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興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 任務驅動 寫作教學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以來,“學習任務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皩W習任務群”的提出,既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舉措,也是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的內在追求。對于高中語文課程而言,在“學習任務群”背景下開展寫作教學,強化“任務驅動”,是改變傳統(tǒng)寫作教學教學效果不彰的新機遇。
一、“任務驅動”的前提:在學習任務群中生成驅動性任務
從寫作教學實踐看,學生缺乏任務意識,往往導致其不知道為什么寫,寫作動機不明的問題;教師缺乏任務意識,則容易致使寫作教學出現(xiàn)隨意化現(xiàn)象。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從學習任務群中進行任務提煉,生成具有顯著驅動性的、指向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
1.提煉學習任務群中的寫作元素
縱觀課程標準中各個學習任務群的目標與內容,諸如“表達”“運用”“分享”“交流”“發(fā)表”“參與”“總結”等提法比比皆是,這些都與寫作相關聯(lián)。如“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強調:“通過各種傳媒,關注當代文化生活熱點,聚焦并提煉問題,展開專題研討,解釋文化現(xiàn)象,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提高對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能力和闡釋自己見解的能力?!鳖愃七@樣的表述,雖然沒有直接出現(xiàn)“寫作”的字眼,但“研討、解釋、參與、闡釋”等活動,事實上都離不開“寫作”行為的參與。因此,教師應針對課標條文,著力提煉課標中的寫作要求,形成相應的寫作任務。
高中語文統(tǒng)編教科書主要在“單元導語”與“單元學習任務”兩個版塊呼應課標中各個學習任務群要求。如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強調:“了解新聞評論的觀點,學習闡述觀點的方法。”該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要求“草擬一份優(yōu)秀新聞評選標準”“合作撰寫一份推薦書”“寫一個你熟悉的勞動者”等。這些“任務”從人文主題的角度看,主要和“勞動”“勞動者”“勞動精神”等有關;從工具角度看,又和“人物通訊”“新聞評論”“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jié)”等寫作方面的知識相關聯(lián)。教師在聚焦“單元導語”及“單元學習任務”提煉寫作任務時,一方面要在寫作主題上與單元人文主題相吻合,注意“任務”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應在寫作手法方面與單元選文的寫作特點相貼近,體現(xiàn)“任務”的工具示例作用。
2.在學習任務群中生成驅動性任務
提煉課標及教科書學習任務群中的寫作元素,只是生成任務的第一步。發(fā)揮“任務驅動”的效果還需要突出任務的驅動性,即生成帶有驅動性的任務。
從學習任務群的角度看,學習任務的驅動性集中體現(xiàn)為問題意識,即樹立問題導向觀,以問題帶動學習者的學習;從寫作教學的角度看,寫作任務的驅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該任務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使學生形成深入寫作的持續(xù)動力。
在學習任務群中生成驅動性任務,一方面要以學習任務群為平臺,注意寫作在整個學習任務群中的地位及角色,把寫作整合在整個學習任務群的要求與實踐中,以整體的語文學習任務帶動局部的寫作任務,從而驅動寫作學習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單項寫作任務的獨立性,突出寫作任務自身的驅動性設計(如近幾年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驅動”設計等)。
二、“任務驅動”的表現(xiàn):以閱讀與活動驅動寫作學習
閱讀與活動,都是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組成要素?;趯W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中,閱讀、活動是寫作學習的兩大驅動力。
1.立足讀寫融合,以閱讀驅動寫作
在讀寫融合過程中,閱讀對寫作無疑具有強有力的驅動作用。無論是先讀后寫、邊讀邊寫,亦或是讀中寫,這些都可視為閱讀對寫作驅動的具體表現(xiàn)。應該說,這也是傳統(tǒng)“以讀促寫”“以讀帶寫”思想的新體現(xiàn)。事實上,學生在學習中,無論是寫作話題或者是寫作手法,都會因閱讀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驅動,并從中積累寫作素材、形成寫作能力。
高中語文統(tǒng)編新教科書的編寫一如既往強調讀寫融合,正如編者所言:“從單元閱讀中生發(fā)寫作任務,以一定情境下的任務作驅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關注讀者、關注生活的意識;教材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的靈感激發(fā)帶來源頭活水?!?/p>
以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為例。該單元選取了富有思辨色彩的、探討“學習”話題的不同文章。同時,“單元學習任務”中有一項寫作任務:“《勸學》是兩千多年前茍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師說》是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的批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我們今天在學習中又遇到了新的難題。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某些問題,以《勸學新說》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從上述要求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與該單元閱讀選文密切相關的寫作任務。第一,與寫作內容相關,都是與“學習”有關的話題,六篇選文涉及到學習的價值、意義、原則、方法等方方面面,這為學生的寫作活動提供了不同的寫作角度與豐富的寫作素材。從驅動的角度看,當學生有了關于“學習”題材的積累及觀點碰撞之后,容易產生相應的寫作動機。編者在任務提示語中,也將《勸學》和《師說》的觀點與當代社會對于學習的一些問題聯(lián)系起來,由古及今生發(fā)出寫作任務,體現(xiàn)話題的驅動性。第二,與寫作手法相關,該任務要求學生寫一篇論述類文章。從寫作角度看,該任務的完成有賴于對該單元閱讀選文寫作手法的學習,如論述的針對性、概括性、有效的論證手法、論述的角度、立場和觀點等。按照寫作任務的要求認真閱讀選文,進而掌握論述類文本相應的寫作手法,實現(xiàn)寫作手法的遷移、運用,這樣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任務驅動過程。
以上種種閱讀活動,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資源,使其走出無話可寫的窘境,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也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學習寫作的范本,使其寫作技能得到磨礪,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
2.創(chuàng)設真實活動情境,以活動驅動寫作
“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寫作,為了真實的學習工作需要而寫作,這是時代生活與真實情境寫作的雙向選擇。”一般而言,真實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寫作者置身于任務解決的真實環(huán)境中,有利于激發(fā)其寫作動機,驅動其寫作行為。因此,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真實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活動驅動學生的寫作。
以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為例。該單元對應課標“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從教科書呈現(xiàn)的任務看,很多地方涉及到寫作,特別是基于活動情境的寫作。例如呈現(xiàn)了一則校報的招聘啟事:“需要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發(fā)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學的關注和響應。選擇幾種你熟悉的傳播媒介,根據(jù)其傳播特點對招聘啟事進行改寫,如調整內容、語言、呈現(xiàn)形式等,并說說這樣改寫的理由。”
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改寫”練習一般只要求改變文字表述形式,做到保持作者原意即可,因此,“改寫”行為往往只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此類任務要求的“改寫”和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改寫”的不同之處則在于,突出典型活動情境要素,即寫作者不再是被動地進行“改寫”(如上述任務要求“以得到更多同學的關注和反應”),更需要因應活動情境的具體情況,主動地進行“改寫”,以實現(xiàn)相應的任務要求。從現(xiàn)實生活角度看,基于任務的寫作學習對寫作者的要求顯然更高,其教學意義也更大。具體表現(xiàn)為:(1)為完成上述“改寫”任務要求,寫作者首先要研究該任務所處活動情境的特點,思考“寫作”在任務解決中所能發(fā)揮的具體作用;(2)寫作者要注重讀者意識,研判同學(讀者)的潛在反應,并以之作為創(chuàng)作期待視野;(3)寫作者還需要根據(jù)不同媒介的不同傳播特點,選擇最佳的“改寫”方式。譬如,學校廣播臺和學校微信公眾號這兩類傳播媒介的傳播特點就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所采取的寫作方式自然也不一樣。當然,這樣權衡、取舍的過程是需要根據(jù)活動情境的實際情況及任務要求綜合決定的。換言之,寫作者只有明確寫作任務要求,結合活動情境的實際情況,才能選擇恰當、合理的寫作表達方式,最終達到最佳的寫作表達效果。
可見,創(chuàng)設真實活動情境,以活動驅動寫作能有效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與表達。學生受活動驅動、在活動中學習寫作,這恰恰是傳統(tǒng)“做中學”“學中做”思想的生動體現(xiàn)。
三、“任務驅動”的走向:培養(yǎng)指向問題解決的寫作能力
有專家認為:“基于真實‘寫作任務的作文教學目標,不是在一節(jié)課落實一個具體的寫作知識點和技能點,而是要‘解決任務?!边@種說法實質上指出了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與傳統(tǒng)寫作教學的不同之處:寫作不再只是一種技能訓練,更是一種解決任務的方式手段。突出“寫作”在解決任務中的功能性作用,有助于寫作教學走出一味追求“文章制作”的困境,使“寫作”回歸其作為表達與交流基本方式的基礎功能。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中,“任務驅動”必然要走向任務的解決,具體而言,即培養(yǎng)指向問題解決的寫作能力。例如,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xiāng)文化生活”其中一項任務是:“所提建議應當從家鄉(xiāng)實際出發(fā),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空泛。應先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同學討論后再擬定建議。可以寫成建議書,陳述建議的內容、建議的理由、實施的步驟和可行性等?!痹趥鹘y(tǒng)寫作教學中,寫建議書被定位為一種應用文訓練,一般只強調學會建議書的格式要求?;趯W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中,寫建議書不再只是寫作技巧的問題,更是現(xiàn)實生活中問題解決的一種重要途徑。
具體到上述例子,建議書的寫作過程實質上就是任務驅動的過程。寫作者首先要以“如何改進家鄉(xiāng)文化建設”為問題導向,對家鄉(xiāng)文化展開社會調查、人物訪談、記錄等,掌握第一手的寫作素材。在此過程中,寫作者需要借助寫作的表達、溝通、協(xié)調等功能(如調查、書面訪談、會談紀要等),并以此形成初步的文字材料;其次,在撰寫建議書時,寫作者還需要發(fā)揮寫作的論證、反饋、勸說的功能,采用恰當?shù)谋磉_形式,把自己的調研成果寫成具體的建議書。在建議書的寫作過程中,寫作者勢必要依據(jù)寫作動機,思考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譬如加強論證力度,突出建議的可行性;添加圖表、數(shù)據(jù),使論證更具說服力等),從而產生積極的語用效果。倘若“建議”得到接納,則意味任務得以完成。不難發(fā)現(xiàn),從接受任務到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寫作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書面表達工具,更是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著功能作用(如論證、勸說等)的交際工具。
必須指出的是,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中,寫作任務并不是學習任務的全部,寫作也不是學習者學習行為的全部。以問題為導向,追求問題解決,規(guī)避了傳統(tǒng)為寫作而寫作的技能訓練的負面影響,發(fā)揮了寫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有的實用功能,使學生寫作能力在真實任務活動中得到鍛煉,這恰恰也是“任務驅動”的終極意義。
總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寫作是—個“任務驅動”的過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寫作教學中,強調任務提煉,重在生成驅動性任務;借助閱讀和活動,強化任務驅動作用,意在有效推進寫作學習;從任務驅動邁向任務解決,旨在培養(yǎng)指向問題解決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