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
摘 要:現(xiàn)如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在小學語文的作文課堂中,學生積累素材的多少,影響著他們創(chuàng)作文章的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形式,利用更為高效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并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素材;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在語文學科當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而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改善教學計劃,讓學生可以積累到更多寫作的素材,并且鍛煉學生的不同能力,幫助小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和核心素養(yǎng),為日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高質量的基礎。
一、利用多媒體工具直觀展示寫作素材
當前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內容得到了非常明顯的優(yōu)化,教材中蘊含了類型豐富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著值得學生積累的內容,可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弱,他們往往只能利用自己的記憶來積累素材,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而教師的在傳統(tǒng)課堂中,缺少有效的手段,導致了寫作課堂中,無法直觀的展現(xiàn)教材當中的內容,使得學生會進一步降低積累素材的效率,因此語文教師要利用更加具有直觀性的方式授課。近年來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喜愛,這是由于教師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能夠設計出更為精彩的課堂內容,而且利用多媒體工具的表現(xiàn)能力來直觀的體現(xiàn),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的效率,而語文教師在授課之前,需要先了解課本文章中的內容,同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網(wǎng)絡中找到具體的圖片或者視頻,當正式教學時,教師用多媒體工具播放制作的課件,并講解文章,這樣學生可以直接通過“觀看”的形式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加深對課文中優(yōu)美語句和寫作方式的印象,在降低文章難度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文章的效率,幫助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當學生進行寫作時,可以隨時運用積累到的內容,幫助小學生不斷提高創(chuàng)作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教授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wǎng)絡中搜索有關“秋雨”的實際視頻,而在授課時,教師一邊用多媒體工具播放“秋雨”,一面展開授課,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幫助高效理解“秋天的雨”的特點,更快的積累課文中的內容,當學生在創(chuàng)作有關“雨”的作文時,可以寫出精彩的作文。
二、積極展開拓展閱讀教學
閱讀與寫作之際的關系非常的緊密,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閱讀文章的時候積累到的素材,由此可見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作文章的質量,不過小學階段中,文章的數(shù)量比較少,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無法積累到更多的素材,影響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展開更多課外閱讀教學,而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效率,教師可以開展“情境化”活動閱讀教學課堂,將實踐活動與閱讀融合到一起。在授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jù)課外閱讀的文章內容設計劇本,而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先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將文章中的主要內容、故事的脈絡、人物的性格以及表達的中心思想歸納總結,讓學生提前了解,而后將編輯好的劇本交給學生,并讓學生根據(jù)劇本來進行表演。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表演當中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印象,可以更為高效的掌握課外文章中的內容和寫作的技巧,能夠提高積累素材的效率,而且在表演當中,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思維能力、肢體協(xié)調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將得到有效的鍛煉,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綜合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教授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守株待兔》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類似的課外閱讀,如《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等等,這些都是由寓言演化的成語,在授課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展開閱讀,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自由的對這些文章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將更為高效的理解和記憶其中的內容,能夠更快的積累優(yōu)秀的素材,使學生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運用生活當中的元素展開寫作授課
學生在進行寫作或者閱讀的過程中,許多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學生可以將生活中看到的人、物、風景以及事件作為文章的內容,并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優(yōu)化這些內容,以此提高寫作的質量,可是在傳統(tǒng)課堂中,語文教師容易忽略了生活元素對學生積累素材的幫助,在展開課堂教學時,教師們更喜歡教授寫作的技巧,同時根據(jù)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授課,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無法積累到更為優(yōu)秀的內容,同時也無法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和民俗,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的思路,將生活融入寫作課堂中。在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活當中的實際案例或者物品帶到課堂中,然后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之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學生們需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展開交流,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課文,另一方還可以掌握更多生活當中的素材,可以為寫作提供更多幫助,當學生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時,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以此提高了寫作的水平,使學生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文章,而且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之間將會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傳承,使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例如教授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一同學習課文當中的內容,了解文章中描寫了哪些“聲音”,而后讓學生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聲音”,這樣學生可以在相互合作當中了解到更多生活中“大自然的聲音”,積累到更多的素材,可以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而且通過合作,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將得到提高,使小學生獲得全面成長。
結束語
總之,寫作素材對學生文章創(chuàng)作至關重要,語文要不斷優(yōu)化授課的形式,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使語文課堂具有更高的展現(xiàn)性、實踐性與引導性,讓學生可以更為簡單的掌握課文中的內容,并且利用實踐和交流的方式加強鍛煉,使小學生可以高效的積累寫作素材,并且不斷的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秋霞.小學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與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42.
[2]殷世敏.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與運用探究[J].課外語文(下),2019(7):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