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要: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把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合作,增強團結合作,帶領學生開展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中,學生能互相幫助,解決學習疑惑,互相溝通交流,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取得進步。目前我國幼兒合作水平較低,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注重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觀念,為幼兒之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合作意識;合作能力
1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作用
1.1讓幼兒們在集體活動當中感受到快樂
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或者是表演游戲時,首先都要通過合作來完成,小朋友在與同伴進行合作,完成任務,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以及體會到在集體活動中的快樂,所以幼兒老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多進行一些游戲,多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些集體活動,例如在幼兒老師教幼兒手工時,可以讓幼兒進行分工合作,每個幼兒所負責的區(qū)域不同再將它們的作品進行黏粘就完成了一個大作品。
1.2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長期以來,幼兒就會變得不愛說話,也會感受到孤獨。不利于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如果孩子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當中他就會,明顯地感受到快樂,以及在活動當中也會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結交了更多的朋友。
2幼兒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問題
2.1缺乏合作意識
教師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案開展的活動并不能起到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作用,教師下達合作學習的任務時,學生不能完成合作學習目標,不愿意對某個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合作學習。一些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也不愿意合作學習,還是各學各的,不愿意溝通交流。一些學生比較孤僻,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想讓人靠近的狀態(tài),缺乏合作溝通意識,性格孤僻,不夠開朗。
2.2存在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存在著個體差異,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對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不夠積極,缺乏全面意識。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幼兒速度快,有的幼兒速度慢,思維意識不同?;顒又幸矔a(chǎn)生幼兒之間發(fā)生矛盾的現(xiàn)象。幼兒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習慣找到同學和教師的幫助,而是自己去解決,這反應了學生缺乏合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措施
3.1幼兒老師授課時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培養(yǎng)合作意識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們的交流溝通能力。老師在對孩子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合作融入到學習當中,比方說老師給孩子一個任務,或者是在做就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讓他們通過合作完成任務,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國外芬蘭的教育課堂里會出現(xiàn)一些交換班級的情況,意思就是講小班與大班的小朋友們在課堂上相互配合進行上課,主要的好處就在于大班的孩子認知發(fā)展能力高于小班的孩子,他們可以帶領小班的孩子進行完成學習,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之間合作意識,再者,又可以促進他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
3.2老師要加強孩子們對人的溝通能力
每個孩子對待每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要多組織一些,讓孩子相互溝通相互商量的活動。以免在活動當中產(chǎn)生一些沖突,老師在課堂上或者生活中要多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關愛,以及積極地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進行合作。比方說有一個班級是新來的幼兒,幼兒老師就要給出一天的時間,讓幼兒互相地認識,通過自我介紹或者是讓幼兒學問自己同伴的姓名,愛好興趣去深入地了解同伴。這樣一來,可以增強孩子們的溝通能力,還能夠營造班級團結友愛的氛圍。
3.3為幼兒創(chuàng)造開展合作的條件
幼兒教育中,教學活動都是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展開。那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進行合作的環(huán)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合作。幼兒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們進行游戲時,向幼兒們傳遞合作意識,并讓學生們通過實踐,真正實現(xiàn)合作。比如,在進行戶外游戲時,教師與學生們約定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由教師先邀請一位學生一起玩游戲,然后讓這位同學邀請下一位同學。當孩子們逐個邀請伙伴后,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進行思考,為什么要邀請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游戲?通過講解讓幼兒們明白,這個游戲必須由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要邀請小朋友一起玩耍。最后點題,我們在生活中要富有合作意識,許多事情與人進行合作,就會變得更容易完成。讓幼兒們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3.4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在幼兒教育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形式極為多樣。許多教學活動都是以游戲、競賽、表演等形式展開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知識。所以,幼兒教師也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深化幼兒的合作意識,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真正地把這種思維方式落實于實踐當中,成為一個具有合作意識與能力的人。幼兒園教師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并通過不斷地實踐,讓學生們逐漸摸索出達成合作的必要條件以及實施技巧,真正擁有合作的能力。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是讓幼兒知道他人的想法,不再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是通過一項任務與他人共同完成,享受這個過程,并且體驗到合作的愉悅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時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老師和家長都要從小抓起,在幼兒園或者家庭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以此來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是幼兒教學的必然趨勢,能夠促進幼兒合作水平的提高,訓練思維意識,養(yǎng)成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升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曾繼萍.淺談幼兒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20,18(35):98-99+102.
[2]吳蕓.在建構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95.
[3]徐東,張艷.論體育游戲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37(05):132-136.6371F66C-38DC-4194-8401-CE47A0E07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