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春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其需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效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方能滿足新課程標準并為學生閱讀素養(yǎng)乃至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支持。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新課程的新要求以及學生學習、成長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合理調整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實踐中,著重圍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方法、讀寫結合、交流分享等方面,探索科學、合理而有效的教學路徑,全方位推動閱讀教學水平的顯著提升,帶給學生更好的閱讀學習體驗。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改對初中語文的教學影響巨大,基于對教學目標、任務的變化推動整個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和改善。其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基于新課改的新要求以及傳統(tǒng)教學中的缺陷與不足,探索合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才能為閱讀教學的效果的明顯改善帶來有力支持,進而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乃至核心素養(yǎng)的良好發(fā)展。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新課改的一大特征在于堅持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始終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相應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需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正是以生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標志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再以強制要求學生完成各種任務、作業(yè)為核心,而是引導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去閱讀、探索、思考。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愛上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投入足夠精力,主動思考、探索,最終獲得豐富的收獲,實現(xiàn)綜合成長。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學生過于被動的局面相比,基于閱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無疑更加契合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成長的發(fā)展需要。教師需要在實踐中,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補充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以生動直觀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等,具體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擇與調整。
例如,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語言基礎較差,思維能力較弱,難以從文字中充分領略到寫景散文的魅力所在,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講解說教方式進行教學,必然很難激發(fā)學生興趣,相應的教學實效會受到嚴重影響。教師在實踐中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春天的圖片、視頻等,以生動、直觀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能夠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閱讀。帶領學生一邊觀看美麗的圖片與視頻,一邊對課文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將眼睛看到的景色與抽象的文字結合起來,可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進而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與主動性。
二、培養(yǎng)自主閱讀習慣和方法
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學生能夠順利、高效地完成自主閱讀的前提和基礎。不少學生并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沒有掌握科學而有效的閱讀方法,不管是在課文閱讀還是在課外閱讀方面,往往都存在讀完即忘、反復閱讀卻難以有充足收獲等問題。教師需要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在閱讀教學中,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tài)度,著重從閱讀習慣和方法的培養(yǎng)層面加強對學生的合理引導,進而保障新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教師系統(tǒng)性地對散文閱讀、賞析的方法和技巧進行講解,并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問題:“課文使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形象的?整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閱讀和賞析散文時應當著重把握其中的什么要點?”通過這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會不自覺地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思考、探究,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在不知不覺間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
三、優(yōu)化讀寫結合教學
讀寫結合能夠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互促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實現(xiàn)讀寫能力的同步提升與發(fā)展。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合理利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優(yōu)化閱讀教學,指導學生在讀與寫的結合中深化對閱讀方法、技巧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教學《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時,教師結合本單元的寫作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全面分析人物形象,著重抓住人物特點。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層面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海倫·凱勒熱愛生活以及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而在完成課文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再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寫作訓練,嘗試將課文中的人物特點描寫方法與技巧加以應用,進而在讀寫實踐中進一步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良好發(fā)展。
四、鼓勵學生交流分享
閱讀學習并非是學生一味地埋頭閱讀就能取得良好成效的。只有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交流心得、分享體會、碰撞思維,學生才能不斷在閱讀之后去思考、總結探究,進而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持續(xù)、有效發(fā)展。否則的話,缺少自主思考與有效交流的閱讀很容易導致學生步入誤區(qū),花費大量的時間閱讀后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積極組織學生分享交流,引導學生在相互分享、討論、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去領悟和提升,最終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良好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帶領學生閱讀課文,掌握、積累其中的重點生字詞,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話的有關知識,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們分為多個小組,各個小組之間通過口頭交流的方式共同對課文進行探究,理清文章結構,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話的夸張和想象的藝術特點,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的愚蠢和虛偽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學生們在相互分享、交流與啟發(fā)的過程中,能夠不斷進行延伸與拓展,對“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蘊藏的深刻寓意進行挖掘、分析和體會,取得了良好的閱讀成果。而且學生們在相互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口頭表達能力的良好發(fā)展,形成了敢說真話、無私無畏的品格。
新課改后,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以更加契合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學習需求的模式構建高質量教學模式。實踐中,教師務必要對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進行準確把握,并在實踐中始終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閱讀教學策略與方法,使學生在閱讀中有充足收獲。
參考文獻:
[1]殷愛民.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才智,2017(3):1.
[2]蘭霞.淺析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18(20):1.
[3]仇倩.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