生的核心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對小學生而言,文言文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困難。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文言文教學時,必須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文言文的教學更加有效,從而真正地發(fā)揮文言文的作用。
一、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
盡管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已逐步走向成熟,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速度也越來越快,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加以解決。這說明應試教育的弊端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首先,文言文的學習難度大、難懂,許多教師在講授的時候,仍然把重點放在了詞匯和句子的解釋上,使他們只能死記硬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反抗心理越來越強烈,導致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差。其次,往往忽視了文言文所蘊涵的文化精神,從而使學習者對其價值的理解變得模糊,這對文言文的發(fā)展和成長極為不利。最后,由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使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獲得快樂,無法創(chuàng)新,與素質教育相違背,無法有效地進行核心素養(yǎng)教育。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實踐與思考
(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進行反復的誦讀
在小學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因此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很難掌握,而且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也不能完全掌握。而閱讀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使文言文的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使他們能夠正確地朗讀經(jīng)典,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結構和運用能力。通過反復朗讀,可以使小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入了解。
文言文具有很強的文化意蘊,學生要想完全了解它的內容,就需要不斷地重復閱讀。不過,在閱讀的時候,作為教師,也要注意一些方法。首先,朗誦要注重聲情并茂。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像一個小演員一樣,有節(jié)奏地朗讀,有節(jié)奏地朗誦,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要注重朗誦的精確性。同時,還要通過老師的指導和示范,使學生學會情緒地表達,掌握語調。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這一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誦讀,體會到本篇文言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胤這個人的當時所想。此外,教師可以借助文章中的語言讓學生來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還可以舉例來說一說身邊人刻苦學習的事情,以此來加深同學們的印象。
(二)巧設疑問情境
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文言文課中,教師首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地享受到上面的語言學習;小學生都是比較活躍的,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和進步也很關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巧妙地設置提問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真正地提高他們的核心素質。
例如在學習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提問:“大家知道鐵杵是什么?”這時候大多數(shù)同學可能會回答不知道,這樣教師就可以先賣一個關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教師領讀以及學生反復閱讀的方式從而感受到這篇文言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巧設疑問的方式,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展開更好的學習。
(三)實施合作模式
在小學語文的文言文中,教師要把文言文的價值與各種教學手段相結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樣,教師就可以實行協(xié)作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教學中,從而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有所用”的感覺,從而使每個人都能在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提高其對藝術的欣賞與繼承。
(四)誦讀和練寫相結合
我們之前說過,閱讀是指背誦、朗讀,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閱讀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然而,許多老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往往只注重文言文的講解與練習,而忽略了對學生的閱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通過對文言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的韻律之美。然而,在朗誦之外,還要通過練習和寫作,使文言文的學習得到升華。學生在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條件后,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和所學的知識,來推測文言文中的某些字、句的含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注釋或參考古代漢語的工具來驗證自己的判斷。然后,請同學們對文言文做一個大概的解釋,讓他們彼此溝通,使他們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就是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作者的情緒。根據(jù)之前的學習,我們可以大膽地嘗試,讓學生模仿。通過模仿,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以生本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教師要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切實的提升,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文言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玉萍.談立足小學語文課堂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22(15):116-11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39.
[2]姚彪.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2(12):145-147.
[3]張苗.提高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質量的策略[J].小學生(上旬刊),2022(04):22-24.
[4]何正武.淺談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22(Z1):33.
[5]錢永芳.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淺談[J].新課程,2022(01):177.
[6]趙倩云.部編版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2):79-80.C20ED50A-246C-4555-A39E-8CFD911B3B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