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火旺
關鍵詞閱讀 思考 表達 高效課堂 核心素養(yǎng)
語文學科具備極強的實踐陛,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能夠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與人格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全力構建閱讀表達思考的語文課堂,通過多種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思考、表達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閱讀思考表達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歷史證明,熱愛閱讀且善于閱讀的民族才能獲得持久的發(fā)展。閱讀能為語文課堂增添底蘊,讓學生在閱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高中生在繁重的課業(yè)學習中進行充分的閱讀,能夠完善表達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其智慧,讓學生把僵化的知識轉化為鮮活的思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渴望,通過表達能有效運用語文知識,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以閱讀思考表達為手段,才能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總結經驗,進而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二、基于閱讀思考表達的高效語文課堂構建方式
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通過閱讀教學的引導,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開展閱讀思考表達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關鍵所在。對此,筆者總結了以下相關方法。
1.提升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能力
首先,引領學生專心讀書。有效的閱讀能夠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為了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應該以引領者的身份為學生預留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其能夠靜下心來專心地進行閱讀,吸納知識,提升智慧。教師要在學生閱讀前,指導一些有效的讀書方法,如心得歸納法、精讀品味法、略讀瀏覽法等。其次,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充分誦讀,一般而言,淺顯的閱讀只是在淺層次上吸收了知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只有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誦讀,才能夠更好地體會語言所具有的感情色彩與節(jié)奏、韻味、氣勢等。通過有效的朗讀,學生才能深度了解,心醉其情,耳醉其音,真正落實對美的認識、理解、欣賞及再現(xiàn),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積累與整合。雖然在短時間內看,學生的大量閱讀好像浪費了不少時間,但事實上,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其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會自己分類、整理并儲存語文知識,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既可以積累好的詞句,也可以寫下自己的感悟,在閱讀中強化自己的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2.提升教師的設問能力
葉圣陶曾提出,教師既要有效的“教”,又要進行有效的“導”。怎樣進行“導”呢?第一是提問,第二是指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提問,誘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如果學生思考出現(xiàn)了偏差,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點撥。優(yōu)質的課堂提問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能力。在提問中,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提問的方法技巧,并且做到收放自如。
(1)探究式提問。這種提問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和拓展。比如,在學習《祝?!窌r,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探討祥林嫂的死因,從而進一步感受舊社會婦女面對“族權”“夫權”及“神權”等的壓迫;在學習《老人與海》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小說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從而讓學生深刻認識人物的硬漢性格。
(2)激趣式提問。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創(chuàng)建生動有趣的情境,以興趣觸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涉江采芙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主人公的性別,以此促進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在思考的基礎上,表達出個人的觀點與想法,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3)遷移式提問。在形式與內容等方面,語文知識都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溫故知新,設置形式多樣的提問,促使學生將熟悉的知識方法轉移到全新的知識體系之中。例如,在文言文學習中,特殊句式是—個學習的重難點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整理歸納,使學生對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和了解,鞏固所學知識。
3.強化教學反思與研究能力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通過分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決策、行為以及結構判斷教學手段是否合理、科學,這是教師強化自我能力綜合發(fā)展的一種手段。一般而言,教師可以應用行為研究、寫觀后感以及觀察描述等方式進行。
對于提高研究能力,教師應強化對五種不同課型的研究,包括作文課、講評課、閱讀指導課、復習課、新授課等。
第一,復習課。通過設置疑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討論與練習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釋疑解惑,利用教師的歸納與點撥,促使學生總結規(guī)律,在專題訓練之后,促使學生擁有靈活的解題能力。
第二,作文課。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更豐富的寫作素材與寫作方法,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性表達。
第三,閱讀指導課。通過不同的教育手段,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運用科學而系統(tǒng)的讀書方式完成閱讀思考與表達,主要有品味性閱讀、探求l生閱讀以及瀏覽性泛讀等,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語言的積累中完善個人的表達能力。
第四,講評課。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面對問題能舉一反三。教師可以通過對共性問題、典型問題的分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重點分析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及錯題的原因,了解問題的根源。
第五,新授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新課的講解時,應該將主要任務確定為強化學生的問題思維與思考意識,促使學生能在學習意識的引導下參與學習過程,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4.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明確多元的評價主體。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評價主體,如教師評價、家長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等。不同的評價主體可以產生不同的作用,如學校評價會使教師產生一定的壓力,促進其更加認真地完成備課與教學;家長評價能夠提高家長對學生教育的重視與關注,也能對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與監(jiān)督作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還能夠保障評價結果的公平與客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該以自我評價為主體,對學生的思想與學業(yè)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與評價,并強化學生之間的小組互評與自我評價,強調評價活動中的雙向選擇與溝通。
其次,促使評價功能多元化。課堂評價有不同的作用與功能,包括選拔、發(fā)展、診斷、檢查、甄別以及反饋等。因此,在教學評價時,我們應該有效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多重作用,完善教學評價的手段,真實了解學生在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及時優(yōu)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最后,強化形成性評價。教師可以使用成長檔案式的評價方法,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長經歷一一記錄下來,關注學生的特長、優(yōu)勢、缺點及不足,促使學生在充分了解自我能力的基礎上,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個陛特長。該種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從而在后續(xù)的學習成長中,強化個人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個人特長,以達成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能力,提升教師的提問能力,強化教學反思與研究能力,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這些方法的靈活運用,以此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