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倩穎
摘 要: 我們都是社會人,想要獲得生存空間,就必須學會合作;要想贏得發(fā)展,就要善于合作。在幼兒期培養(yǎng)合作能力是十分關鍵的。家園攜手,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環(huán)境,引導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溝通、互助、分享。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合作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合作是幼兒未來發(fā)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的情感,因此,在幼兒期培養(yǎng)合作能力是十分關鍵的。但幼兒合作能力有限,現(xiàn)狀不容樂觀,還存在很多缺陷。
一、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在很多幼兒都以自我為中心,既缺乏合作意識,又缺乏合作能力,不會協(xié)商,不會分工與交流,活動過程中發(fā)生矛盾時,常常會向老師告狀或用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后,往往求助老師而不會主動向同伴尋求幫助,在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幫助解決的意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呢?
二、家園攜手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園和家庭是缺一不可的,對于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通過雙方互動合作,才能使幼兒社會性行為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在幼兒園中發(fā)展幼兒合作能力
1.為幼兒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增強合作意識。
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我們應注重為幼兒創(chuàng)設需要合作的情境。如:“草地上的花”這節(jié)教學活動中,小朋友們有的用水彩筆在大背景圖上畫出了一只只可愛的小鳥,有的用碎紙片拼貼了太陽公公,還有的用彩紙折出了一朵朵漂亮的郁金香,他們共同合作完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后來我把它布置在了教室的墻面上,每每看到這幅畫,小朋友們都會高興地討論一番,別提有多高興了。
2.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體驗合作快樂。
在“熊貓滾球”和“車輪滾滾樂”游戲中,我們指導小朋友們先找一個好朋友,再相互傳球、接球、運球等,孩子們從中體會到了合作的喜悅。教師既不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又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提供合作的機會。
3.選擇適宜方法,提高幼兒合作能力。
(1)激勵引導法。在活動中,幼兒常常不知道如何與人合作,這時教師應注意觀察,激勵幼兒產生主動合作的行為,從而增強合作能力。如:在上次建構“美麗的公園”時,剛開始,森森覺得要搭建的東西太多了,不知該從何下手,后來終于選擇搭建公園里的小橋,卻用了很長時間,漸漸地對建構游戲失去了興趣。見狀,我便請來幾位小朋友和他一起建構,沒過一會兒,“美麗的公園”就在小家伙們手中誕生了,森森不僅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還收獲了一份成功的喜悅。
(2)模范鼓勵法?;顒又?,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對合作能力較強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還可以將幼兒在活動中的友好行為編成“故事”,讓幼兒講講自己身邊的故事,通過這些措施強化合作意識,促進合作行為。
4.探索合作方法,發(fā)展合作能力。
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fā)表現(xiàn)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合作,這時我們就應該指導幼兒怎樣合作。記得在一次早晨桌面游戲時,小朋友們都玩得很盡興,這時,香蕉組的小家伙們卻鬧開了:“你干嗎搶我玩具?”“別搶我的玩具,這是我的?!薄澳銢]有向我借?!焙髞眦┖徒芙芤驗闆]有玩到玩具都哭了起來,當時我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商量如何玩玩具,自己解決問題,沒過一會兒,念念興沖沖地跑來對我說:“老師,我們知道怎么玩玩具了,要有禮貌地借玩具,還可以和別人一起玩,一起合作?!边@時,倩倩也跑了過來:“老師,我們商量好了,我做廚師,負責燒菜,雯雯做服務員,杰杰和念念做小客人,我們一起開飯店。”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可以幫助幼兒逐漸習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5.抓住契機,適時引導。
下午玩沙游戲時,小朋友們在發(fā)到工具后都開始忙活了起來,有的堆起了一座小山,有的挖出了一條小河,玩得可開心了,唯獨昕昕一人默不作聲,我便跑去問昕昕怎么回事,他哭著告訴我他想奶奶,這時,我發(fā)現(xiàn)旁邊的幾個孩子正在堆小山坡,眼看碗里的沙就要用完了,卻沒有人挖。“對了,正好讓昕昕幫他們運沙?!庇谑?,我故作不解地問:“昕昕,你看這個小山坡還沒堆好,可是沒有沙了,怎么辦呢?”昕昕摸了摸腦袋,笑著說:“老師,我想到了,我去幫他們挖沙?!闭f著,便拿了一把小工具去挖沙了。這時,堆山的幾個孩子還以為昕昕要搶他們的工具,都嚷嚷著要把它拿回來,我急忙解釋:“昕昕去幫你們挖沙了,他想和你們一起玩,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玩,我們一起把小山坡變成一座大山坡,好嗎?”他們都高興地拍起了小手。最讓我高興的是,后來我陸續(xù)聽到了小朋友的這么幾句話:“我來挖沙,你來蓋房子,我們一起玩吧!”“我來幫你,我們一起開條小河,讓小魚住在里面,好嗎?”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小朋友已經(jīng)建立了初步的合作意識。
(二)在家庭中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
1.為幼兒樹立合作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爸爸媽媽之間、爺爺奶奶之間能否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們班念念家做得就比較好,上次念念媽媽告訴我:他們家平常都是奶奶買菜,她負責燒菜,當她在家燒飯做菜時,念念爸爸就會在旁幫著洗菜、揀菜,這在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
2.增加家庭游戲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班彤彤媽媽和栗栗媽媽是好朋友,每個星期天,她們都會約好一起出去玩,或是到各自家中做客,所以這兩個小家伙幾乎天天都在一起,也成了好朋友,別提有多開心了,在我們班,他們的同伴合作意識要比其他孩子略強一些。
善于合作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性格特點,我們要通過家園密切配合幫助幼兒學會合作,使幼兒逐漸克服自我中心,關心他人,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溝通、互助、分享,讓合作的幸福之花在他們社會成長中永遠綻放。
參考文獻:
[1]王英春,聞莉.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人格篇.科學出版社,2003:23-50.
[2]龐麗娟,秦旭芳.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J].幼兒教育,1999,9.
[3]趙忠心.家庭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0-43.
[4]林筱泓.淺談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評論,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