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提出,物理教學必須改變以往脫離生活實際的情況,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引學生在生活中關注物理,從生活走向物理,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能力。對此,在實踐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指引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應用物理知識,促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下獲取物理知識,為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12-0064-03
初中生在剛接觸物理知識時,經(jīng)常會因物理概念、物理理論過于抽象和復雜而出現(xiàn)物理學習主動性不強的情況。對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引入課堂,實現(xiàn)物理教學生活化,讓學生能在更加形象直觀的環(huán)境下學習物理知識,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效果。
1?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概述
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對抽象知識的學習依舊需要形象素材來支
撐[1]。同時,初中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心理。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就是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將物理教學放在生活情境中,用理論知識解釋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
2?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基本思路
初中物理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要在物理課堂上為學生打造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現(xiàn)實環(huán)境,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展開探究[2]。教師要改變以往以教材、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方式,要從“生活—教學—生活”的角度進行教學。其中“生活—教學”主要是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找尋生活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事例,設置相應問題,或者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激活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敖虒W—生活”則是要求學生能靈活地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做到可以獨立地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簡單地開展生活小制作,對生活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以此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標、新教材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分析,關注物理知識與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關聯(lián),設計生活化導入活動,使得學生可以更加自覺地參與到物理課堂學習中[3]。在課堂教學階段,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見聞、認識與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已有經(jīng)驗中開展物理探究活動,從而讓學生感受科學家探究知識的過程,激活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在課后延伸階段,教師要注意設置生活化的作業(yè),同時要保持作業(yè)類型的豐富多樣,如調查型作業(yè)、體驗型作業(yè)、制作型作業(yè)等,并增強作業(yè)趣味性,讓學生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提高對生活的關注度,實現(xiàn)對學生物理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3?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過程
3.1? 課堂導入生活化
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好的課堂導入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
3.1.1? 結合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設情境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理現(xiàn)象引出物理知識,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對未知的物理知識進行探索。如在講解“浮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出輪船漂浮水面上、人在死海中看報等事例,將浮力的概念引出[4]。
3.1.2? 通過生活趣味問答創(chuàng)設情境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教師給出的問題具有較強趣味性,那么學生就會很主動地思考問題。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提出生活性的趣味問題,進行新課導入。如在“電荷與電流”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人形獅子’?”通過趣味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利用靜電金屬球讓人頭發(fā)豎起來的演示進行新課導入。
3.1.3? 借助生活圖例引出新知
圖例是一種形象的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借助圖例對知識理解起來更容易。同時圖例也契合了初中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需求,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應用物理知識。在實踐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引入生活化圖例,達到新課導入的目的。如在“大氣壓強”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墻壁吸盤圖片,通過圖片來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在生活中的存在及應用。
3.1.4? 通過生活物理小制作營造情境
物理與實驗有著極大關聯(lián),在實踐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還需要指引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動手,從中探尋物理規(guī)律、物理結論。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物理小制作構建相應情境,為后續(xù)知識講解奠定基礎[5]。如在“物體浮沉條件”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雞蛋在液體中的沉浮實驗進行新課導入。教師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水、鹽、雞蛋等材料組織學生開展實驗,同時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物理課堂學習中。
3.2? 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在生活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物理規(guī)律。
首先,在物理概念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物理概念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通過遷移探索物理概念,實現(xiàn)對物理概念本質的把握。如“電壓”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電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瀑布的圖片、視頻,讓學生意識到水流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的,水壓的產(chǎn)生形成了水流。以此類比電流——電源正極是高電位,類似于水流高處,電源負極是低電位,類似水流低處,電荷從正極流向負極,從而形成了電壓[6]。
其次,借助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規(guī)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對“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與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相同”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說明。如在忽視塑料袋本身重力及體積的情況下,在塑料袋中裝滿水,利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測量裝滿水的塑料袋的重力。然后將該塑料袋放在一個裝滿水的大容器中,當塑料袋完全浸沒在水中后,再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其“重力”,最后對比兩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通過這樣簡單的實例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同時也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標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探究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以此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靈活地應用生活材料開展探究性活動,促使學生在探究中意識到生活與物理知識的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7]。如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給出學生演示實驗:將鐵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面,將其緩慢浸泡在裝有足夠水的長杯子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鐵塊在水中下行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過程中。
3.3? 開展生活化實驗活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是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化實驗探究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提升。在實驗中,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實驗,對其進行適當改編。實驗室中的實驗器材比較精密,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高,并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操作時,可以指引學生選擇生活化實驗材料,讓學生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讓學生樂于開展實驗,以此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的提升。
此外,在實驗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對課堂活動進行延伸。要結合教材目標設置小實驗、小制作,指引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驗改編。如讓學生自己制作照相機、彈簧拉力計等。學生通過親手操作,既可以激活自身探究物理的欲望,又能體會到物理學習的趣味性,能真正地讓物理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8]。
3.4? 課后練習生活化
課后練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質量。在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要注意為學生設計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作業(yè)類型,讓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完成課后作業(yè),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不應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yè),應指引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F(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與物理相關的現(xiàn)象,其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物理探索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幫助學生在應用物理知識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如布置以下作業(yè):在抗洪搶險中,村民自己做了一個竹筏,竹筏的體積是0.8立方米,在河水中有1/5體積浸在水中,求竹筏的浮力大小。如果水對竹筏的浮力是4500 N,問此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是多大。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體驗型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開展實踐操作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增強物理作業(yè)的趣味性,更容易引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物理課后作業(yè)。如在教學“物體浮沉條件”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利用食鹽、雞蛋、水等材料開展實驗操作活動,探究雞蛋的沉浮條件[9]。
另外,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學生布置制作型作業(yè),指引學生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感受物理學習的樂趣,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原理、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效果的提升。如在教學“摩擦起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現(xiàn)象,并思考如何讓物體帶電,在此基礎上指引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開展實驗,如先將吸管做成梯子,然后用毛巾、紙巾摩擦,形成“帶電梯子”,并用“帶電梯子”去吸引其他的小物體,讓學生能親眼看到帶電物體對輕小物體的吸引,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并且能促進學生物理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物理教學方案,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活動,讓學生能更好地應用物理知識[10]。
【參考文獻】
[1]謝天華.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認知與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20(5).
[2]朱逸苓.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學版),2019(12).
[3]俞日純.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0(16).
[4]榮高.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探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
[5]王學書.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19(36).
[6]周風云.生活化實踐視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0(3).
[7]殷曉麗.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知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
[8]邱立.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的實踐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0(5).
[9]張勝開.探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考試與評價,2019(1).
[10]魏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19(26).
【作者簡介】
鄭靈祥(1962~),男,漢族,甘肅靈臺縣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管理及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