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
摘 要:一個良好的班體,能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是學生發(fā)展的動力。而一個良好班集體的構建,則與班主任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系,離不開班主任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 ? 班主任 ? 班級管理 ? 有效策略
在我從教二十多年的生涯中,直到2018年去偏遠的猴場小學支教,“教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在我的生命中才得到真正的理解。也在于此,讓我深刻體會、了解到當一名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的不易。改革開放以來,雖說人們的生活奔向小康奔,但似乎現(xiàn)實與目標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農(nóng)村與城市的差距尤其明顯:好多貧困家庭都還在為生計四處奔波,相對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就還比較多。再加上思想文化的落后,年輕父母的責任感不強,好多孩子的母親在出去打工后跟別人跑了,造成他們不僅是留守,還缺失了一份最重要的母愛。這樣,造成農(nóng)村教育的滯后,也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小學生活又是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班主任的管理更不容忽視。于是,如何搞好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工作,成了一個重要議題。
通過我自己的摸索和實踐,現(xiàn)將我個人的幾個觀點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以身作則,用愛教育
赫爾巴特曾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這句話道出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小學生心里,老師的話遠比家長的要好使得多。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的言行必須規(guī)范化。記得有一次,我把頭發(fā)挽起,第二天好幾個女同學也把頭發(fā)挽成前一天我的樣子。我的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但打心眼里是喜歡的。因為從她們的舉動,也讓我看到了幼兒時的自己,當時也是這樣崇拜我們學校的女老師的。因而,我認為老師以身作則對于學生的管理非常重要。比如,我要求學生不穿拖鞋、短褲等進教室,我首先在上課期間是絕對不能穿拖鞋、短褲進校園的。
其次,崇高的師愛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記得我剛接手猴場小學六(2)班時,那些孩子是不怎么接近我的,在后來幾個星期的接觸中,那群孩子才慢慢的與我靠近。第四個星期后的一天,我在班里改作業(yè),幾個孩子在我身邊磨磨蹭蹭,一個孩子突然問:“老師,你接我們班你后悔嗎?”我撫摸著她的頭說:“為什么?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接受每一個班級都從來沒想過后悔的事情。”我是說了實話,也不知是不是給了他們定心丸,幾個孩子都笑了。于是便和我攀談起來:“以前我們班是沒人管的,我們的班主任也沒上我們的課……”此時此境,我鼻子酸酸的。這是一群多么可愛的孩子,而他們的心靈里承受著的又是什么!二十年來的教育經(jīng)驗告訴我們,教師的愛絕不能厚此薄彼,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無論對于什么樣的學生,我們都必須要做到“三心”,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他們,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且多加鼓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民主平等、團結互助
新課改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經(jīng)脫離了以前的灌輸式、棍棒式,也不再是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委屈巴巴的老一套了。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呈現(xiàn)的應該是師生平等,同學間的團結互助。平等并非是老師在學生心中沒有地位,而是要消出學生在老師面前的那一份拘謹,讓他們敢于和老師探討,能把心中的是與不是在老師面前坦然地說出來。老師則是要放低恣態(tài),欣然接受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與他們共同探尋解決的方法。師生一條心,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yōu)榱税嗉w的利益團結奮進,培養(yǎng)良好習慣,在同學間互幫互助,建設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能這種氛圍中安全、安心地學習。這也是一種智慧的管理手段,是建立良好班集體的重要前提。
三、調(diào)動學生,培養(yǎng)得力班干部
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建成,除了班主任這個“火車頭”,還離不開得力助手班干部的努力。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農(nóng)村小孩子的管理能力是不容忽視的。這就得民主選舉班干部。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旦稍有不公,引起他們的抵抗情緒,帶來的后果不言而意。在選班干部時,要讓每一個同學都公認某個被選上的同學能有勝任這項工作的能力,以理服人。在老師和同學的期望下,老師著重培養(yǎng),寄與力量,調(diào)動班干部的積極性,再由他帶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讓他們在勞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凝聚教育合力,做好家校溝通
我們都知道,搞好教育不光是學校老師的事,它要整合社會、家庭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孩子的好多生活習慣都跟家庭背景、父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班主任要詳細了解每一位學生,記錄好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等,這些都離不開家長,家長是建立好師生關系的橋梁紐帶。班主任要管理好自己的班集體,就要通過每一次的家長會,與家長搞好家校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熟悉掌握孩子在家和在校的一切動象表現(xiàn),了解家長對學校、對班級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才能使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有力。
五、擺好位置,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班級的小主人。如果老師管理得不到學生的心,無論用什么方法,也是不能把自己的思想硬塞給學生的。老師的責任不僅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老師伴演的角色就不僅僅是老師,而是隨機更換——有時是父母,很多時候則是知心朋友。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特別聽老師的話,若是老師稍有不慎,造成小孩子的心里陰影,破壞了師生的關系,那我們的教學是不能有效進行的,何談的育人。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只是對學生發(fā)號施令。心理學家羅杰斯告訴我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而良好的氣氛的創(chuàng)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和前提的?!苯處熞惨獢n絡好學生的心,讓他們能和自己做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讓他們找到傾訴的對象,千萬不要遇到事情就告知家長,讓他們反感,老師面對的是尊重他們的人格,解決問題。積極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與他們平等、和諧地交流,讓他們感知道老師的尊重和關愛;即便是在批評時,也要給予顏面,不能過于嚴厲,不留余地。要與他們交心,盡量做到讓他們自己愿意改變,而不是老師要他們改變。對于后進生或個別特殊學生,老師更要給予特別的關心和愛護,讓他們與其他孩子一樣,陽光、快樂。
要當好一名班主任不容易,要當好一名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更是何其的難。可很多扎根于農(nóng)村小學的班主任,卻迎難而上,面對著思想落后的家長,面對著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們風雨兼程,把淚水吞往肚子里,把人梯堅實地立在崗位上,用大愛去哺育那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用堅守去普寫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