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彬
摘 ? 要 ?體育學科在高中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體育學科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在建設體育強國的背景下,高中體育學科必須加快教學改革的進程,使之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田徑訓練是高中體育中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能夠鍛煉學生的爆發(fā)力、耐力、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等。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很多高中的田徑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不能夠協(xié)調(diào)好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關系。文章對田徑訓練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關系進行了闡述,并從多個角度提出了完善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體育 ?田徑訓練 ?訓練強度 ?訓練量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而開展體育訓練能夠緩解學生的疲勞感,幫助學生獲得充沛精力。教學主體在開展田徑訓練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制定適宜的訓練量,選擇恰當?shù)挠柧殢姸?。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最終起到體育訓練的作用。然而,從實際情況看,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時采取的是低訓練強度,高訓練量的方式,這種方式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疲勞感,甚至容易造成學生的身體損傷。因此,針對高中體育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關系
在田徑訓練中存在著對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標準。通常而言,可以用田徑訓練的距離和時間長度來衡量訓練量,也可以用田徑訓練的速度衡量訓練強度。而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關系,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田徑素質(zhì),還可以降低學生的疲勞感和受傷概率[1]。有研究表明,如果降低田徑項目的訓練強度,那么田徑項目的訓練量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在一定條件下,田徑項目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呈負相關。舉例來說,對于長跑項目而言,如果在較大程度上降低其訓練強度,而增加其訓練量[2],那么長跑運動員很可能長期徘徊在較低的競技狀態(tài)。如果大幅度提高長跑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減少其訓練量,那么很容易造成其身體機能的超負荷運載,同時,也會引發(fā)運動員的疲勞感。因此,處理好田徑訓練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格外重要。一方面,要根據(jù)田徑項目的運動規(guī)律,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最終取得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平衡。
二、影響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因素
(一)教師素質(zhì)因素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是學科的建設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尤其是對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理解能夠?qū)μ飶浇虒W有效性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一方面,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需要根據(jù)體育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明確田徑教學目標,綜合設計田徑項目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田徑素質(zhì)的變化狀況[3],并能對教學計劃和方式進行調(diào)整,而且要考慮多重因素,比如學生的體育基礎素質(zhì)和性別差異等。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是影響田徑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
(二)社會家庭因素
學校是開展田徑教學的重要場所。除此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場所。校園田徑教學必須得到家庭主體的支持,然而從田徑教育的主體來看,家庭主體嚴重缺位。一方面,基于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很多家長認為高中教學的重要應該是提高學生的文化課程成績,而體育不過是一門輔助性學科。而且,田徑項目教學很可能造成學生身體損傷。所以,家長對高中田徑運動教學普遍持消極態(tài)度。另一方面,社會媒體更加關注的是競技領域的田徑運動,但對高中體育的田徑項目關注程度不足。所以,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能對高中體育田徑運動項目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三、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有效性的策略
(一)確定訓練強度
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項目教學時應該確定訓練強度。首先,教師應該明確田徑教學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訓練強度計劃,訓練強度應該適中,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的訓練強度非常容易造成肌肉拉傷或者韌帶撕裂,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就很容易產(chǎn)生運動后遺癥。如果田徑項目的運動輕度過小,那么田徑訓練就無法取得效果,而且容易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比如可以先進行田徑力量訓練,然后開展速度練習。學生在獲得力量素質(zhì)的基礎上大幅度提升速度。其次,訓練強度的制定應該具備目的性。田徑運動存在很多類型的比賽和考試,而教師的最終的教學強度一定要和最終的考試或者比賽相契合。最后,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田徑素質(zhì)的變化,適當調(diào)整訓練強度,確保田徑訓練強度能夠提升學生田徑素質(zhì)。
(二)保持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協(xié)調(diào)
教師在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確定了田徑運動的訓練強度之后,還應該確定田徑項目的訓練量,協(xié)調(diào)好兩者的關系。一方面,教師必須從田徑項目的考試要求和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同時,還應該深刻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確定訓練強度的基礎上,設計合適的訓練量。而訓練量的設計應該具備一定的周期性,比如,在某個訓練周期可以設計相對較少的訓練量,而在學生的沖刺階段,為了提高訓練效果,可以適當加大學生的訓練量。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開展田徑項目的專項訓練。因為專項訓練的類型不同,所以其訓練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專項訓練可以提高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素質(zhì),舉例來說,阻力跑可以增強學生的跑步爆發(fā)力,因此可以采取相對較大的訓練量。而蛙跳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腿部核心力量,但是會使膝蓋產(chǎn)生一定的磨損,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控制蛙跳訓練量。
(三)完善教學機制
要想提升田徑訓練的有效性,除了要確定訓練強度,采取專項訓練模式之外,還應該為田徑訓練制定有效的教學機制和制度保障措施。首先,學校主體應該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要招錄那些具備田徑項目“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訓練經(jīng)驗”的體育教師。而且,學校還應該建立體育教師素質(zhì)培訓機制,組織教師加強田徑項目的學科建設工作。總之,體育教師素質(zhì)是田徑項目教學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其次,學校主體還應該加強對田徑項目教學的支持,保證田徑項目教學的學時,杜絕田徑項目教學被其他學科擠占的情況。最后,學校還應該為田徑項目訓練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比如要改善跑道的條件、完善體育器械、提高醫(yī)療保障水平等。有效的制度保障是田徑項目教學的重要條件。
(四)開展分層教學
每一個學生都是單獨的主體,其在體育耐力素質(zhì)、爆發(fā)力水平、身體協(xié)調(diào)程度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開展田徑項目教學時應該尊重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體育基礎水平和特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比如,體育基礎素質(zhì)優(yōu)秀、體育基礎素質(zhì)良好、體育基礎素質(zhì)一般三個層次。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體育素質(zhì)層次,選擇適宜的田徑訓練計劃。而訓練計劃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是和學生的體育基礎素質(zhì)相符合的。其次,教師在分層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將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同一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起到“幫扶效應”。而且,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集體主義的重要性,培養(yǎng)自身的合作精神。最后,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要考慮性別差異。比如,對于男性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提高田徑項目訓練強度,針對女性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訓練強度。
四、結(jié)語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和心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具有很強的特殊性。而田徑項目是體育學科的大類,在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力量素質(zhì)、協(xié)調(diào)性以及體育品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田徑項目教學中,協(xié)調(diào)好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關系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從實際情況看,部分高中的田徑項目教學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文章闡述了田徑項目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關系,并總結(jié)了影響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因素。最后,從多個角度提出了協(xié)調(diào)田徑項目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策略。期望文章的研究能為高中體育田徑項目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遇曉強.談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有效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4):22.
[2]胡順風.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有效策略[J].田徑,2019(05):9-10.
[3]沈國.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3(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