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可敬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然而,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教師開始不斷嘗試做出改變,使教學向著生活化的方向發(fā)展。文章分析了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相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意義。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
課程改革促使教師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單調等問題。教師教學主要圍繞教材展開,沒有延伸與拓展,很難觸及學生的內心,不能夠體現出道德與法治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降低了教學質量。
2.教學方法單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廣泛,但是課時緊張,要想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內容,要求學生必須要用已知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教學壓力較大,為了能夠完成教學進度,只有采取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無法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難以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課堂導入生活化
良好的導入是道德與法治教學成功的保障。生活化的導入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建生活化課堂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將生活中的內容同步到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即將學習的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七年級下冊“我與集體共成長”時,教師先用生活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如果杯子里只有一滴水,水很快就會被蒸發(fā)掉,而一杯水卻不會在短時間內蒸發(fā)。如果只有一名學生負責班級值日工作,會非常辛苦,而全班學生一起配合完成值日工作,是不是很快就會輕松地完成?進而導入新課: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是密切相關的,脫離集體,個人的利益將無從談起,大家應該共同呵護我們的集體,珍惜集體榮譽。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導入新課,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案例教學生活化
案例教學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教材中鮮活、生動的案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同樣要注重生活化原則。特別是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挑選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同時還要注重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相關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擇的案例,既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又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熱點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本著嚴謹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借助案例理解教材內容。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合理利用網絡”時,教師可以將這節(jié)課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1)網絡技術帶給人們的便捷;(2)網絡技術帶給人們的不良影響;(3)如何科學利用網絡技術。通過在這三部分的教學中列舉日常生活案例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學生深入思考網絡技術帶給人們的利與弊。在學生分析、思考與感悟后,再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正確利用網絡,給學生敲響警鐘,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
3.教學活動生活化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在其中融入生活化因素,潛移默化地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活出生命的精彩”時,教師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動物和植物生命的精彩,從而使其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真諦。除此之外,教師還為學生播放了各種動物出生過程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生命誕生的偉大,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尊重生命。通過直觀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了解生命的偉大,希望學生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
4.問題討論生活化
問題討論生活化,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案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情緒的管理”時,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相互討論:我不高興時是什么樣子的?我為什么不高興?問題討論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課堂氛圍也越發(fā)濃厚、有趣。此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這是正常的,關鍵是要用怎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不要被情緒困擾。
由此可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能夠為課堂教學增添生活色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進一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高峰.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8).
[2]王琳.關于初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探討[J].魅力中國,2018(1).
[3]石仲榮.生活化教學下的初中政治教學運用探討[J].天津教育(上),2019(11).
[4]馬雪璐.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魅力中國,2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