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芬
摘 要: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明確告訴我們,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深入理解文本,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需要中職語文教師深入分析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優(yōu)化閱讀教學模式,確保閱讀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關鍵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前言
做好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工作, 要重視教師范讀的作用,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精心設計閱讀導學案, 指導學生自主開展閱讀活動, 要把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 使讀與寫緊密結合起來, 提高閱讀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強調范讀的作用
在指導中職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活動中,只有授課教師發(fā)揮示范引導作用,才能使中職生輕松的理解文本主題和內容,感受到語文作品的獨特魅力,從而一步步提升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為了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教師在范讀前要設置相關問題,如“聆聽教師范讀,你產生了哪些感想”,這樣,學生一邊聽范讀,一邊思考問題,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理解閱讀材料,才會更深刻的感受閱讀材料的思想情感。
2、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把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作為首要任務抓緊抓好,在設計閱讀教學導學案的時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抓手,來設計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以《合歡樹》 的教學為例,從故事主旨、文章情感等角度來設計閱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感。只有把學生引入愿意閱讀、樂于閱讀、享受閱讀的境地,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要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閱讀的抓手來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3、培養(yǎng)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
如果沒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和形成一定的個體言語經驗,閱讀或思考的行為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支撐。作為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維度,語言理解與運用是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不僅是豐富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同時又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助推器。閱讀的主要載體是文本,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主要還是通過文本獲得。因而,無論選用何種閱讀教學模式,都應以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及經驗為出發(fā)點,以文本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和支撐,通過對文本語言的品味、咀嚼、體悟以及梳理、整合、建構,去探索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特點、掌握語言運用規(guī)律,而且還有利于學生豐富語言經驗、累積表達范式,讓學生從優(yōu)質的文本中發(fā)展語感、發(fā)散思維,提高閱讀品質、閱讀能力,尤其是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
4、巧妙設計閱讀導學案
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精心設計閱讀導學案。通過組織開展多元化的閱讀交流活動,來積累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設計閱讀導學案的時候,要多搜集課外閱讀素材來豐富學習內容;要多融入生活素材,將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引入到教學活動中,增加導學案的趣味性。教師可選擇生活中的諺語、歇后語、對聯(lián)等素材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借助常見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素材創(chuàng)新開展閱讀指導活動。如對聯(lián)的閱讀鑒賞,從對聯(lián)的起源入手,搜集歷史上的名對,整理與對聯(lián)有關的歷史故事,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感受文人墨客身上的獨特魅力。
5、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能力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存在著兩種極端現(xiàn)象:一種是“滿堂灌”。教師站在臺上不停地講,學生坐在臺下靜靜地聽,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而且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種是“滿堂問”。教師在課堂上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這看似在鼓勵、激勵學生思考,但由于問題太瑣碎、太分散,反而使學生因思維方式被割裂而影響思維的正常發(fā)揮與發(fā)展。因此,閱讀教學應具有現(xiàn)代意識,樹立新時代教學理念,力圖改變上述兩種極端的狀況,巧妙設計閱讀問題,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夠充分喚醒與激活思維因子 ;還具有厚重的載體,能夠對問題進行多層面思考、多角度分析。
6、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要做到讀寫相結合、以讀促寫、以讀促讀、讀寫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不失時機的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寫讀書筆記,寫閱讀的感受和體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要組織學生開展中外名著閱讀活動,深刻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和主題。
7、緊扣教材內容
引導中職學生傳承優(yōu)秀中華文化,參與當代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職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和應負的使命。但現(xiàn)實情況卻很令人憂慮,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重參與吸收外來文化而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另一方面,課程設置重文化技能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再加上中職學生本身較少接受優(yōu)秀中華文化的教育與熏陶等,導致許多中職學生對教材中的優(yōu)秀中華文化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全面、清晰的認識和體驗,有的中職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傳統(tǒng)文化常識都知之不多??v觀中職語文課堂,對當代文化參與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從而導致禮儀修養(yǎng)缺失,部分中職學生“三觀”不正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基于職業(yè)學校特點,緊扣教材,引導中職學生從優(yōu)秀中華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幫助他們在傳承與參與的過程中達到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效果。教科書是中職學生和中華文化交流的紐帶。在中職語文教科書中,許多選題都是關于中華文化、當代革命文化、先進社會主義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其中蘊涵著令人稱奇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育人要素。
8、結語
新課標的頒布,特別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的提出,為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提供新的發(fā)展機遇,也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也應隨之進行適當?shù)男拚c調整,使學生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通過閱讀學習更好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xiàn)更好的自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東明. 基于智慧課堂模式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散文百家,2021(14):91-92.
[2] 沈靖.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46):212-213.
[3] 劉芳利. 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文存閱刊,2019(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