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鑒賞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藝術史,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期間獲得額外的知識收獲。在高中階段開展美術鑒賞課程,更是能夠延伸美術教學活動的教育價值,使美術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基礎的美術繪畫活動,而是使學生感受美術教育深層的美育價值,并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為其未來的審美活動打下重要的基礎。高中美術更是一門需要用心學習和經(jīng)營的學科,關于趣味互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打造,本文主要圍繞著教學環(huán)境和課堂氛圍來剖析。
關鍵詞:趣味互動;打造;高中美術;鑒賞課
美術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心靈上美的享受和教育。其中美術鑒賞活動更是與美育教育目標深度融合的高中教育模塊,它不再局限于引導學生開展基礎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對美術作品中美的發(fā)現(xiàn)與鑒賞,切實要求學生結合對美術技巧、創(chuàng)作方法的認知,從多個角度發(fā)掘美術作品的美學所在。在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中,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美術鑒賞活動中以實現(xiàn)個人美術鑒賞能力的最大化提升,教師應切實以趣味互動為核心方法,結合美術鑒賞課程的基礎內容做好教學策略的研究工作,以此在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提供具體的改革方向,搭建出作為符合學生鑒賞活動開展的教學平臺,最大化地推動學生個人美術鑒賞能力的提高。
一、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互動優(yōu)化課程學習體驗
(一)教師可以強化自身在課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性,建立師生交互機制。這種交互模式要求教師在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中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互動關系,在課程結構中尊重學生的審美觀點,在教學中進行師生平等對話。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美術鑒賞作為藝術性較強的實踐活動,其參與者往往會因個人生活經(jīng)歷、藝術概念理解方式的不同而出現(xiàn)鑒賞結果的差異性。于是教師可以在美術鑒賞活動中創(chuàng)設開放的師生討論空間,引導學生在課程中自主地發(fā)表自己對藝術作品的認知觀點。學生的觀點往往與教師的觀點有著差異,于是教師應與學生展開互動討論,引導彼此在討論過程中升華個人的鑒賞觀點。這能夠給予美術鑒賞課程以更多的可能性,并切實在師生共同參與的討論中烘托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鑒賞體驗。
(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美術鑒賞課程中開展合作互動活動,使學生形成彼此之間的交互模式,以此烘托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在學習到美術核心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形成小組探討的模式,三兩個同學為一組,探討關于西方藝術史和中方美術文化。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同的鑒賞思維將形成碰撞關系,并在合作交流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的美術鑒賞思考與在小組整合中優(yōu)化個人的美術鑒賞成果,最終優(yōu)化其學習體驗。并且互動機制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還將確保教師在不斷地轉變教學模式,真正讓美術鑒賞課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有所得。
二、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美術鑒賞課更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素養(yǎng)和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課堂上的趣味互動要求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學生也要積極配合教師教學,面對教師所遺留下來的問題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和學習。高中美術鑒賞課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能力,文化課教授的是文化知識,注重學生的各科學習成績,而美術課注重學生的觀感和視覺效果,培養(yǎng)的是學生解決生活和應用生活的能力。相比之下,美術鑒賞課給學生的啟發(fā)是最大的,也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最為實際的。因此,學生千萬不能舍近求遠,單單為了應付考試只注重文化課知識的學習,而更應該關注美術鑒賞課所教授的知識。
文化課顯然已經(jīng)過于繁重,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千萬要注意,對學生不要給予壓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多給學生課堂提問的時間,只有這樣,高中美術鑒賞課才有真正的價值和作用。學生的美術鑒賞基礎并不為零,在初中已經(jīng)開設了美術課程,步入高中只不過是學習深層次的知識,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共性和特性來展開課堂授課。因為每位學生的知識含量有所差別,教師授課期間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日常教學,不要一味按部就班地開展“死板”的教學活動,而是真正靈活協(xié)調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當前鑒賞能力的環(huán)境,在保持學生鑒賞積極性的同時,始終推動學生個人鑒賞能力的優(yōu)化。
三、不斷提升教師審美素養(yǎng)
藝術鑒賞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欣賞美術,還要不間斷地進行自我的深度學習,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審美情趣。雖說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客體,但若教師都沒有較高的鑒賞水平,在課堂上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因此,為了增強美術鑒賞課上的趣味互動,讓美術教學打動人心,必要的舉措是學校舉辦的書畫展,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展覽,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之間有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相互交流和溝通能減少審美差的狀況,能逐步提升教師的審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審美”是指一個人對于一件物品、一樣東西的審美能力,“審美鑒賞”是指一個人對于物件的利用能力,任何人對于任何事物都要有最基本的審美能力。美術課堂中,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引,學生的審美能力全部來源于教師,教師也要參與課堂學習,保持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真正讓美術鑒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和教師構成了生態(tài)鏈,相互切磋和磨合能最大限度地讓美術課起到應有的作用。課堂上若教師能力不足,很容易就會給學生學習帶來困難,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自身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除了參加書畫展之外,教師還可以舉辦美術作品征集大賞,全方面征集學生和教師的優(yōu)秀作品,在日常的點滴之間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
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熱烈地展開課堂學習和思考,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詢問其他同學和教師,給教師思考和學習的機會。教師當然更要發(fā)揮主觀意識,立足于實踐,在日常的實踐當中獲得知識的體驗,認真解答學生遺留下來的問題,這不僅是學術交流,更是提升教師審美的最佳途徑。日常教師本身就比較忙,學習的時間有限,教師解決學生的問題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的鑒賞能力,從另一個方面獲得學術知識,減少教學上的不足。教師永遠是學習的先行者,關注教師的一舉一動能減少錯誤方向的學習,讓自己所學的知識發(fā)揚光大。
四、多元的評價方式
(一)評價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要善于用客觀公正的角度來看問題,從問題的本身出發(fā),對于美術評價要站在客觀事實的角度,只有這樣,教師的評價才有意義。對于學生作業(yè)的評價,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師的良苦用心,不能只接受好的,還要接受差的,善于從評價當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也要適當?shù)亟o予回應,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教師的評價,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理解教師給出的評價,從而更快地融入美術鑒賞課程當中。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起到的是引導性的作用,學生作為評價的客體,要關注教師的日常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和道德情操。
(二)評價機制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還應該以互動角度的變化為原點,展開多方向、多方法的評價組織活動。其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鑒賞活動,使學生得到一個主觀思維模式下的鑒賞成果,而后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加準確的鑒賞標準,使學生結合標準評價自身的鑒賞過程。以此形成自主評價模式以深化學生對評價標準的理解,優(yōu)化個人的評價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展評一體模式,將展示與學生的交互評價相融合,在展示中進一步突出學生鑒賞成果中的優(yōu)缺點,以促使學生在交互評價模式下深化對優(yōu)缺點的認知,切實推動學生對鑒賞過程中優(yōu)點的吸收以及對缺點的反省,真正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最后,教師的評價也能夠起到重要的反饋作用,教師應該注重自身評價的啟發(fā)性,以引導的方式推動學生發(fā)現(xiàn)鑒賞過程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一條核心渠道,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體驗的優(yōu)化。多方向評價機制的建立將形成更完整的評價系統(tǒng),不斷深化學生對自身鑒賞問題的理解,最終切實在多角度互動的評價模式下推動學生能力的最大化提高。
五、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提高教學質量
(一)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板書為主,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只能利用黑板板書來獲得知識,教學和學習顯得十分受束縛。美術課堂上也需要多媒體的使用,能幫助學生從無聲學習到有聲學習,學生根據(jù)多媒體軟件能隨時播放教師準備的教案,從沒有任何動畫到展現(xiàn)出動畫的各個方面,多媒體視頻和語音功能顯得十分強大。多媒體是指能全方位不候時地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其娛樂性和功能性很強,以往教學沒有引進多媒體,教學方法和形式都較為簡陋,學生也感覺到教學的枯燥,根本沒有任何心思進行學習。而現(xiàn)代利用了多媒體之后,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也能根據(jù)有聲動畫讓自己真正地融入課堂學習當中,特別是針對美術鑒賞課,有特別多的動畫需要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校引進多媒體設備到美術鑒賞課堂當中,也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因此,針對多媒體動畫,教師和學生要加以利用,增強互動性,讓教師和學生打開自己的內心,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解決課堂問題當中,以保證學有所成,狠抓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營造一個良好課堂的開始,教師有目的性地展開教學,能盡快掌握到教學的要領所在,讓學生充分感覺到學習美術的價值,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提升學習的幸福感。
(二)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學資源十分固定。以往的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材中的美術鑒賞內容為主導,引導學生對特定的內容進行鑒賞,課程中的教學資源十分固定。這種固定性對于美術鑒賞課程而言存在著較多的弊端,一方面固定的美術鑒賞資源將導致學生逐漸喪失美術鑒賞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主觀方面影響學生的鑒賞有效性;另一方面,資源的固定性局限了美術鑒賞課程的格局,使得學生的鑒賞范圍較為狹窄,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閱歷,難以有效地推動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提高。
在多媒體電教設備的加持作用下,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所具有的信息整合優(yōu)勢,在課程中通過對網(wǎng)絡的合理應用,課程中的美術鑒賞資源將得到極大的豐富,帶領學生對更多美術作品進行賞析。這不僅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現(xiàn)階段的美術作品閱歷,豐富學生的審美經(jīng)驗,還將真正通過作品的豐富優(yōu)化學生的鑒賞過程體驗。通過這種方式,美術鑒賞課程真正在教師對資源的拓展優(yōu)化模式下實現(xiàn)了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這使得學生在電教設備的輔助下真正實現(xiàn)了個人審美鑒賞能力的最大化提升。
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學習永遠是給自己學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離不開日常的學習。但作為學生來說,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了高考,高考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所有學生的學習都是為了最終的高考,因此大部分的教師和學生從根本上就意識不到學習美術鑒賞的價值所在,經(jīng)常有學生故意在美術課堂上玩耍,不認真聽課。為了提升美術鑒賞課的真正價值,適當?shù)貙W生的思想進行改造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決定意識和行為,學生一旦思想轉變,就很快能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自己的地位。
每一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主人翁的精神,在學習上潛心修煉,不能過于貪玩。美術鑒賞課雖不如文化課那樣要求高,但美術鑒賞課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人生價值觀和做人的基本素養(yǎng),所有的學生都要明白,除了高考,藝術課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的素養(yǎng)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素養(yǎng)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人際交往和社會談判能力,在欣賞藝術時,要帶著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眼光看問題,美是無處不在的,只有心中真正有美,才能獲得藝術上的成就。文化課對學生管得很嚴,而藝術課給了學生充分喘息的時間,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雖然對高考沒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對于做好一個合格、守法的公民顯得尤為重要。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容忽視,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講人,要適當讓學生自己講解學到的知識,多說多練習才能保證學生走得更高更遠。
結束語
趣味互動的美術鑒賞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盡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客體,教師也要全身心投入到美術課堂上。同時,學生要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當中,認真參與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確保自己真正地有所思和有所得。
參考文獻
[1]唐齊美.淺談有效課堂之情境創(chuàng)設: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體會[J].美術教育研究,2016(6).
[2]徐建青.淺談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有效教學研究[J].新課程(下),2015(12):53.
[3]范昕嘩.“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在線教育探析[J].科技風,2017(7):99.
[4]張勇.如何上好高中美術鑒賞課[J].新校園旬刊,2014(8):180-181.
作者簡介:任海捷(1981—),男,漢族,福建建甌人,福建省建甌市第二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本文系福建省建甌市教育科研課題“構建高中美術鑒賞趣味課堂的研究”(課題編號:B190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849501705379