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紅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越來越多的初中美術教師開始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教學責任,并對美術課程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更多的策略性思考,對學生美術學習內在動力的激活更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依托微課、創(chuàng)作、審美教育、生活資源、日常滲透等多種途徑,提升初中生學習美術的內在動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內在動力;提升探究
所謂“內在動力”,即個體出于主觀需求和內在能動性而表現(xiàn)出的行為欲望,可以被簡單地概括為學習的積極性、目標性和自主方法性。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初中美術教師在課程教學工作中只將目光局限在對知識、技法的灌輸性講授上,對于美術學生學習的興趣、美術藝術認知和內化性的美術知識與技能框架未能投入足夠的培養(yǎng)、建設資源,這就導致學生的美術學習經常處于被動地位,甚至對這門本該富有趣味的課程產生抵觸情緒。若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初中美術教師就要進一步激發(fā)、強化學生內在的學習美術的動力,實現(xiàn)美術教學的內向化、生本化和自主化轉型。這些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以下幾點策略具體開展工作。
1? ?依托微課構建學生美術學習框架,夯實內在動力生成基礎
1.1借助微課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
在很多初中生和一部分初中美術教師的印象里,美術似乎是“畫畫”的同義詞,美術課自然也就是學習如何“畫畫”的課程,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為了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初中美術教師要憑借豐富的網絡資源和視頻便捷的信息融合、展現(xiàn)條件,利用微課形式帶領學生了解、學習更多形式的美術藝術和經典作品,并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興趣以及課堂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組織關聯(lián)講解。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真正體會到美術學習的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他們更強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自然與生活的定格”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分別展示以“自然”和“生活”為主題的多類型美術作品,如《一瞬之喜》《驚鴻》等攝影作品,《櫻桃熟了》《尋常的晚餐》等沙畫作品,以及《村北記事》《你回來了》等泥塑作品,并在完成基本的繪畫講解后,對這些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做動態(tài)展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美術創(chuàng)作印象。
1.2借助微課優(yōu)化學生的美術知識認知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初中美術的教學內容已然出現(xiàn)一些美術技法理論方面的成分,這對于尚處在身心發(fā)育“進行時”的初中生而言是有著較大的理解難度的。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初中美術教師不妨在微課視頻中加入更多具體、直觀且生動的元素,用形象的載體講解美術技法知識,讓課本知識的呈現(xiàn)表現(xiàn)為深入淺出的特點,以此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獲得更有趣味和成就感的美術學習體驗。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三原色”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引入卡通元素,讓紅、黃、藍這三種顏色“變身”為一個個具體的人物,展示它們自我介紹以及“談身世”“論親戚”等情節(jié)性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它們被稱為“三原色”的原因和這三種顏色的不同搭配所能產生的色彩效果,在提高知識教學效率的同時落實“寓教于樂”的理念。
1.3借助微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美術情懷
美術之所以能夠成為陪伴人類時間很長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原因不單單是對具體物象的展示,更是因為其中所蘊含的多元而健康的藝術情懷,這也是初中美術課程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初中美術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情懷時,可以將一些關于知名美術作品或者藝術家創(chuàng)作背景和成長歷程的素材加入微課視頻當中,用影音方式深刻地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領略蘊藏其中的“正能量”,繼而促使學生構建健康的藝術情趣和審美體系。
比如,對于“中國古代書畫(一)”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帶領學生欣賞《漢宮春曉圖》《洛神賦圖》《快雪時晴帖》《承須帖》等傳統(tǒng)書畫名作,領略其所獨有的“渲意寫神”的藝術特色,彰顯我國古典書畫藝術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可和學生一起了解顧愷之、趙孟頫、王羲之、張旭等我國不同時期書畫藝術家的故事,品讀他們所具有的勤勉不懈、精益求精的偉大藝術精神;等等。
2? ?依托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強化內在動力作用力度
創(chuàng)作性實踐活動的內容是決定其對參與者吸引力和能力強化效力強弱的關鍵因素。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設計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時,應當有意識地開拓自己的思維和眼界,將更多符合課程教學需要與學生主觀趣味的主題納入設計范疇之內,使美術實踐活動的內容得到最大限度的豐富。此外,初中美術教師還可以引入多主題創(chuàng)作模式,為學生同時提供多項活動主題并允許學生根據個人喜好自行選擇。如此一來,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進度將大大提高,所能取得的強化成果也將更加立體、完整。
比如,對于“中國古代書畫(二)”這一課的活動訓練,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知識和技法的教學之后,單獨拿出一堂課供學生開展自由練習,允許學生自行選擇喜歡的一首古詩詞并為之配上自己創(chuàng)作的畫,可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孤寂,也可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偉,還可以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灑脫,然后集中起來選一選看誰的畫作更符合詩句的神韻。
3? ?依托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美術情趣,規(guī)范內在動力作用方向
3.1以多元化思維開展課堂知識講解
現(xiàn)在的初中生經常會通過互聯(lián)網和自媒體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文化元素,對于“美”的理解也都不一而足,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時,首先要尊重學生業(yè)已形成的審美體系,注重引入更多風格的美學知識和相關作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美術流派在表達“美”上的優(yōu)缺點。這樣一來,學生既可以在比較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審美渠道,也可以使自己的審美能力成長得到多方面養(yǎng)分的供給,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當然,這種“兼容并包”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切忌出現(xiàn)一些包含消極思想的元素,以免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對于“關注你、我、他”這一課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或展板等載體,利用漫畫這種富有人物特點表現(xiàn)效果的美術類別向學生展示一些不同風格的角色塑形作品,如《“沒頭腦”和“不高興”》《小狐貍奇遇記》等簡約風格的漫畫,《天空下的馬修斯》《喀納斯之秋》等寫實風格的漫畫,以及《維拉迪摩的幻夢》《莊周夢蝶》等帶有一定抽象派意味的漫畫,等等。
3.2重視對實踐美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初中生依舊保有小孩子活潑、好動、愛玩的天性,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活動遠比傳統(tǒng)的“聽講”式教學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并發(fā)掘他們的學習潛能,這是教育界的一大共識。據此,初中美術教師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工作不能只依靠傳統(tǒng)方式開展,而要根據課程內容、要求以及學生的能力、興趣,設計、組織一些富有趣味性、參與感與引導作用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審美認知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并在這個過程中汲取更多個性化的審美元素,從而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需要強調的是,初中美術教師應當在活動設計中融入一定的趣味成分,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興趣。
例如,在開展“從心底接觸自然”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學校的綠化帶、花圃或附近的植物園、公園和近郊地帶,讓學生欣賞這里的自然景色,并選擇一處喜歡的地方試著開展一次寫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寫生活動,一方面從欣賞的方法、角度和繪畫技巧等方向給予學生必要的建議、提示和協(xié)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而對他們的審美方向和能力形成更加具體的認知。
4? ?依托生活資源,完善學生美術體驗,提升內在動力作用維度
4.1在生活中挖掘開展美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
初中生對于自己生活中的諸多事物都懷有既熟悉又好奇的復雜情感,非常希望通過自己的認知和表現(xiàn)方式對這些事物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初中美術教師要積極利用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時多從自己身邊尋找素材和靈感,讓學生的美術目光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上來,以此引導學生體會美術“表現(xiàn)生活、升華生活”的作用和價值。
對于“情感的記錄”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一些生活中的實際經歷感受不同的人在考試失利時、撿到丟失很久的東西時、被突然打響的雷嚇到時等情況所表現(xiàn)出的情緒變化,以及他們在表現(xiàn)這種情緒時都會有什么樣的表情特征,并鼓勵學生將這些特征作為重點畫下來,以此來作為展現(xiàn)人物情緒的抓手。
4.2在生活中提煉形成審美情趣的素材
審美情趣是決定學生美術技法學習程度、作品質量乃至個人道德高度的重要因素。初中美術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審美情趣的正確塑造,帶領學生通過對一些生活事物、現(xiàn)象和人物的具體品讀,幫助學生正確感受“美”的含義并形成良好的判斷“美”的標準體系,以便學生能夠在以后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得到正確的指導。當然,這項工作也要本著“和而不同”的原則進行,教師不要對學生非原則性的個性審美做過多干涉,要保證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審美自由空間。
例如,對于“身邊的物品”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組生活中顏色或者圖案搭配有特色的物品的視頻給學生看,比如,巧妙拼接的地磚、造型各異的汽車輪轂、款式新奇的時裝、呈漸變顏色的絲巾、花樣繁多的水杯,等等。學生在欣賞這些物品的顏色和圖案、結構時,會自然而然感受到色彩、圖案的美感,從而產生豐富的美術創(chuàng)作思維,這對于他們未來的美術創(chuàng)作是很有幫助的。
4.3在生活中總結優(yōu)化美術創(chuàng)作的技法
美術創(chuàng)作無疑是需要掌握諸多技法的,而這也正是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在帶領學生學習美術技法時,除了深挖課本外,初中美術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通過對生活中人物和事物的外觀描摹,把握利用美術手法表現(xiàn)人、物外形特點的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水準和效率,并在更深層面促使學生感受美術在表現(xiàn)生活方面所具有的神奇功效。
比如,在進行“關注你、我、他”這一課的繪畫教學時,教師可以就“人物特征”這一主題做觀察性引導,帶領學生觀察或聯(lián)想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物或者從課本、影視作品等中看到的名人的模樣,找出他們臉上的特征,如特別高的鼻梁、大得出奇的眼睛、薄到幾乎看不見的嘴唇、額頭正中心的黑痣等。之后便可鼓勵學生在為他們畫肖像時刻意夸大這些特征,使旁觀者得以借助這些特征快速辨識出畫中的人物是誰。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搞一次“競猜游戲”,讓這次學習變得更有樂趣。
5? ?依托日常滲透培養(yǎng)學生美術情懷,延長內在動力作用時效
無論對于哪種能力的培養(yǎng)而言,課堂教學和作業(yè)訓練所能起到的大多是指明方向和傳授方法的作用,而真正需要的是學生常態(tài)化訓練的幫助。從這方面來講,初中美術教師除了要重視課堂教學和作業(yè)設計外,還要有意識地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的美術活動,引入小組興趣互助模式,并從環(huán)境的生本設計角度入手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更多方面的助力。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每天的大課間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簡筆繪畫,并要求學生根據一定的主題設置情節(jié),用幾天時間完成創(chuàng)作,將這些學生作品統(tǒng)一展示在教室的墻上;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活動課等時間帶上畫筆和紙來到學校的花圃,畫下自己喜歡的花卉,組成一組“百花圖”。此外,教師還可在教室內張貼一些優(yōu)秀美術作品的臨摹畫,或在窗臺上擺放一些造型精美的根雕作品,讓學生能夠無時無刻不處于繽紛多彩的美術世界里,受到來自美術的多元熏陶。
內在動力的塑造和強化需要的不僅僅是“點”式的興趣調動,更需要多方位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性培育。綜合上述分析,對于美術教師來講,培育、優(yōu)化初中階段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美術教師應當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當前素質教育中的基本理念,將學生作為學習以及能力培養(yǎng)的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參加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維策略的運用幫助其積累一定的美術專業(yè)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感受、強化美術的趣味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能力,從而讓美術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方面發(fā)揮其應當具有的效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寧寧.初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魅力中國,2020(28):143.
[2]胡哲怡.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申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6(6):133.
[3]徐麗娜.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吳連江.關于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