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萍
摘 要:在高中教學中,思想政治課程是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人生觀念的有效途徑。本文就立德樹人理念對高中政治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總結高中學生在思想道德層面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和政治教學的基本情況,并提出將立德樹人理念滲透進高中政治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有助于進一步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為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高中政治;立德樹人;實踐
高中政治教育承擔著育人的重要功能,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識,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化落實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立德樹人成為各階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性目標。如何將立德樹人理念與高中政治教學靈活融合,如何依托立德樹人理念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效果,如何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都應當成為高中政治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立德樹人理念對高中政治教學的意義
(一)能夠增強高中學生思想覺悟
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有助于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主導地位的重視,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進行課堂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政治這一學科有更深入的理解,不像以往一樣僅對知識進行表面了解,而是能夠將其應用實際生活中,從而有效增強他們的思想覺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1]。
(二)能夠增強教師思想道德水平
加強立德樹人理念的落實,教師會更加重視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品德修養(yǎng),發(fā)揮好表率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和教育育人。因此,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高中政治教學,有助于增強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更負責、更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政治教學,耐心細致地解決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
(三)能夠創(chuàng)新教師自身教學方法
通過將立德樹人理念作為高中政治的教學目標,教師能夠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擺脫原有教學模式的制約,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立德樹人理念的提出是高中政治教學從應試教育向育人教學轉變的分水嶺,是高中政治教學的一大進步。由此可見,這一融合有助于幫助教師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政治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進步[2]。
二、高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
(一)高中學生在思想道德層面出現(xiàn)的偏差
從整體上來看,高中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呈現(xiàn)出積極上進的成長態(tài)勢。大部分高中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但同時也有一部分高中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
1.自我約束能力不足
在高中這一階段,學生的年齡已經與成年人相差無幾,在思想道德方面理應具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足。例如:在學習上不夠自律,倘若沒有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他們很難規(guī)范自己認真學習并完成作業(yè)。在生活中較為懶散,特別是在假期階段,部分高中學生無法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作息時間晝夜顛倒。這些都是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不夠的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他們的心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3]。
2.家庭及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高中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便受到了父母和祖輩的精心照顧。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家庭中習慣了一直以自己為中心,卻缺乏足夠的奉獻精神,承擔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意識都相對淡薄。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將長輩的付出看作是理所應當,不能承擔家務勞動,不懂得感恩之情,只知道一味地向長輩索取卻不付出。在社會生活中,缺少身為社會公民的責任意識,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在學校生活中,不愿意參與集體勞動,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識,不能以大度、包容的態(tài)度面對同學。這些小事能夠反映學生的品性,更會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產生影響。
3.道德行為落實不夠
大部分高中學生具有基本的道德認知,能夠準確、清晰地說出很多道德準則,但在具體落實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就環(huán)境保護來說,他們都知道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但仍然會出現(xiàn)隨地亂扔垃圾的問題。就節(jié)約資源來說,他們都知道水資源的寶貴,但不注意節(jié)約用水的高中學生仍有很多。換句話說,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知道如何言行才是正確合理的,但他們卻僅限于紙上談兵,不能真正用行動加以落實。
(二)高中政治教學基本情況
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體現(xiàn)著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表明了對高中學生的具體要求,對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能夠起到關鍵作用。作為文科綜合的重要學科,高中政治也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高度關注。
然而,在高考的壓力之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更加注重政治知識的學習,對德育教育卻有所忽視。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沒有時間參與集體活動或其他實踐活動,無法獲得實踐能力的提升。另外,政治課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幾乎全部的教學成果都體現(xiàn)在學生的分數(shù)上。特別是在網(wǎng)絡發(fā)展迅速的時代背景之下,各種思想觀念的涌入都會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影響,這就導致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三、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
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中承擔的任務都不僅是傳授文化知識,還承擔著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為學生樹立榜樣的任務。特別是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工作中,應當做好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認可教師的能力和品德,從而對政治學習產生興趣,也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一方面,教師應當加強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政治教學與時事緊密聯(lián)系,一旦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進行知識更新,教師對政治課程的理解和講述都會相對滯后,不能保證政治教學的質量,更無法促使學生對政治學習產生興趣。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好社交平臺或學習軟件,與其他教師積極聯(lián)系,進行教學問題的探討和教學經驗的分享。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想要讓學生真正認可教師所講授的政治知識,就要先讓學生認可教師的為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溫和、耐心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教學任務,謹慎負責,樹立起教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結合知識進行滲透
高中教材是高中政治教師開展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在融合立德樹人理念工作中也同樣離不開對教材的分析和挖掘。只有以教材為基礎,從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出發(fā),靈活地滲透立德樹人理念,才能夠在切實提升政治教學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第二單元“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中,學生往往無法深入理解何為價值觀。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讓他們對基本的概念和知識構成有一定認知,從而初步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對人民和社會的貢獻。但在此時,學生往往只能在知識層面認識到價值和價值觀的內涵,不能真正有所感觸。因而,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拿耸论E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奉獻精神?!吧采城?,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焦裕祿一生奉獻的概括與贊美。教師可以以此為引,為學生細致介紹焦裕祿的事跡,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奉獻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創(chuàng)設多樣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教師最常采用的就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實際上,雖然高中政治的部分內容較為枯燥,但學生在理解和記憶上不存在太大問題,這也解釋了為何學生的政治分數(shù)不低,卻無法將學到的知識內容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更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僅是為了考試成績而學習。
例如:在學習選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識”時,由于其中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距離較遠,這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案例出發(fā),以更為直觀的形式為學生剖析民事主體所具有的權利義務、訂立合同時應遵循的原則等內容。通過將教材中的知識整合到案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最大化地激發(fā)出來,促使他們深入理解政治學科中的知識,從而靈活地將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
(四)革新政治教學模式,銜接立德樹人理念
想要突出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與高中政治教學的融合,就要從具體知識點、學科特點等多個角度進行銜接,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革新,豐富政治教學內容,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
一方面,應當注重不同教學階段的銜接。高中政治課程與初中有著較大區(qū)別,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在思想、認知和社會能力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yǎng)。高中政治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部分,從經濟、政治、文化到哲學等多個方面都有所涉及。教師在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時,應當做好相應的銜接工作。例如:在經濟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在政治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還應當注重與時事的銜接。對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教師要予以充分關注,并將其應用到政治教學之中。例如:“兩會”的召開、新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等,都能夠與高中政治教學聯(lián)系到一起,在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能夠加深他們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五)增強學生法治觀念,幫助樹立責任意識
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作為合格的社會公民,高中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法治觀念,對國家、民族和社會也應當具備一定的責任感,同時也是高中政治教學融入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加強對相應內容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增強其責任意識。
一是,應當加強對高中學生的法治宣傳教育。高中政治選修五涉及的都是法律知識,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之余,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或者以關注度較高的法律話題舉辦辯論賽,讓學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法律知識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能夠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切實影響。二是,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只有學生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他們才能夠以中華民族復興為己任,以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為使命,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纳鐣?,真正依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為祖國的繁榮與發(fā)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4]。
(六)拓展課外學習資源,鼓勵參與實踐活動
相較于數(shù)學、歷史等其他課程來說,高中政治課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性。想要充分發(fā)揮政治課對學生品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想要將立德樹人理念切實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紙上談兵遠遠不夠,必須引導學生投入社會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政治課的教學目標。
一方面,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恼n外拓展。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教師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在高中學生中加強紅色教育意義重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1921》《紅船》《長征》《長津湖》等電影,讓他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輩身上所具備的精神與力量,以此作為自己學習與生活的指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利用周末或假期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黑板報、到周邊社區(qū)或養(yǎng)老院進行文藝匯演、參與公園或景區(qū)的撿垃圾活動等。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勞動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奉獻與付出的樂趣,對政治課程所講授的內容有更透徹的理解。
(七)注重榜樣教育方法,樹立班級典型示范
一直以來,榜樣教育法都是黨開展思政工作最常采用的工作方式,通過樹立模范典型,能夠激發(fā)其他人積極學習,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從而實現(xiàn)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品德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注重榜樣教育方法,樹立班級內道德模范,鼓勵其他學生向模范看齊。
例如:學??梢远ㄆ谠谌7秶鷥冉M織評選道德之星。具體來說,可以由候選人在班級內進行演講,由班級成員選舉出本班的道德之星,再參與全校選舉。在進行全校選舉時,可以采用評委評選和學生公選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由候選人在評委面前講述自己的事跡,并進行演講,由評委進行打分。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候選人的基本信息匯總起來,在學校的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公布,由全校學生進行投票。將兩種評選得出的結果匯總起來,選出全校的道德之星。通過這一方式,能夠為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他們審視自己的言行,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在日積月累的熏陶之下,能夠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5]。
結束語
在新時代下將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到高中政治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高中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只有他們具有充足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才能夠為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屬于年輕人的力量。因此,教師應當注意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從各個角度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他們日后的發(fā)展和未來的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彥斌.關于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3):135-136.
[2]楊成菊.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257.
[3]崔孝強.高中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實踐[J].華夏教師,2020(12):75-76.
[4]高美珊.議題“接地氣”,育人才“走心”——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思考[J].海峽科學,2020(9):93-95.
[5]楊麗君,武威利.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理念路徑探討[J].品位·經典,2021(2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