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內(nèi)容摘要: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不少優(yōu)秀的外國文學作品,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上開展道德教育是對學生德育塑造的一種有效方法,而教材中外國文學的德育價值不可忽視。深度挖掘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的德育價值,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實踐,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語文教材 外國文學 德育價值
培養(yǎng)怎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一直到如今都在推進德育在教學中的實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要努力構(gòu)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并要求“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同時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提到: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由此可見德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德育價值,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最直接的途徑,外國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德育在教育學領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的德育主要指狹義之意,即學校德育,是根據(jù)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的道德要求和個體的品德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養(yǎng)期望的道德素質(zhì),使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觀念、豐富的道德情感、堅強的道德意志、熱切的道德觀念和較高的道德實踐能力,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境界
一.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外國文學選編
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不少優(yōu)秀的外國文學作品,多達32篇,其中詩歌篇目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海燕》;小說篇目有《最后一課》、《植樹的牧羊人》等;散文篇目有《金色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議論文篇目有《論教養(yǎng)》和《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科普文篇目有《動物笑談》、《大雁歸來》等;傳記篇目有《偉大的悲劇》、《美麗的顏色》和《列夫·托爾斯泰》;寓言故事有《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其他體裁的科幻小說篇目是《海底兩萬里》、童話篇目是《皇帝的新裝》、說明文篇目是《蟬》、觀察日記篇目是《昆蟲記》、演講詞篇目是《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隨筆篇目是《談讀書》、書信篇目是《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德育價值的分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沒有單獨的教學單元,分布在不同的單元中,每篇選文都蘊含著深刻的內(nèi)涵,在德育狹義之意的基礎上對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蘊含的的德育價值進行挖掘和總結(jié)。
(一)道德觀念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形成思想觀念、明辨是非的關鍵期,該階段要使學生掌握道德規(guī)范,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為構(gòu)建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中國外國文學作品中蘊含了豐富的道德觀念,如自由、平等、勇敢、公正、誠實、包容等,這些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1、倡導平等公正
在《變色龍》一文中,警官奧楚蔑洛夫屈服在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下,阿諛奉承與欺壓百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文章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學生在警官奧楚蔑洛夫態(tài)度不斷變化中體會“變色龍”的真正意味,即見風使舵的丑惡行徑。沙皇統(tǒng)治的專制和百姓的逆來順受使學生能夠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個體,不必向丑惡勢力低頭,社會更應該是平等公正的社會,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
《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是一份演講搞,該演講深入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奧林匹克精神給人帶來的正義、勇氣、自信、和平等,任何基層的民眾都有權力參與到運動鍛煉之中。而且在此之前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存在不少弊端,存在運動員使用興奮劑這種欺騙的行為,顧拜旦更是有力地發(fā)出了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應該是公正的、平等的。學生通過學習深入領悟公正、平等的含義,規(guī)范自身道德觀念的形成。
2、倡導誠實謙虛
《皇帝的新裝》是教材中唯一選入的童話,童話兩個騙子稱要為皇帝制作最華貴、漂亮的衣服,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夠看見,無論是官民還是民眾,為了奉承皇帝都稱他的衣服很漂亮,實際上皇帝根本就沒有穿衣服,在故事的結(jié)尾,一個小男孩喊出了真相“他沒有穿衣服”!通過這篇童話的學習,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做人要誠實。而通過《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故事使學生明白做人不能驕傲自大,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
3、倡導正確的金錢觀
《我的叔叔于勒》描寫了一位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菲利普夫婦在親兄弟年幼和貧窮時的態(tài)度是截然相反的,學生在這強烈的對比中感受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漠,感受菲利普夫婦錯誤的金錢觀—拜金主義。同樣的通過《赫爾墨斯和雕像者》這則小故事使學生明白愛慕虛榮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通過這兩篇選文的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觀念。
通過對以上選文的學習,使學生加深對平等公正、誠實謙虛等觀念的理解,規(guī)范學生形成良好的金錢觀,及時糾正錯誤的道德觀念,進而使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道德情感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要培養(yǎng)他們熱愛親人,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外國作品正體現(xiàn)了外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母子情深的頌揚,對英雄和革命先烈的贊頌,對科學精神的繼承與傳揚以及對大自然、世間萬物的尊重和喜愛。這些對于學生道德情感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侵略行為的批判。
在《最后一課》中,從小弗郎士從容地去學校到震驚于韓麥爾老師精致的穿搭和教室里坐滿了鎮(zhèn)里的人,再到韓麥爾老師宣布這將是最后一堂法語課和韓麥爾老師與小弗郎士的對話,這一系列的發(fā)展使一個頑皮的小孩兒變成了對祖國充滿熱愛的男孩。學生可以從故事的發(fā)展中和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小男孩的情感變化,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也能使學生們明白戰(zhàn)爭對人類帶來的傷害。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背景是英法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巴特勒上尉的原本是想雨果對自己遠征中國表示贊賞,但是雨果有自己的良知,對他表示批判,諷刺他們是搶奪文明的強盜。在文章中他指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文明是任何人都不能侵占破壞的,字里行間充斥著對英法聯(lián)軍的譴責,對中國文明的尊敬和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學生通過對這封信背景和內(nèi)容的了解學習,知道當時的中國是落后的,是沒有話語權的。再看如今的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力也不斷提高,中華民族已不再是曾經(jīng)孱弱的模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更激發(fā)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2、表達對母子情深的頌揚
母愛是永恒的話題,在《金色花》中,孩子與母親是詩歌的兩個主題,孩子化作金色花仿佛是在和母親捉迷藏,言語之間構(gòu)成了一副和諧有愛的畫面。學生在學習本篇作品時,可以細細體會美好的家庭之愛,體會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深厚情感。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叛逆期,也正是道德情感形成的關鍵期,借此使學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永遠都是愛自己的。
3、表達對英雄和革命先烈的贊頌
在《偉大的悲劇》中,在斯科特隊在登上南極點后已經(jīng)被阿蒙森隊搶了先,這對于五位探險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但是他們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勇于面對失敗繼續(xù)去完成既定的任務。在返程的途中,他們拖著虛弱的身體行走在大雪中,在面對艱難時刻,這五位英雄不約而同地都做出了犧牲自己的選擇。雖然他們不在了,但是他們團結(jié)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祖國獻身的英雄氣概將永遠長存。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通過對經(jīng)典語句的摘抄和學習,明白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俄國戰(zhàn)爭革命中表現(xiàn)出的堅強意志、自強不息、強烈的愛國主義以及對人民的絕對忠誠,即使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也要拿起筆來歌頌戰(zhàn)斗中的英雄,他也是時代的英雄。同樣的在《海燕》中,學生化身“海燕”來體會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堅強無畏,體會戰(zhàn)士的戰(zhàn)斗精神,體會戰(zhàn)爭即將勝利的喜悅。這些都既塑造學生要有堅強的意志,大無畏的精神,又引導學生樹立為國家獻身一切的理想信念。
4、表達對科學精神的繼承與傳揚
在《動物笑談》中作者講述了自己為了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而發(fā)生的一系列趣事。為了追求真理,作者不得不模仿動物們加入到他們當中,這就被外界認為自己是“瘋子”??梢娍茖W家們?yōu)榱颂綄ふ胬聿粌H要犧牲自己的尊嚴,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及面對外界質(zhì)疑聲音的強大內(nèi)心,科學家們出苦耐勞、勇于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來繼承和傳揚。同樣的在《美麗的顏色》和《蟬》中,也凸顯了科學家細致入微和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號召學生向這些科學家們學習,傳承他們身上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為祖國科學事業(yè)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
5、表達對大自然、世間萬物的尊重和喜愛
學生在《登勃朗峰》的旅途中感受山中的變幻無窮、雄偉壯觀的美景,培養(yǎng)學生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昆蟲記》和《大雁歸來》中,昆蟲有著自己的世界和規(guī)則,法布爾以人性的角度來觀察昆蟲的真實生活;大雁也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家庭。無論是何種物種,都流露出作者對世間萬物的尊重和喜愛。以此來引導學生們明白世界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才變得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對昆蟲和動物的愛護之情。
學生通過以上選文的學習更加熱愛祖國、熱愛親人、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使學生明白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明白革命先烈的辛苦,更要繼承科學家們的精神,樹立遠大抱負,為國家的復興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道德意志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也是心理最脆弱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抗挫能力還是較弱的,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生活、熱愛生活;提醒學生慎重做好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并堅定地走下去;教會學生克服困難的方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1、幫助學生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強的意志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為什么而活著》和《簡愛》都是以積極樂觀為主題,學生在字里行間明白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現(xiàn)實也是很殘酷的,但依然要熱愛生活,積極面對生活。而在《再塑生命的人》和《植樹的牧羊人》中,這其中一位主人公是聾啞人,另一位是一名老人,他們都憑借自己的堅強的意志創(chuàng)造奇跡,雖為聾啞人,也不放棄對知識的學習,而老人也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造福一代人。作為年輕一代,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強的意志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自己的漫漫人生路上創(chuàng)造自己的奇跡。
2、幫助學生做好人生的選擇,堅定走下去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詩,一文中的兩條路暗示著人生途中將會面臨許多條路,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做出很多選擇,在做出決定的時候要慎重思考,這一選擇可能就是改變一生命運的選擇,但是既然選擇了就要持之以恒、堅定地走下去。
3、幫助學生學會克服困難,走好人生每一步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在一次爬山中遇到了困難,在父親的引導下,“我”最終脫離險境,成功下山。學生在父親一次次的引導和鼓勵中明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害怕退縮,將大困難化成一個個小困難,戰(zhàn)勝了這些小困難最終就會戰(zhàn)勝大困難。在人生慢慢旅途中,艱難險阻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化險為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通過這些選文的學習,幫助學生塑造意志,使學生在人生旅途中能夠從容面對遇到的挫折與坎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迎接未來,為未來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道德實踐教育
在這些外國文學選文中也有教學生實踐的,比如如何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擁有教養(yǎng),如何看待讀書。這些都潛移默化地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塑造學生的性格。
《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一個選擇題的互動引出人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想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首先要相信自己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其次保持好奇心,最后還要不斷地汲取知識,以此來使學生學會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樣的《恐龍無處不有》和《被壓扁的沙子》強調(diào)了不同領域知識的關聯(lián)性,要學會創(chuàng)新,要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來看待問題。
在《論教養(yǎng)》中直接說明“良好的教養(yǎng)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通過“無教養(yǎng)”與“有教養(yǎng)”的對比使學生明白教養(yǎng)的本質(zhì)就是“尊重”,要以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最后付諸行動就能擁有真正的好教養(yǎng)。而讀書也是提升教養(yǎng)的一種方法,在《談讀書》中激發(fā)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念,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教養(yǎng),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擴大閱讀量。
初中的階段的學生也是各項技能形成的初期,這些選文的教學使學生在德育思想的熏陶下來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全方位提升學生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奠定基礎。
綜上,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文學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語文學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語文課堂中開展道德教育對學生德育的塑造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選文德育價值的挖掘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首要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當下背景與選文主旨對學生進行教學,以達到對學生道德教育的目的;也可以使用對比教學的方式,將同類型的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選文進行對比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選文主旨的理解,進而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但是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都要充分尊重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特點,更要遵守我國對于初中階段的德育要求,使得道德教育在語文課堂中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講話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教育學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4]教育部組織編寫.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5]徐躍.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道德教育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河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項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外國文學素質(zhì)建構(gòu)及教學轉(zhuǎn)化研究》(2021YB0184)階段成果。
注:“河南省中小學學科教育教學(語文)研究基地”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