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壽
摘要:中職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職數學課程要大力加強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加強直觀性,降低學習的難度。提倡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改進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中職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大多較差,他們學習抽象的、邏輯性強的“數學”學科困難很大。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優(yōu)勢,增強數學知識直觀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網絡課堂;信息技術;中職數學
引言
數學這門學科所教授學生的東西,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深造打下基礎的同時還能夠提供基礎知識和理論,由此可見中職數學的重要性。以網絡為背景的當今教學現況,中職數學如果可以結合網絡來進行教學,那么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意向。所以針對如何利用網絡背景,把中職數學和網絡相結合來實施教學,是中職教師需要探究也是必然實施的教學手段,把數學教學和專業(yè)教學做好銜接,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專業(yè)學習的綜合素質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網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不能及時掌握基本學情
在開展網絡課堂時,教師將錄制好的視頻進行播放,或者利用QQ、釘釘和云班課等平臺直播教學,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環(huán)境安靜有序,師生間的互動被削弱,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基本學情,而學生也往往只能按照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被動聽課,其主體性得不到體現,降低了學習效果。比如:疫情期間在教“函數的性質”這一內容時,由于缺乏師生互動,筆者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能及時掌握,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講解,課后了解到,很多學生因為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而中途放棄學習,使得網站課堂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
(二)教師網絡應用能力低
一些教師思想比較傳統保守,認為網絡課程錄制課件等比較麻煩,不主動去學習網絡課程開展的專業(yè)知識,不能及時適應網絡教學的特點與方式,堅持傳統教學形式,固步自封,久而久之,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提升。新環(huán)境下,教師必須進行自我學習和提升,主動學習并熟練掌握網絡課堂教學工具及網絡交流軟件,如:釘釘、微信等,這樣既能指導學生作業(yè),又能監(jiān)督學生聽課率,以此完成教學任務,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發(fā)揮兩者各自的優(yōu)勢,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網絡課堂開展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網絡課堂教學優(yōu)勢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板書、講解、做題這些環(huán)節(jié)與形式,而網絡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學生受到圖片、聲音等多媒體的吸引,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注意力更加集中。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提出“興趣與自發(fā)原理”,他認為學生求知欲是自然地而不是被強迫的。所以,教師應利用一切辦法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網絡環(huán)境中,紛呈的圖片、視頻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教學內容更加充實飽滿,學生們更加集中注意力。例如:在“立體幾何”教學中,以圓的軌跡為例,傳統的教學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圓的軌跡,而在網絡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通過幾何畫板,學生能看到動態(tài)的點形成軌跡的過程,這就避免了教師空洞地說理。又如:在講授函數這部分內容時,傳統的函數圖像畫法是列表、描點、連線,這些工作繁瑣,靜止孤立?;诰W絡環(huán)境下的數學教學,可以化靜為動,化繁為簡,減輕教師的負擔,同時,讓學生在交互的動態(tài)的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充分掌握函數的性質和一些動態(tài)的變換特征,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信息化理解的能力,這是網絡課堂教學的較大優(yōu)勢。
(二)完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及時更新教學觀念
雖然現階段教育相關部門一直要求教師們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法進行課程的實施,但是在中職教學中還是普遍存在沒有及時更新教學模式的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歷史悠久的學科,一直采用的方法依舊是傳統老套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闡述,而學生只作為聽課的角色在課堂中,教師不會理會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學知識,只會一味地進行數學知識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就算存在聽不懂、不會應用的現象,也沒有機會與教師進行互動,這種情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是非常不提倡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會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方式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輸出,但是在教學的實施,是師生都需要參與的,如果存在一方沒有進行接收或傳輸,那么教學的形式就是不成立的,知識也不會傳輸到學生的腦中、不會被學生所掌握和應用,也就沒有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這一說法了。所以在進行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網絡背景,及時更新傳統教學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三)整合教學資源,做好教學設計
教師上好課必須充分備好課,網絡課堂教學也同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認真分析教材,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做好網絡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要充分挖掘網絡資源,搜集教學用書、電子教材、微課視頻、課件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選擇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上要突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性和合作性。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必要的提示和幫助,創(chuàng)設課堂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結束語
中職數學網絡課堂的開展不僅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良好的發(fā)展機遇。作為中職教師應提高自身網絡信息技術水平,適應時代發(fā)展,跟上課改步伐,充分發(fā)揮網絡技術優(yōu)勢,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實施教學,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講述課堂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同時,在網絡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持之以恒地總結、探索,找到適合自身更適合學生的教法,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崇元.現代教育技術在中職數控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數碼世界,20211):176-177.
[2]傅恩星.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2):152-153.
[3]沈旭路.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75.57C0D073-41D6-4DD2-AE7B-315B4B059C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