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維英
【摘要】如今素質教育的內容越來越完善,這使得小學教育必須探究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順應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當中,教師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并在使用過程中獲取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能夠讓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本文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概述、意義和策略方面展開粗淺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
在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小學數學的教育目的不再是簡單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而是需要教師在讓學生數學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能讓綜合素質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無數教學實踐表明,小學數學教師選擇何種教學模式,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模式,值得小學數學教師嘗試運用該模式來開展教學。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概述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是近些年比較熱門的話題,其主要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搭建知識結構。但自主學習并不是說班上學生各學各的,而是要讓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得到充分調動,促使班級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探究中,并在課堂中進一步增強合作交流。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懂得自己主動學習求知的核心,它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來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學生自主對學習策略進行設計的活動。
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學會合作,讓學生懂得一些與他人交往的技巧,從而讓學生之間交往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2.有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單獨講解,學生在臺下被動接受知識,這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淡漠。但在教學中采取新型模式,就能夠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課堂中更多的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可以得到充分體現,這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數學素養(yǎng)的定義是學生在學習當中逐漸形成的數學應用、交流能力等,這些能力可以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更好的適應。小學數學教師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得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師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策略
1.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需要讓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因此,教師需要主動摒棄過去落后的“灌輸式”課堂教育,在課堂中,采取新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能夠適當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梳理與總結,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的內容。同時數學教師指導學生歸納與整理眾多的數學信息知識,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當學生出現錯誤的學習方法時,教師需要及時糾正,避免學生一直用錯誤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需要注意,在課堂中需要給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自主思考,以此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鍛煉,使得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舉例,在講授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認識》這一課,數學教師首先讓學生思考以前學習過的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與正方形等圖形的定義和特征;然后向學生出示一個圓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圓有什么特征,學生思考過后可以有自己的判斷想法,教師再結合學生想法來進行教學。教師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思考,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初步認識,且有利于后續(xù)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在課堂中,首先可以合理的組建學習小組,可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使得小組內可以更好的進行合作學習,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在組內合作中獲得自信,學習差的學生可以在互相幫助中取得學習進步。教師給每個小組學生設計明確的學習任務,向學生詳細說明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評價標準等,使得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明確的目標,鼓勵小組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避免小組進行盲目性學習。最后教師能夠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科學評價,教師在評價之前應當聽取其他小組對該小組的見解與評價,然后教師再綜合小組的學習成果、其他組評價來給予最終評價,并對取得進步的小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使得學生可以在合作學習中取得成就感。舉例,在進行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變換 》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小組學生互相討論,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以此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懂得平移、旋轉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讓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有效發(fā)展。
3.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教師應當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有真切的智慧感悟。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開放化、活動化的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使得學生可以在情境中進行摸索和自主探究,從而對知識進行再次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教師在課堂中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機會來進行知識探究,讓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實踐,以此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舉例,在教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百分數的應用》單元的有關知識點時,教師不妨向學生創(chuàng)設走進銀行的情境,提問學生“如果陳杰存入銀行 1000 元錢,銀行的年利率是 0.65% ,他存一年有多少利息?二年呢?五年呢?”,教師指導學生一步一步進行自主運算。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可以被吸引到課堂學習中,也讓學生在自主運算當中學會探究,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
總之,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對我國的教育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采取科學的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復合型人才。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思考時間,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顯著增強,使學生能夠懂得合作探究學習,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宏偉.小學數學自主互助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21(23):2.
[2]邱玲俠.自主學習課堂翻轉—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數理化解決研究,2020(14):38-39.
[3]史恩德.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模式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