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 許淑玲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綜合培養(yǎng)模式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不少高中英語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造成了教學質量低下、學生核心素養(yǎng)觀念薄弱等問題。對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秉持將知識可視化的現代教學理念,利用全新的閱讀教學方式科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知識可視化;高中英語閱讀
一、引言
近年來,高考英語試卷的題型進行了改革,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解題能力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于高中英語課程來說,最重要的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了進一步有效提高廣大高中英語教師的閱讀教學水平,教師們更加應該把握各種先進高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新型教育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終將完全被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取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集聲、像、畫等于一體,利用可視化設計工具,最大限度地將英語閱讀中復雜抽象的內容概念和篇章結構等具體化,為普通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一片光明的發(fā)展前景。
二、相關概念
(一)核心素養(yǎng)
林崇德認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合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褚宏啟將核心素養(yǎng)界定為:個體為了適應21世紀多端變化和革新的社會所應該掌握的關鍵性素養(yǎng)?!镀胀ǜ咧姓n程方案》中指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該學科課程后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xié)同發(fā)展。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界定都以促進個體發(fā)展為核心目標,是一種兼具根本性、基礎性和關鍵性的高級素養(yǎ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將得到進一步豐富與拓展。
(二)知識可視化
知識可視化,是指借助一系列規(guī)則圖形、圖像,對抽象復雜的知識進行具體化展示。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直接高效地傳遞信息,還能夠高效傳播一代代人所創(chuàng)造的智慧,使得人們有效地構建知識、記憶提取和應用知識。視覺化工具支撐推動著知識可視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此,要實現知識可視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要有效利用各種視覺化工具。知識可視化教學把形象化工具和人們的準確認知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學內容又常常與視覺化工具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知識可視化可以作為當今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在知識可視化教學下,教師應主動對課堂內容進行分析思考,師生雙方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進行互動溝通和情感交流,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可視化教學
可視化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生動直觀的知識可視化工具和圖示方法把各種抽象的知識內容和知識結構呈現出來,將那些枯燥的抽象內容準確形象地展現出來。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系統(tǒng)的知識可視化輔助工具來完成教學活動。常用的可視化教學工具主要有概念圖工具、思維導圖工具、語義網絡工具以及思維地圖和認知地圖。
三、知識可視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體對事物的認識、理解、內化并將其運用于日常活動的思維過程。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個體已有的社會認知結構又將持續(xù)發(fā)生改變,不斷充實完善。運用知識可視化教學工具可以將看似復雜深奧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的邏輯結構和基本句式結構等用圖示直觀地呈現給學生。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是在格式塔心理學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其重視個體在知識學習活動中發(fā)揮的主體作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可視化工具去展示閱讀文章的內容和語境結構,與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式的閱讀方式不同。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指出,教師應當把學生看作真正的人,善于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力,善于肯定每個個體的獨立自主與學習上的探索潛能。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直觀的文字圖示展示閱讀材料,所有學生據此直觀地進行材料的閱讀理解。下課后學生充分閱讀課外材料,建構可視化的思維導圖, 充分對文章內容和結構進行理解。
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近年來,閱讀教學是令不少高中英語教師頭疼的問題。不少學生認為英語閱讀課無聊單調,僅是學習一些生硬的詞匯和記憶長篇段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不少高中英語閱讀課仍采用“自下而上”這種傳統(tǒng)的方式,一節(jié)閱讀課的具體步驟仍然是:學生先學習課文中的語法和新單詞,然后教師對文章中的句型進行分析講解,最后整理全文的結構框架。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記住教師課堂上講解的全部重點單詞注釋和重要句子,能把文章內容復述出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直接進行死記硬背,漸漸地,學生越來越不喜歡英語閱讀課。
(二)忽視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一節(jié)45分鐘的閱讀課上,教師沒有充分地講授一些閱讀技巧,學生只是按教師的指令閱讀,然后教師幫助學生處理文章中的重點單詞及重點句型,而沒有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F階段,學生獨自分析文章時,對內容主旨大意理解不透 ,文章結構分析淺顯。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將正確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
(三)忽視非語言因素的培養(yǎng)
由于處于應試考試大環(huán)境中 ,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以使學生自如應對各種英語閱讀測試,而對學生非語言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重視,比如如何分析一個情境、如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等。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固化,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將永遠是一個不可實現的目標。
(四)評價維度單調
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評價,通過評價,學生能夠發(fā)現自身有待提高的方面,并進行改正提升。對于學生表現好的方面,教師應該給予積極評價,從而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不少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評價主要側重于詞匯、句型以及文章的記憶情況,僅重視對學生知識方面的評價。
五、知識可視化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運用案例
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第四單元中的“The night the earth don't sleep” 這篇課文以自然災害為主題,描述地震發(fā)生前后的狀況。下面以這篇英語閱讀文章為例,筆者具體闡述知識可視化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運用。
(一)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應該:
1.掌握文章中的基本短語和句型。
2.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和結構脈絡 。
3.能夠根據時間軸清晰詳細地描述出地震發(fā)生前后的狀況。
4.能夠獨立運用可視化工具分析一篇文章的結構脈絡。
(二)教學過程
1.讀前——氣泡圖。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開展一輪頭腦風暴,說出地震后會發(fā)生哪些變化。然后,教師以氣泡圖形式總結學生所提出的地震所帶來的變化。
意圖: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本文話題分析討論做了準備。
氣泡圖由一個大氣泡和若干小氣泡組成。關鍵詞需要寫在大氣泡中,學生圍繞關鍵詞去尋找線索,將線索寫在小氣泡中。氣泡圖適用于快速高效閱讀、課外詞匯知識拓展教學。
2.讀中——思維導圖。教師以“before the earthquake, 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為三條主要思維線索來繪制思維導圖,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給出的主要線索分析文章,找出各個線索下的具體事件,進而加以歸納補充。
意圖:學生可以將課文內容借助可視化工具表達出來,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邏輯理解。
思維導圖是常用的知識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主要是在給定的主題下,經過橫縱向的發(fā)散性思維活動,借助圖示等把思維活動中的聯系全部直觀展現出來。不管是做課前準備, 上課還是課后鞏固,思維導圖都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式。
3.讀后——流程圖。在閱讀文章之后,每名學生自己根據地震事件發(fā)生前中后這個時間線索串聯起這一整篇文章,詳細地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每個時間段發(fā)生的具體事件。學生還可以靈活地加入自己想象的情景語言。
意圖:用一張流程圖來串聯起一篇文章內容,生動地理解文章內容。
流程圖也是一種知識可視化工具,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用流程圖來直觀表達呈現,體現出一定邏輯性和層次感。
六、知識可視化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運用的結果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運用知識可視化工具,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濃厚興趣。興趣作為促進學生開展學習的強大原動力,可以充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深入。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側重學生英語知識技能的教學,讓學生枯燥積累記憶知識點,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動機,閱讀成績不理想。而運用知識可視化工具可使以上問題得到改善,學生以一種直觀、新鮮、獨特的互動式方式進行學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能夠融入閱讀課堂中,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將每篇閱讀文章的內容都借助一些可視化工具予以展示,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等一些可視化工具來對英語閱讀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自己動手組織語言,闡述一篇完整的文章,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三)提升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
知識可視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習主動性。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知識可視化工具引導學生正確地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之后,課后可以利用可視化方式去閱讀文章以及學習其他學科內容。因此,知識可視化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
七、結語
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應用知識可視化工具,不但有利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框架、進行結構分析,深化理解文章內容,而且英語教師也能夠生動具體地展示閱讀文章、脈絡以及語言結構。將知識可視化教學應用于高中閱讀教學課堂,可將文章結構內容更加全面立體地呈現出來,對切實提升高中生們的英語閱讀能力無疑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高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大膽在閱讀課堂應用知識可視化工具,從而使得閱讀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歐元浩.運用可視化教學突出高中物理力學課堂教學重點的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3]張慧.利用思維可視化工具促進思維教學的實踐研究:以銀川市某中學初一年級為例[D].寧夏大學,2017.
[4]王欣源.思維可視化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
[5]劉濯源.基于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效能提升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16(19):3-7.
作者簡介:李雪峰,伊犁師范大學;許淑玲,女,伊犁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自治區(qū)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新疆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預科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45011)、伊犁師范大學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新疆高校預科教育課程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6YSZD008)、伊犁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高級英語課程思政路徑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ZZQZH228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