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摘要:導學案的出現能夠幫助教師更加規(guī)范教學的流程,同時也可以合理促進學生們的高效學習,所以這也就注定了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始終基于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根據學生們的身心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去精心設計導學案,最終有效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對此,本文從“根據教材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征,突出學生地位”“根據教學重點,設置導學問題”三個基本點出發(fā),對如何進一步加強導學案的優(yōu)化設計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學案;教材大綱;主體地位;教學重點
一系列教學改革的落實,使得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也漸趨完善,而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導學案”這一實用性極高的教學策略,如此一來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主被動的教與學的關系得以轉變,師生關系也朝向共同的探究者所轉變,進而這也就大大促進學生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要一邊應用導學案,一邊總結教學經驗,對導學案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和調整,以便更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科的長期學習熱情。
一、根據教材大綱,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靈活巧妙,也要能夠合理按照教材大綱來展開授課,從而確保能夠引導學生們展開更加高效的學習。對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就要仔細了解課本教材以及新課程改革等理念的大綱,有效綜合更全面的因素去設計和落實導學案,盡可能地將教學目標精確化,確保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多元化,進而促使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他們真正感興趣且實用性較強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明確導學案的使用目的,不僅要促進學生們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著重于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從而真正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我們在設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一課的導學案時,就首先了解到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情感認知,因此在設計導學案時就可以注重讓學生去自主地學習記憶本課的生字詞,并且引導學生借助近義詞、熟字等猜詞義、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同時教師也要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文章關鍵詞語感受作者對水泥道的描寫手法以及水泥道的美,促使學生萌生美的意識,并且體會作者對秋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如此當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導學案的設計思路就清晰了許多。
二、根據學生特征,突出學生地位
導學案是真正為學生而量身打造的,因此在其設計過程中教師就要注重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認知特點等因素來進行設計,要始終突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導學案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刺激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去引導學生們更深入地參與到課堂上的情境探究、交流互動等過程中,從而不斷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學習印象,這也就有效改變了學生們只能在課堂上被動聽講的狀態(tài)。除此之外,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極強的,并且他們的學習需求也更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就要能夠滿足學生們的這些內在需求,也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更加主動地去理解和吸收知識的核心本質,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我們在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的導學案時,就首先了解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內容,進而更加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導學案。如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喜歡看動畫片、玩過家家等游戲,因此我們在設計導學案時就利用多媒體搜集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片讓學生觀看,進而吸引學生課堂中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快速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另外,我們還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角色扮演”,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一個趣味化的教學情境,有效的增加了學生的認知體驗,從而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中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體現了導學案的初心本旨。
三、根據教學重點,設置導學問題
導學案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就要有效突出其中的重難點,并合理設置導學的問題,從而達到鍛煉學生學習思維的目的。如此一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就要注重趣味性、分層性、針對性、啟發(fā)性等因素,要確保學生們在聽到問題時能夠及時進入思考的狀態(tài),并且提問時機、時間也要合理把控,所以這也就要求著問題的數量和難度要合理,貴“精”而不貴“多”,同時還要有著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意識的作用,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們語文素養(yǎng)的合理提升。
例如,我們在設計《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的導學案時,就要首先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使學生了解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進而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其次,教師可以在教學前設置一些導入性的問題,如“同學們,你們能說一說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嘩嘩嘰嘰這些都是什么聲音嗎?”進而引導學生初步對聲音進行思考,同時導入文章;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如“文章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風的聲音美妙在哪里呢?”等,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深入閱讀文章;在教學結尾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如“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進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精心設計導學案,其不僅僅有助于幫助學生們實現他們高效學習的“最優(yōu)解”,同時也有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教學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倡導素質教育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始終是重中之重,而導學案的良好設計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真正為國家未來建設培養(yǎng)出一批批的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肖秋鳳.?小學語文導學案編寫的策略研究[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5):1.
[2]葉惠珍.?小學語文高年段導學案設計與運用的”五個引領”功能[J].?名師在線,?20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