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發(fā)展中的課堂充滿著令人贊嘆的魅力,教學中的小組活動更是從形式上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綻放課堂的精彩。然而現(xiàn)實的小組活動中隱伏的“偽主體”現(xiàn)象必須正視,需引起一線教師的足夠思考,在自己的英語教學中要運用自身的教育智慧,追求小組活動的隱性和顯性的兼容共生,還小組活動的本真面目,以期對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小組活動的效益和質(zhì)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 小組活動? 偽主體? 活動主體
引用格式 周杰.課堂小組活動中“偽主體”現(xiàn)象的反思與糾偏[J].教學與管理,2022(13):26-29.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課堂小組活動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也讓我們領略到了課堂中小組活動的魅力。然而,一線教師創(chuàng)新并嘗試的小組活動,雖從形式上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教師的非主體性操作卻蘊含苦澀。小組活動中的“偽主體”現(xiàn)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仍大范圍存在,課堂學習的“陪客”也越來越多,看似充斥精彩的課堂,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對課堂小組活動中“偽主體”現(xiàn)象進行思考,以避免“偽主體”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教學實踐去探求真正的小組活動,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小組活動的真正效能。
一、課堂小組活動中“偽主體”現(xiàn)象的透視
當前,課堂教學紛紛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交流展示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教師借助合作學習小組,營造課堂交流與探究的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挖掘個體學習的潛能,促進學生共同提升。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對學習弱勢群體的“弱視”,以及對學生內(nèi)在精神的“漠視(不重視)”,小組活動中的熱鬧表象掩蓋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并且這種“偽主體”現(xiàn)象越演越烈、屢見不鮮。
1.無獨立思考的交流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基礎薄弱、性格內(nèi)向或懶于動腦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現(xiàn)“人云亦云”甚至“金口難開”的現(xiàn)象。如教學中老師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時,學生“呼”的一下前后兩排面對面,開始“嗡嗡”地討論起來,大家爭先恐后、暢所欲言。有的學生卻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坐等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與整個課堂氣氛極不協(xié)調(diào)。
2.無全體參與的表演主體
小組活動成果展示時,教師要求各組派代表上臺展示時,小組的其他成員只是作為觀眾,看著本組代表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愧嘆自己技不如人,在教師要求討論時,也不主動參與討論。在小組代表展示時表達不清,或想尋求幫助時,小組其他成員仍沒有主動補充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常見的幾位同學的身影。
3.無嚴謹組織的放任主體
小組活動必須建立在明確分工和個人責任基礎上的討論或交流展示,沒有教師嚴謹?shù)闹笇Ш徒M織的開放式的小組討論是低效或無效的。然而在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現(xiàn)象:多媒體展示問題之后,教師“請同學們討論”話音剛落,只見前一排同學立馬向后,和后一排同學面對面大聲討論;教師要求學生分組展示時,學生立馬拿起小黑板放在桌上,各小組圍在一起,整個教室里回蕩著同學們激烈的聲音。而教師在此期間,沒有進行課堂巡視。
4.無原則評價的情感主體
科學適時的評價有利于促進小組活動的健康發(fā)展,但現(xiàn)在的課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到處充滿了教師對學生的賞識,表揚贊美之聲不絕于耳,批評和指正之聲幾乎絕跡。也會出現(xiàn)在評價小組活動時,不少教師把贊賞的目光以及發(fā)言的機會給予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而小組中的“弱勢”群體很少有表現(xiàn)的機會,甚至是在其回答出現(xiàn)錯誤時,輕則遭批評,重則被訓斥。
二、課堂小組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彰顯
小組活動是一種教學策略,它是以小組為單位,在一定的要求和目標下共同研究和探討設定的學習任務并開展學習活動,使小組每一個成員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1.活出交流,動出合作
課堂小組活動蘊含著幾個人乃至很多人的交流,盡管每個人的個性或特質(zhì)不同,但學生在交流中仍能密切往來,拓展學習的空間,激發(fā)成員的求知欲,增強主動參與的主體意識。小組活動還有助于培養(yǎng)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責任意識、任務意識。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換位思考,擁有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正確地去評價他人,在相互評價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
2.活出精神,動出創(chuàng)新
小組活動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灌輸?shù)慕虒W弊端,并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組活動中,各成員為了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集體思維的碰撞下認識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進而使其更新發(fā)展。課堂中實施小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辨析,在辨析中發(fā)展,在自由的發(fā)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活出個性,動出自主
小組活動增加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機會,是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平等參與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小組成員個性發(fā)展和自主精神的培養(yǎng)。小組活動中,學生往往把小組的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同時,各成員也能夠在小組的互評中,或是從他人的身上反觀自己,學會正視自己和評價自己,從而積極地去體驗別人和自己的評價,培養(yǎng)自己鮮活的個性。
三、課堂小組活動中“偽主體”現(xiàn)象的糾偏
課堂中高效的小組活動應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能持久地激發(fā)其對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需要,主動地去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并交流合作,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1.催化內(nèi)在的自我活動意識,涵泳隱性活動品質(zhì)
(1)建立自我認知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動”
自我認識是學生從主觀上對自己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的認識。如果學生的自我認識好,對學生個人的心理及小組活動行為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相反,將不利于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消除學生自身存在的消極意識,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強化其“能動”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①能動的前提——科學性分組
活動小組能否順利開展,科學性分組是前提。一般課堂的小組成員活動,以六人一組合作為宜,鄰桌、前后都可以迅速地充分地活動起來。在編組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性別、個性愛好、知能水平等諸多因素,采取異質(zhì)分組的方式。六人組中最好以成績兩個兩個逐層次遞減安排座位,兼以考慮學生的互幫互助,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地“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我,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合作中不斷提升。
②能動的關鍵——指導性分工
在小組學習中,千萬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尤其是指導小組要分工明確。發(fā)言、記錄、時間管理、糾偏、紀律管理等都要責任到人,讓每個組員都有歸屬感和認同感,以此來培養(yǎng)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精神??紤]到每個成員的學習主體性,還可以采取定期更換角色分工、輪流發(fā)言等方式,讓每個人的主體性都得到發(fā)揮,讓個人的能力都得以施展,讓智慧的火花在集體碰撞中閃爍,避免出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包攬全場、拘謹靦腆的學生成為“看客”的現(xiàn)象。
③能動的核心——關愛性分享
在小組合作中,總會出現(xiàn)基礎薄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他們?nèi)狈ψ孕?,對小組合作不感興趣,過度依賴別人幫助,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對此,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運用自己的關愛,給他們提供情感的動力。譬如降低這部分學生問題的難度,或者提供支架幫助他們積極地思維;對他們的突出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肯定或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這樣,他們在被關愛中就有了分享的意愿,逐步樹立了“能動”的意識,較好地促進了小組活動效果。
④能動的保證——切實性分配
并不是課堂教學的每個時段都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極其簡易的問題可以由學生自行解決,因此,小組活動應該注意活動的適切性。小組活動應該選擇那些有價值的、個人無法解決的內(nèi)容去展開合作學習,包括現(xiàn)實性、開放性、探究性問題。活動的時機既可來自于對教學內(nèi)容的預設,也可來自于課堂問題的生成。當學生有了疑問,有了解疑答惑的欲望,這時的討論交流才有價值,才有意義。小組活動還要注意問題時間的分配,討論交流時間既不能過短,學生還沒來得及獨立思考就呈現(xiàn)答案,也不能時間過長,無限制放任學生去討論交流,最終是無果而終。因此,教師要處理好內(nèi)容把握以及時機與時間的把控,保證小組活動“能動”起來。
(2)建立自我情感折射基礎上的“想動”
學生對自身價值特性的評價構(gòu)成了自我情感,而自我情感的強度越高,就越會形成“自我感覺良好”,在英語課堂的學習中就會體現(xiàn)出積極的“想動”意識。若學生有自卑感,小組活動的合作就很難進行,學生的主動學習就如過眼云煙。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小組活動中具備“想動”的情感。
①投入強烈的小組活動情感
師生情感的投入是學生主動參與小組活動的驅(qū)動條件,是小組活動良好發(fā)展的催化劑。首先,教學語言要充滿情感。富有以情感人的語言,可以在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溫暖與鼓舞。其次,教學語言要體現(xiàn)尊重。有信任和包容就會有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學生就會有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成就感,從而有效地拉近師生距離,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②創(chuàng)設和諧的小組活動氛圍
和諧的小組活動氛圍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外部條件,是學生學習和個性發(fā)展的良好土壤。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營造出和諧的氛圍,用以調(diào)整學生的心理,促使學生有急于參與、樂于參與的愿望。首先,教學思想要體現(xiàn)平等。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一個問題的思考角度、深度很可能有差距。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力爭讓每個人都品嘗、體驗活動的樂趣。其次,教師目光要體現(xiàn)均勻。在小組活動中,教師的巡視、贊賞、批評等要盡量體現(xiàn)出均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每個小組和每個學生都是站在小組活動的同一起跑線上,這樣更有利于小組活動中和諧氛圍的創(chuàng)設。
③注重原則的小組活動評價
有原則的小組活動評價,能消減學生活動中的個體情感障礙,有利于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首先,評價要具多元性。評價標準和獎勵要征求學生的意見,體現(xiàn)他們的實際需要,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的“想動”意識。每周進行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科任教師評價等綜合評價小組等級。其次,評價要具賞識性。對于課堂中小組活動的評價,不應該只是出現(xiàn)簡單的“不錯”“真棒”“很好”等等無原則評價的行為。面對不同學生、不同小組的不同見解、不同理解以及不同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及時的指導、鮮明的觀點,要去賞識學生、不斷地喚醒學生的思維,進而激勵學生。
(3)建立自我學習完善基礎上的“會動”
自我學習就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上自立、自為、自律。學習歸根結(jié)底是由學習主體自己主導和完成的。因此,真正的小組活動需要學生能夠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能夠在小組活動中“會動”,進而主動地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①學會傾聽與尊重
學會傾聽,不僅表現(xiàn)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各小組成員有耐心、有禮貌地聽別人的解說,更重要的是善于捕捉別人說話的重點、關鍵之處、言外之意,并適當?shù)貙ζ湔故镜膬?nèi)容做出個人的判斷和評價。必要時記錄別人討論的重點,這樣才能夠在小組活動中“會動”,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尊重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②學會討論與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小組活動經(jīng)常是以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的問題要精心設計,討論的重點不能走偏,討論的過程要有規(guī)范,討論的結(jié)果要達成共識。為了提升討論的有效性,討論前要先自我學習,進行自我思考;討論時按照成員順序,逐一地給出自己的觀點;討論后要存同去異,同時把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進一步的發(fā)言。
③學會查閱與詢問
在小組活動中,遇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詢問老師,或者詢問其他小組,可以借助工具書,做到主動地去思索與解決問題,但要會問,會查閱資料。比如有某個問題尋求教師幫助解答,可以這樣發(fā)問:“老師,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你看對嗎?”小組成員也要學會選擇解決疑難的學習工具,或者搜尋一些資料,提高自己查閱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4)建立自我意志努力基礎上的“恒動”
意志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并根據(jù)目標組織自己的行動,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在小組活動中,如果小組成員缺乏相應的意志,對小組活動的效果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學生若具有持久的毅力和忍耐力,就能夠在小組活動中具備“恒動”的意志。
①組內(nèi)的鼓勵性獎懲
小組活動的各成員之間有差異勢必會造成小組活動中表現(xiàn)的差異,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獎項,如解題能手獎、優(yōu)秀小老師獎、鍥而不舍獎等。這種形式不僅改善了某些小組因努力后成績不顯著帶來的負面影響,還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②組間的競爭性辯論
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小組活動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引入競爭機制,這對合作探究的效果能起到糾正與深化的作用。一般做法是,在小組活動后組織“辯論式”展示,通過獎勤罰懶盡量縮小差距的同時,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③整體的任務性驅(qū)動
對于整個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于班級內(nèi)每個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無論哪個小組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任務的完成。有了這樣的整體任務和各小組的任務,各小組勢必不會自甘落后,哪個小組都不愿意在全班面前丟臉,各個小組便會快速和堅持地完成自己小組的任務,達到整體小組活動的高效性。
④定期的有效性評價
為了促使小組活動長期高效地進行,評價性的激勵是少不了的。教師可以要求每人每星期完成一篇小組活動日記。因為日記可以反映出學生遇到的問題和自我的心情,真實地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小組活動的實施提供很有價值的參考。
2.散發(fā)外在的小組活動光環(huán),打造顯性活動氣場
(1)淬煉學生的自信與膽量,打造小組活動外在的犀利與張揚
小組活動的外在光環(huán),往往體現(xiàn)在各小組善于選擇用犀利語言和自信膽量來展示他們的觀點。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利用早讀,指導學生多方式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會話的語感;提供時間,鼓勵學生兩人或多人對話,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開展課堂辯論賽,錘煉學生的膽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組活動的外在氣場畢現(xiàn)。
(2)錘煉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打造小組活動外在的氛圍與精彩
①插入一片“掌”聲
鼓勵的掌聲,會使發(fā)言的同學十分興奮,對小組來說,就會促進其很好地完成相關的任務。當課堂上涌現(xiàn)出幾次精彩的掌聲,小組活動就會披上精彩的外衣,提升外在的氣場。如筆者在聽一節(jié)公開課的時候,正準備記下教師的小組指導思路時,突然教室內(nèi)的掌聲震耳欲聾,驚訝之余,全身熱血沸騰,為之感嘆。
②凸顯一個“活”字
小組活動要有外在的熱鬧與精彩,讓小組活動煥發(fā)生命力,就要凸顯一個“活”字:“語言表述要鮮活”,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力求語言表述時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活動形式要靈活”,可以開展評析、辯論、頭腦風暴等多樣式的活動形式,豐富現(xiàn)場教學;“思維意識要被激活”,教師要善于引導,提供教學支架,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小組活動的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凸顯,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彰顯。
③動出百花“齊”放
教學過程中,小組活動應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景象。教師在注重每位學生的全面動起來的同時,還要進行爭論式思辨。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自己更有深度的思想和觀點去反駁其他小組,學生把反駁中汲取的知識進行內(nèi)化的同時,又為小組活動增添了齊贏共進的魅力外衣。
小組活動,不僅要有外在華麗的景觀,更重要的還是要讓其真正的活起來。所以,小組活動應該追求隱性與顯性的兼容共生。這樣,學生會在小組活動中展示出自己“能動”“想動”“會動”和“恒動”。每位一線教師都應該多多研究課堂中怎樣開展高效的小組活動,多多發(fā)揮自身的教學技能,進而去追求小組活動的隱性和顯性的兼容共生,還小組活動的本真面目,以期為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益和質(zhì)量提供經(jīng)驗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趙文琴.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初探[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56-62.
[2]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68-70.
[3] 程偉,程友娟.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20(07):1-4.
[4] 姚自林.生本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做到形神統(tǒng)一[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04):70+7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5-16.
[6] 王學鵬.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單元整合寫作教學[J].教學與管理,2020(07):43-45.
[7] 李明遠,趙倩.聚焦思維品質(zhì)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問[J].教學與管理,2020(31):65-67.
【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