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進芳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初中數學看似簡單,但是卻有著很強的靈活性,蘊藏著很深奧的真理,想要學好初中數學,必須把握住課堂之上,提升課堂效率,好的課堂學習勝過課下很多練習。而在課堂之上,提問是很關鍵的一個內容,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最終掌握問題的本質。同時通過這一流程,還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存在的問題
1.對于提問只重數量而忽略了質量
新課改的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給老師教學上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進行提問,多與學生互動。有些教師并沒有細細思考并分析其中的緣由,而是僅僅為了迎合政策,一味按照要求來執(zhí)行,在課堂之上只注重提升提問的數量,而沒有注重對所提問問題質量的把控。課堂上的提問看似很多,但是啟發(fā)性卻不大,成為“濫問”,起不到課堂提問應有的效果,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效果,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降低課堂的質量。
2.課堂問題的針對性不強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接受知識的能力還是比較有限的,因此,老師提問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根據所教知識點有針對性地發(fā)問。但有些老師卻常常在課堂提問時,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提出某些超出了學生認知范圍和思維能力的問題,這樣非但不會對學生形成引導與啟發(fā)的作用,相反會把學生繞暈,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得其反。
3.提問形式化,忽略實際意義
教師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的思考,給學生一定的啟發(fā)。但是有一些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會提前設置好問題,并將其標準答案也準備好。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往往只是一種形式而已,為節(jié)約課堂教學的時間,往往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而當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存有一些疑慮的時候,教師往往不重視,覺得無畏的探討會浪費時間。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會下降,甚至不愿意再參與到課堂提問當中。
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課堂提問時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
老師們在講課時,盡管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但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學習水平以及個性特點等方面,都存在著相當的差距。所以,老師們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而設計出不同視角、不同深度的問題,開展分層級的提問。這樣,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來回答問題,從而獲得自信心,增強其繼續(xù)參與思考與回答問題的動力,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2.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合理反饋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提問只是一個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還應當重視對學生回答的客觀評價。首先,應當保證評價的及時性,當學生給出回答之后,直接給出比較明確的評價,并應當注重評價的方式與措辭。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除了肯定學生之外,還可以詢問其他學生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方案或者不同的想法。當學生回答的不完全正確時,教師可以先對其正確的地方加以肯定,再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也可以向其他同學提問,看他們有沒有合理的意見或建議。這樣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跟著教師的思維來進行主動的思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堂提問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開放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還應當注意提問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問題表述的趣味性。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開展《中心對稱》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心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圖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之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并紛紛作答。也許一個學生不能一次性把答案說全,但是通過不同學生的補充回答,就能夠逐漸完善問題的答案,并能夠讓大家對中心對稱的特點掌握得更加牢固。而這種開放性的問題又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獲得更好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本文對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了細致的剖析,并深入探討了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具體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何紅東,劉金娟.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214-215.
[2]尹磊.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探析[C]//2020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2020:87.
[3]黃程獻.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與策略[J].新教育,2019(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