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文娟
摘要:閱讀側重于語言的輸入和內(nèi)化,寫作側重于思想的輸出和外化。閱讀和寫作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實現(xiàn)讀寫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不僅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關鍵一步,也是語文教育的獨特要求。教師應正視寫作與閱讀的關系,以閱讀材料為基礎,引導學生有效地關注識字轉換和寫作評估,這有助于高中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高中語文;讀寫融合;教學
寫作在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發(fā)展中,一些教師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追求過于浮華的教學方法,忽視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將兩者視為獨立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很大的限制。針對這種情況,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研究過程中,不少教師堅持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融合教育。
一、按照讀、思、寫來完成讀寫融合
在讀寫教學理論的實踐中,選擇的閱讀教學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的正確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思想能否在課堂教學中付諸實踐。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好的教學理念往往不能有效地落實到實際課堂中,主要是因為課程實施往往缺乏教學策略。畢竟,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是分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們的教學習慣。在此背景下,我們在設計教學計劃時,就必須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貫徹閱讀與寫作互動的教學理念。目前,我們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是讓每個學生按照閱讀、思考、寫作的三步順序完成漢語學習,但實際上可以有效解決不同文字的閱讀問題。讓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同學先閱讀文章,再思考下一篇。對于有生活經(jīng)驗的學生,讓學生先思考再閱讀文章,以后再寫會容易得多。
二、引入生活素材,加強閱讀寫作練習
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提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臑閷W生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加強對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練習,并且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效果。將語文課文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有利于拉近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改善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效果,幫助學生減輕理解難點句子的負擔。例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讓學生對于文章中的重點句子進行解讀,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寫作功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進而提高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最終,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分享,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故事寫下來。通過將課文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課外閱讀,做好寫作素材積累
語文學習注重積累,尤其是語文寫作,主要考察學生的漢語知識儲備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閱讀是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重要手段,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開闊眼界,夯實語言基礎,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本質是語言知識的積累,而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寫作的素材。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閱讀與寫作,加強高中語文閱讀教育,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深入探索閱讀教育課本內(nèi)容,同時拓展閱讀。將資源與教育內(nèi)容相結合,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感,促進學生寫作情感的形成,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終目的。
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完成讀寫融合目標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要在分析教學背景的基礎上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以教學目標為指導開展課堂的教學設計活動。在閱讀與寫作教授融合的背景下,教師應在教學理念更新和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這是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法的需要,在閱讀教學法和寫作教學法的組織中強調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保證兩種教學方法的相互滲透。其次,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課堂設計開始和完成后的教學反思來保證教學設計實踐的有效性。在前期的背景掌握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在通過教材開發(fā)積極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提高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明確教學目標,還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構成來保證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在最后的培訓總結環(huán)節(jié),需要捕捉學生的問題反饋,如何老師反思課程,明確自身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過程中解決和改進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設計開展的質量。
五、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對學生做出科學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大力實施的背景下,盡管學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教師在實際課堂中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因此高中閱讀課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領導作用,為學生指明閱讀的方向和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要明確自身既是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同時也是閱讀教學的引導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負責,在閱讀問題上積極提出建議和引導。其次,在進行閱讀課時,教師必須嚴格控制時間,這是因為整個閱讀課包含很多聯(lián)系,比如提問、閱讀、解決問題,所以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教師就必須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教師還應注意閱讀教學的教學風格和強度,這是因為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老師的指導,最重要的是,學生必須自己動手,所以教師在點撥時,應該避免直接告知學生知識重點,而是要逐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知,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作為教師,在閱讀和寫作教學法融合的過程中,要明確兩者融合的必要性,促進學生在理解教學法的過程中獲得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過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文本理解過程中獲得寫作技巧的掌握與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教育中,教師應在優(yōu)化和改進閱讀理解、寫作結構的過程中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和水平,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育拓展寫作思路,通過學生寫作訓練水準的提高來促進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訓練序列的建構與實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2]賴東升,張玉洪.高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