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麗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文化;課堂滲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知識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文化是教科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科書中去”,并且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育部門也開始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文化要滲透到小學數學的教科書中和教學活動中去,也是近年來數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這是針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老師沒有對數學文化引起重視,知識將零散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們的問題。同時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老師在教學課堂上完成教學的任務,讓學生們對知識進行掌握。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而在這其中主要實現的方式就是要將數學文化進行有效地滲透。
1.有效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數學文化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從這個方面上來講,數學文化和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是緊密相關的。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可以立足于生活,將數學文化和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融合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出現的問題。
例如,在講解“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的時候,為學生們將角的概念建立起來,讓學生們加深對角的含義的理解,筆者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對數學規(guī)律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受到角的存在。在課堂上,可以將準備好鬧鐘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舉出相關的例子:毽子張開的角度是三角形的、書桌的長邊和寬邊的形成的角是三角形的等。這時候學生們就會加以深化,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如何對滑滑梯的角度進行設置等問題。這樣讓學生們在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學會聯系實際生活去解決問題,對數學文化的本質和內涵進行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發(fā)揮多種手段以展示數學之美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思維能力都是比較有限的,低年級的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具象思維為主,高年級的學生們雖然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但是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采用多種手段將數學之美展現出來,利用數學文化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把握,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100 以內加法和減法”的知識的時候,筆者就運用九宮格的方式進行教學,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將25、55、16,22、40、59 和 45、19、46 排列成三行。讓學生們計算出每行和每列的總和,對“蹺蹺板”的規(guī)律進行探究:怎么樣讓九個不同體重的學生們在“蹺蹺板”上保持平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們對九宮格中填寫的規(guī)律進行探究。在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既能了解到“平衡”的規(guī)律,還能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之美,進而加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
3.加強與其他學科聯系
數學科目也是獨立存在的學科,而是和語文、歷史等多種學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的。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要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去,進而將數學文化的魅力展示出來。
例如,在講解“生活中的數”這節(jié)課的時候,要和語文學科中含有數字的古詩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加深對數學規(guī)律進行掌握。在講解“角的認識”中,要和自然學科結合起來,比方說大雁往北飛呈現的一字隊形等延伸到數學文化。在講解“比例”知識的時候,讓學生們在美術教學中,加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有效地將數學文化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增強數學文化課后實踐性
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們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yè),進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們加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讓學生們意識到生活中蘊含著數學文化,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文化是多姿多彩,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蘊含著很多數學史等表現形式。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不僅要求老師給學生們講解理論知識,讓學生們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要求老師在教學課堂上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加深學生們對數學文化的理解,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小學數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謝佳. 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路徑探析[J]. 讀與寫,2022(5):117-119.
[2] 王言艷.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滲透[J]. 學周刊,2022,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