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光耀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分析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巧妙運用情景教學法直觀展示數學知識,并引導小學生在情景中所角度分析數學問題,使小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等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有效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探討了情景教學法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對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而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中,小學數學教師通常會單純講解數學知識,教學過程比較乏味,導致很多小學生理解學習時感到非常吃力,實際教學效率較低。而情景教學法的有效應用能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非常生動有趣,能幫助教師形象化展示數學知識。
一、借助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數學情景,帶動小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了解班級小學生的興趣,借助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并把需學習的數學知識融入情景中,引導小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數學情景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讓小學生按照故事要求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巧妙運用故事情景,將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出來。在具體講解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向小學生直觀展示故事情景,帶領小學生分析圖畫中的數學知識,組織小學生討論分析故事的關鍵條件,并為每個角色設置融入數學知識任務,讓小學生在故事情景中更高效地思考數學知識。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整理與分類”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創(chuàng)設小明幫媽媽整理房間故事情景,先展示房間中的帽子、褲子、風衣、皮包、小布偶、小車模型等物品,讓小學生直觀掌握物品信息,引導小學生分析房間物品整理分類的條件,促使小學生快速進入到數學分類知識學習中。小學數學教師可提問小學生日常分類依據,引導小學生分成衣物、玩具等類別,指導小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房間整理分類。又如人教版一年級“大于、小于與等于”講解時,小學數學教師可設計拔河比賽故事情景,先在繩子兩邊分別設置22人和20人,提問小學生這樣比賽是否公平,引入大于與小于等數學知識,并引導小學生思考公平比賽的前提條件。小學生數學教師應讓小學生畫出對應的大于號或小于號,鼓勵小學生提出解決方法,如人數多的一邊減去兩人,人少的一邊加上兩人等,使繩子兩邊達到人數相等后再開始拔河比賽。這能讓小學生在故事情景中更好地理解大于等數學知識,將小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起來,促進數學課堂效率提升。
二、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景,促使小學生主動思考數學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只單方面講解數學問題,可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數學情景,引導小學生在游戲情景中思考數學問題,從而讓小學生保持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應主動詢問小學生愛玩的接龍、猜謎等游戲的玩法,與課堂需教授的數學知識相結合,創(chuàng)新設計游戲化數學情景,讓小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游戲中,使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在課堂游戲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小學數學教師可讓小學生自主梳理數學知識,并給予適當地指導,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如人教版“100以內的加減與減法”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應創(chuàng)設計算接龍游戲情景,讓10個小學生組成一組,隨機讓組內一位小學生說出一個10內的數字,再按照順時針讓第二位學生提出一個數字并進行加減,讓第三位學生提出數字,并用第二位學生的計算結果進行加減依次進行循環(huán),如9+8=17、17+6=23、23-9=14等。又如人教版“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創(chuàng)設切分多邊形游戲情景,引入房屋、標識牌、火箭等物體,先讓小學生畫出物體對應的多邊形,演示將火箭狀多邊形等分成常見的三角形、長方形及梯形,再組織小學生開展切分多邊形游戲,要求小學生按照多邊形劃分計算面積。這能讓小學生主動學習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使小學生通過切分多邊形更快地計算出具體面積。此外,對于葉子等不規(guī)則圖形,小學數學教師可設計畫小方格游戲情景,先讓小學生畫出由多個1cm2小方格組成的大方格,讓小學生將撿來的小葉子放置在大方格中,要求小學生確保大方格能包住葉子,并提出小葉子的面積大約是多少cm2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讓小學生數出滿格有多少個,讓小學生數出不滿格有多少個,引導小學生計算出葉子面積的大致范圍,如有16個滿格和有18個不滿格,可讓小學生得出葉子面積在16cm2到34cm2之間。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可講解估算的要求,引導小學生將滿格按照半格進行計算,則能得出16+(18÷2)=25cm2,得出小葉子的面積約為25cm2。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可指導小學生進行圖形的轉化,可引導小學生將小葉子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讓小學生按照對應圖形估算出面積,使小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掌握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創(chuàng)新設計生活化數學情景,強化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
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分析相關的生活素材,在按照教學要求進行調整,創(chuàng)新設計生活化數學情景,引導學生在生活情景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讓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如人教版“小數乘法”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可創(chuàng)新設計超市購物生活情景,設置白菜0.82元/斤,山藥3.82元/斤,西紅柿2.18元/斤,假設小雄媽媽買了2斤白菜、3斤山藥和5斤西紅柿,問小雄媽媽應支付多少錢?小學數學教師應展示超市購物的視頻,讓小學生進入購物情景中,引導小學生先列出式子0.82×2+3.82×3+2.18×5=1.64+11.46+10.9=24(元)。小學數學教師也可指導小學生繼續(xù)列出0.82×2+3.82×3+2.18×(2+3)=(0.82+2.18)×2+(2.18+3.82)×3=24(元),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小數乘法及乘法分配律等的運用,有效鍛煉小學生的數學計算及觀察能力,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四、總結
綜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等,巧妙運用情景教學法,借助趣味故事、游戲、生活素材等創(chuàng)新設計數學情景,引導小學生在情景中思考數學問題,有效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興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思考[J].現代交際,2020(15):5-6.
[2]王玉萍.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09):79-80.
[3]周邦對.小學數學實施有效情景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